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受到了教育部門的廣泛重視。對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元化教學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從多媒體技術教學、營造良好的氛圍以及提高教師的素質三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希望能夠為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理念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國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在物質需求逐漸被滿足的同時,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語文作為主要學科,一直是學校重點的改革對象。如何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也成為語文教師工作中的重要課題。多元化教學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革新帶來了更多的方式。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的必要性
之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增加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目的是為了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的問題,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活動的質量與效率,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目前,我國大多數初中語文課堂仍舊延續(xù)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重點集中在語文教材的講解上。教師過分重視理論教學,忽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無法感受到學習語文的作用,很容易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注意力無法集中。而千篇一律的授課方式也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新時期下,教師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zhàn),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成績,還要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這就要求教師不能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是應該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效率,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而這也是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倡多元化教學的必要性。
二、 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的實踐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豐富語文課堂活動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語文教育的改革,也為多元化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利用板書輔助教學,將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呈現在黑板上,占用了課堂的一部分時間。學生在課堂上重點記錄教師講的主要內容,沒有時間和教師進行有效的交流。師生之間互動性差導致教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點的程度,學生也不能及時反饋不理解的知識點[1]。
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則具有時效性、靈活性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節(jié)省下來的板書時間進行與學生的交流互動,而且多媒體設備可以隨時聯(lián)網,為語文教學提供了便利。而這些都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比擬的。正是多媒體技術,開啟了初中語文教學的新模式。例如,在講《秋天》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需要利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增加視頻、圖片等形式豐富的教學活動。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先播放與課文有關的視頻片段。上課之前播放視頻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方便教師進行下一步的教學。正式進入教學活動之后,教師也需要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視頻、音頻等形式給學生帶來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提升初中語文的課堂質量。在教師講完主要教學內容之后,教師可以找到與秋天相關的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引導學生將視頻與課文相結合,體會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師講課的過程中融入多媒體技術,不僅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形式,而且提高了多元化教學活動的效率,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2]。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提供多元化的基礎
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對于優(yōu)化初中語文的多元化教學有重要作用。要想實現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需要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配合。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配合教師進行多元化的語文教學呢?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為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把更多的課上時間留給學生”也成為新課改中提倡的內容。教師需要將更多的課上時間留給學生進行教材的討論與問題的解決,只有重視學生的課堂地位,才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上找到存在感。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討論,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利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而教師需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防止學生在討論問題的時候說與課堂內容無關的話題。只有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才能活躍課堂氛圍,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從而提高多元化教學的效率。
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認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是進行多元化教學的基礎。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不僅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而且能夠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平衡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多元化教學效率
互聯(lián)網背景下,教師的綜合素質對于提高多元化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要想加快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教師需要從自身出發(f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主要從以下方面出發(fā)。
第一,提高專業(yè)素質。專業(yè)素質是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職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素質的高低是影響教師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yè)技能,才能保證教學質量。
第二,提高文化素質。與其他學科不同,語文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手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博覽群書來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3]。
總而言之,多元化的語文教學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具備足夠的耐心,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更新教學觀念,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讓多元化教學方式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蘭.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法運用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12):38-39.
[2]于淑敏.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運用研究[J].現代交際,2015(11):213.
[3]陳玉紅.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2(27):80-8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