李文華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初中生物教育成為初中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在全新的教學理念之下,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不單單要學習理論知識更應該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明白生命的起源以及珍惜生命。談談初中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中存在的弊端,并且提供相對應的解決策略,希望可以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教學;滲透
目前,初中生物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學習生物知識,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明白生命的意義,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珍貴,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現階段初中生物教師的教學目標,就是需要采用全新教學方法將生命教育滲透到生物教學中,這些需要教師根據自己平時的經驗,創新全新的教學
方式。
一、簡述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弊端
現在我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已經推行生命教育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卻沒有取得相應的效果。根據新聞報道,現在的學生面對巨大的學習壓力,所以就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1]。在現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受到教學環境和時間的影響,只是盡可能將課本上的知識講出來,很少滲透生命教育。
二、簡述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生命教育
初中接觸到的生物知識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按照書本內容進行授課,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由于沒有新意,進而不會感興趣,同時在初中生物知識中有一些抽象的問題,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所以現在的教師需要結合多媒體技術,將一些圖片、文字、視頻展示出來,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在學習“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時,教師可以從嬰兒的誕生開始講起,從母體懷孕初期開始講起,給學生講解懷孕周期是多久,通過母體為嬰兒提供需要的營養。隨著孕期逐漸增長,胎兒就會越來越大,慢慢就會擠壓母體的其他器官,就會大大提高孕婦的新陳代謝,并且在分娩時會產生劇烈的疼痛。教師在講解這方面內容時,可以詳細講解胎兒的成長,然后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將嬰兒在母體內成長過程展示出來,使得學生明白人類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存在的意義,進而讓學生懂得生命的珍貴。
(二)通過實踐方式進行生命教育滲透
生物是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但是根據現在生物學習的現狀,對于生物知識的學習,還是停留在理論知識,缺少切身感受生命的意義[2]。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實踐的方式進行教育,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感受生命的意義。
例如,在每年的植樹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園內植樹、種花等,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喜好將學生分成小組,一組進行植樹一組進行栽花,并且要求學生定期給植物澆水、施肥等,讓學生將植物的成長過程記錄下來,注意觀察植物生長的細節問題,將這個過程全程記錄下來,最后給出體會分享。教師通過這種實踐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生命的成長過程,通過這樣的過程讓學生全面認識到生命的意義,感受到生命的珍貴。所以,學生細心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可以在實踐中體會到生命的意義,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該經常組織這種教學活動。
(三)促使學生領悟生命的珍貴
生物學科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特別是在初中生物的學習上,就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初中學生處于生長發展的初期,對于生命的理解不是很全面。所以,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該與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生命的意義與珍貴。現在的初中生生活比較優越,對于災難、苦難都不能完全認識到,因此生命教育就會顯得困難,需要通過這種手段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珍貴[3]。
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自然紀錄片、災難片等,給學生觀看《人與自然》,讓學生觀看自然界的生存斗爭,進而感受到生命的珍貴。或者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戰爭片,讓學生體會戰爭中人們對生命的渴望,從各種角度引發學生對生命的認識。
(四)以生命教育作為主題,設計教學內容
初中生物教材具有結構清晰、內容豐富的特點,有利于生命教育工作的開展。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對傳統教學內容進行完善,給學生創建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教學內容[4]。
(五)開展專家講座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生命的情感
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大多數的初中生都具有活躍的思維,對一些新鮮事物都非常感興趣,具有極強的求知欲。那么,基于這樣的基礎上,如果想要激發學生對生命教育的熱情,可以通過學校舉辦的專家講座,將生命教育從各個方面進行闡述。
綜上所述,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想要提高生命認識,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掌握初中生的學習特點,通過學生的理解能力實施教學內容。教師在具體教學中,通過講解生命的起源提高學生對于生命的認識,最后讓學生懂得生命的珍貴。
參考文獻:
[1]吳倩.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7.
[2]姜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7(5):122.
[3]葉建挺.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12):68-69.
[4]安文萍.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學周刊,2014(14):89.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