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月華
摘 要: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雖然喜歡音樂,但是對音樂課的興趣卻并不高,這樣也就使得音樂教學的開展受到了影響。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教師占據主體的現象,這樣也就使得學生大多存在著應付的心理,也就難以掌握重點內容。基于此,針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采取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互動式;教學模式
音樂教學是需要互動的,所以在教育改革的影響下,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采取新穎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出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激發出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確保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實現主動學習的目標。
一、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采取互動教學模式的意義
互動教學模式其實就是在承認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上,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為學生營造出平等的學習氛圍,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下,能夠實現相互影響與交流,同時也可以引起共鳴,確保教學的有效開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也能夠促使學生主動交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音樂教學中所強調的就是要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音樂課程標準中強調了音樂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與能力,所以教師要運用互動式教學方法,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互動式音樂教學中,需要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生中去,關注學生的表現,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中的美,為學生營造出濃郁的音樂學習環境,從而實現互動教學的目標[1]。
二、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采取互動式教學的措施
(一)提升目標意識,指導教學有效開展
在音樂教學中要確保教學活動環節的合理性,所以教師不僅要樹立起目標意識,同時還要保證教學主題的合理性,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活動目標是學生參與學習的方向,所以也要達到相應的目標與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內容與形式等也就成為教學開展的基礎,是教學活動指定與實施的觀點。因此,在教學中要先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在以目標為導向的基礎上來發揮出目標的功能。所以想要做好這一工作就需要教師做好課前準備,這樣才能實現有效診斷,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機與需求,真正從本質上明確學生學習的重點,為音樂學習的開展奠定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導入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如果課堂教學的開端是有效的,那么也就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保持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如學生在學習《彩色的中國》這一歌曲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先給學生播放《大中國》,然后給學生展示中國地圖,讓學生保持歡快的情緒。通過布置班級環境,能夠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借助已經學習過的地理知識來對中國地圖進行研究。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下,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中,從而自然而然地對知識進行討論[2]。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教學其實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交往的過程,所以要清楚認識到課堂氛圍對學生的意義所在,實現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為學生營造出民主化的課堂氛圍,能夠促使學生主動進行知識探索,從而樹立起學習信心,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滿足自身個性的發展。如果讓學生處于壓抑、專制的氛圍中,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對于音樂教師來說,在日常教學中要從為學生營造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入手,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主動感知音樂,在探索的基礎上來提高學習的效果。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其次,在教學中就可以借助手勢等來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與學生互動時,還要給學生保證自身語言上的合理性,在尊重學生觀點的基礎上來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只有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意義所在,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
(三)豐富課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開展初中音樂教學時,要對教學活動進行創新,激發出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正處于青春期發展的階段,所以一些學生表現為不自信等現象,因此,針對這一問題在教育中就可以給學生設計出游戲,借助歡快的音樂來保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實踐可以看出,在這種教學活動的影響下,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從而在主動發言中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3]。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音樂教育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促進的作用。所以在教育中要從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入手,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還要運用互動教學法,在激發出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基礎上來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音樂的同時更好地詮釋出音樂。
參考文獻:
[1]陳紅妹.構建初中音樂互動教學模式研究[J].北方音樂, 2014(11):91.
[2]王璐.構建初中音樂互動課堂的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7(36):158-159.
[3]廖富燕.分析初中音樂互動性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7(28):45.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