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森
摘 要:信息技術學科不屬于中考的考試科目,信息技術這門課被“輕視”的現象嚴重,加上模式老舊、方法陳舊、理念落后等,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低效。為此,探討信息技術教學新模式,構建有效課堂是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主要課題。文章就針對這個論題,談幾點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創新模式;有效課堂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時代下的信息技術課程,理應受到充分重視。但是,實際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學備受冷落,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僅教學方法落后、教學理念滯后、教學模式呆板,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和目標也得不到落實。
新的理論和新的教學觀,要求我們改變傳統教育理念,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方法和策略,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課堂效果,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下面就如何構建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提高信息技術課堂質量的問題,談幾點認識。
一、體現生活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驅動的關鍵元素,學生只要具備了創新能力,就會產生興趣,反之亦然,有了濃厚的興趣,創新力也才會得到發展。因此,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首先應注重對興趣的激發,把激發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教學的重心。
生活化教學,是內容生活化、方式生活化、目標生活化的總的概括,教學中讓生活元素走進信息技術的課堂,以生活化引發學生的學習體驗、以生活促學生探究能力培養。信息技術教學中,應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路明燈,構建生活化的課堂,讓學生在體驗生活中,培養創新能力。
如教師可以結合學校黑板報雙周評比一次的實際,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在學生基本掌握了WPS文字的一些基礎知識后,組織學生開展“黑板報設計”的比賽,鼓勵學生用電腦設計黑板報,制作黑板報版面,然后比一比誰的設計最合理、最漂亮。這個競賽性的活動,以學生熟悉的黑板報的設計為基礎設計學習任務、作為活動的載體,并且,活動的開展以競賽為依托,符合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從文字的輸入,字號、字體的設置,插入電腦中查詢到的相關的圖片,并且學生會為了自己的設計不呆板,還會分欄、插入藝術字……這個任務,不僅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也突出“學以致用”,促學生“做中學”“學中做”。
二、體現合作化,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合作意識的培養、合作能力的提升,也是學生學習、生活、發展的需要,合作是每一個公民必備的良好素養。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將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的培養,滲透到教學中,通過合作問題、合作任務的設計,以任務和問題驅動教學,促使學生積極合作、自主探討,學生積極參與,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如“黑板報設計”的這個活動的開展,小組合作就很有必要。這個任務的完成,靠一個學生難以完成,需要大家的智慧。如有的學生對文字錄入有基礎,打字快、對于WPS文字運用也熟練,在黑板報進行文字處理時,這個學生就發揮了很大的優勢。而有的學生對圖片的獲取和運用,學得比較好,借助于這個優勢,讓這個同學生完成版面設計的圖片插入等的任務……合作中,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任務,不同的學生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到信息技術學習的價值,體會到參與的快樂,從而激發學好信息技術的欲望,也通過合作活動的開展,提高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也能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的樂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如小組活動開展時,一般以小組作品的評價為激勵性的策略,通過合作學習過程的交流、學習結果的激勵性的評價,促使學生樂在其中,提高自信心,也改變了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聽的局面,構建學生樂于參與的互動課堂,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升和發展。
三、方法多樣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課堂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新穎、多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力求方法多樣化、新穎和趣味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
如《圖片的獲取》的教學時,筆者首先以“假期外出旅游見聞”為話題,通過談話法引出本節課的教學的主要內容。如:假期里你的爸爸媽媽帶你外出旅游,你想把你的旅游的見聞以及看到的美景講述給同學聽,你愿意選擇哪一個方法,口頭介紹還是借助于旅游中拍攝的照片?學生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教師針對學生的爭議簡單概括:圖片真實、具體、生動、簡潔,“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圖片也可以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然后呈現給學生一組圖片,讓學生自主觀察圖片,再交流自己認為圖片反映了什么內容。再通過問題引入本節課的主題:圖片獲取的途徑有哪些?圖片又有什么運用……這樣的教學,步步為營,情境的導入、問題的探討、活動的開展,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信息技術教學中,適當融入游戲、競賽、實踐活動,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參與度。如上文提到的“黑板報設計”的活動,將游戲和競賽融入其中,提高活動的趣味性,提高課堂有效性。
由于信息技術學科的特殊性,要求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學生的需求,采用滿足學生需要、與新課改理念吻合的課堂模式,全面實現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將學生培養成為掌握信息技術、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還應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合作意識的人才,“以人為本”“發展為本”才會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綻放生命力,教學目標才會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顧琴娣.應用學習任務單優化初中信息技術教學[J].考試周刊,2018(51).
[2]歐億玲.新時代下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8).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