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波
摘 要:試卷講評課是中學教學中常見的一種課型。針對試卷講評存在的問題,從試卷講評課前準備、課堂講評、課后鞏固三個階段探討以學生為主體的講評教學策略,提高試卷講評課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以生為本;試卷講評;教學效率
試卷講評課是中學教學中的一種重要課型,尤其在后期復習階段,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提高起著關鍵作用。
一、當前試卷講評課中存在的問題
課前準備不充分,對學生的情況了解不夠;試卷講評偏重于訂正答案或講評面面俱到,缺乏針對性,對學生沒有掌握的知識沒有進行重點的講解,學生沒能學到需要的知識;就題論題,缺乏拓展延伸,對解題思路、方法歸納總結重視不夠;講評后學生仍一知半解,在后續的測評中依然出錯等。試卷講評往往是教師講得累,而學生聽得沒興趣,收獲不大,試卷講評課效率不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主要條件。”試卷講評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以生為本的試卷的策略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方面:認真分析,把握學情
在學生考試的同時,教師應仔細完整地做一遍試卷。了解考查的知識點,難易程度,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等。還要及時認真閱卷,全面了解學生答題情況;閱卷后做好統計分析工作,對各題的失分率等進行了統計分析和對比,確定講評的重點。
課前準備工作雖然比較耗時,但能保證講評的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目前,許多學校的計算機閱卷系統能有效減少工作量,提高分析的科學性。
2.學生方面:自主糾錯,尋找錯因
學生考試后迫切希望知道答題的正誤,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考后及時講評并在講評前將試卷分發下去,公布參考答案,讓學生有時間對試卷中的錯誤自查,并在與其他學生交流中初步完成自我反思和訂正;對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整理,對希望講評的題號處做標注[1]。從學生需求出發,學生由被動到主動,保證講在學生的疑難之處,為小組合作學習做好準備。
(二)課堂講評
1.考情分析,激發動力
公布考試總體情況,關注各層次學生,把握時機,適度評價既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又讓學生看到希望。寬松的課堂氛圍,有助于激發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講評課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發表意見,充分暴露問題,才能讓學生有最大的收獲。切忌一味地批評責怪學生。
2.小組合作,生生互動
試卷學生已經做過,且已有自己的想法,教師放手讓學生去講,能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教師可根據課前確定的重點講評內容,在學生自糾自查的基礎上,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情況將學生分組,每組由4~6人,由學習能力強、有組織能力的同學擔任組長,組內互相,對試卷上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并做好記錄,把小組討論后沒能達成共識、有困惑的問題,提交給班級討論。
3.展示交流,相互借鑒
班級討論由各組的學生代表主講,其他學生質疑補充。學生學習的“癥結”解決要靠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教師可通過“此題考查了哪些知識點?解題的突破口在哪里?你是怎么想的?當時為何錯?說說你的思路;這道題你主要錯在什么地方了?”[2]等引導學生充分展示的思維過程,從學生的思維角度去剖析問題,通過各種想法的碰撞、比較、相互啟發。學生以這種方式討論過的題目,往往印象深刻,不易忘記,有效降低學生再出錯的幾率。
4.教師點撥,方法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班級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通過解題思路、步驟、方法進行點撥、啟發,教會學生從試題提供的信息中準確地提取所需內容,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正確方法比解一百道題更有用。
5.變式訓練,拓展延伸
學生考試中的失分點,往往是學生知識缺陷的體現。講評后設置相關的變式訓練,能及時幫助學生補償知識缺漏,鞏固同類問題解決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在“變”中反思、深刻理解、真正學會。因此,講評試卷不能就題論題,要力爭“一題多變”,擴展學生思路,融會貫通,達到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的目的。
(三)課后鞏固
1.建立錯題集
試卷中的錯題客觀反映了學生在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方面存在的不足,試卷講評完后要及時讓學生建立起錯題集,進行分析和錯誤歸因的整理,能較好地彌補知識的缺陷,有效提升學生的成績。
2.鞏固練習
學生學習的矯正、鞏固和內化是需要時間的。學生在考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往往不是一節課就能解決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針對性練習,強化相關知識,鞏固評析成果,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或課外輔導。
成功的試卷講評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平臺,它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標,以學生認知上的困惑與矛盾為起點,立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試卷講評中,才能發揮試卷講評課教學的激勵、診斷、強化、示范功能,切實提高試卷講評課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葉佩玉.中學化學教學設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293-305.
[2]陳新華.優秀教師的試卷評析策略[J].化學教學,2015(8):80-8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