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摘要:沉浸式教學法起源于加拿大,在該國的英語和法語雙語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在語言學界,該方法也被普遍認為是外語習得的有效途徑。但其難點在于對教師的綜合語言素質的高標準以及全仿真的沉浸式學習和生活環境的營造。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新媒體技術的突飛猛進,虛擬現實技術日漸成熟,為高職英語教學的沉浸式教學法的普及提供了可能。
關鍵詞:虛擬現實 高職英語 沉浸式 教學法 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9-0177-02
一、 沉浸式教學法的溯源
20世紀60年代起源于加拿大的沉浸式語言教學法,其最初的動因是對法語推廣的訴求。這個教學法的要義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要求學生衣食住行全方位、全時空只能使用目標語言,從而阻斷母語的干擾,在短時間內形成目標語言的思維習慣,最終達到靈活運用該語言的目的。從1999年到2000年,短短十年間,選擇沉浸式教育學習第二外語的加拿大青年人多達2800萬人。沉浸式教學法在保持加拿大作為移民國家的語言多樣性和促進族群融合等方面功不可沒。
二、高職英語教學推廣沉浸式教學法的瓶頸
毫無疑問,沉浸式教學法對以應用而不是應試為主導方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有著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對打破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常見的語法好、詞匯多,但聽不懂、說不出的怪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推廣沉浸式教育面臨的諸多瓶頸主要包括:教師素質有待提高,任課教師除了英語語言教學以外,較少使用英語來教授專業課程,難以開展雙語教學;選用教材大多由國內專家編寫,較少與英語原版教材接軌;沉浸式語言環境缺失,除了英語課,學生的生活、社交、娛樂等場景中幾乎與英語脫節。
三、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日趨成熟。VR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涵蓋了對人體的感知、技能,環境的模擬。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通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換句話說,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把情境和事物虛擬出來,從而令用戶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四、虛擬現實技術對英語沉浸式教學法的促進
基于在線→在場→在感的演進路線,虛擬現實技術在沉浸式教學場景的營造上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語言教學可以稱得上是虛擬現實技術的最佳應用場景。具有以下鮮明特征:
(1)交互性。借助鼠標、鍵盤、觸屏等傳統的人機交互設備,以及VR頭盔、VR眼鏡等3D交互設備,進而在英語教學主體、多媒體教材、教學客體之間開展全方位的互動,強化應用,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2)沉浸性。學生可以借助交互手段,進入一個全英語的工作、生活場景,進而得到在此場景里,高度仿真的聽覺、視覺、觸覺乃至嗅覺等體驗。可以說,虛擬現實環境的仿真度越高,交互手段越豐富,學生的沉浸性就越高,進而可以在近似母語,近乎實務的英語環境中進行學習。
(3)想象性。在虛擬環境當中,學生通過仿真體驗,對反饋的英語學習信息和數據進行分析和評價,對語言的應用進行校正,在此過程中,又可以獲取到更多的信息。強化延伸,拓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高職英語沉浸式教學法的創新路徑
(1)構建虛擬現實的英語教學課堂。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在高職英語的教學中,課堂的內涵和外延得到全新的詮釋。虛擬課堂就是對傳統英語課堂的延伸,是重要的輔助教學載體。在虛擬課堂中,教師可以采用任務教學法,以任務方式組織和引導學習者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達到鞏固和提升已學英語知識的效果。比較常用的方法有:數字化講述和表達、跨時空角色扮演、項目化的專業學習等。
在數字化講述和表達中,學生要通過視頻、音頻、文字、表情符號等載體,用英語來講述和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悟,其他人則可以共同參與,補充、完善、評價學生的講述。在此過程中,無論是講述者還是觀眾,都能靈活運用學到的英語知識,其他同學的參與和合作,也可以起到反饋和修正作用,從而加強了學習的效果。
在跨時空角色扮演中,學生可以天馬行空,跨越時空限制,任選古今中外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成為所扮演的角色,以這個角色的口吻,用英文表達出自己對特定事件或問題的看法。比如,商貿專業的學生,可以以最近正在進行的中美貿易戰為話題,分別扮演成美國總統特朗普、金融大鱷索羅斯、科技精英馬斯克、農場主、普通消費者等,從自己的角度用英語表達對貿易戰的不同看法。由于虛擬現實技術提供了隔空特性,一些現實世界中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也能參與討論,甚至參加辯論,在提高語言能力的同時,同步提高溝通表達能力。
在項目化的專業學習中,教師和學生都可以腦洞大開,設計一些典型場景和項目,由學生去執行和落實。比如,給金融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參與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的平臺,讓學生用英語去完成交易;給營養專業的學生設計一臺西餐烹飪大賽,讓學生用英語和外國同行交流取經;給旅游專業的學生設計帶一個外國旅行團,讓學生用英語介紹中國的大好河山等。這些項目不僅能全面(下轉第176頁)(上接第177頁)鍛煉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還能激發想像力,拓寬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知識面。
(2)營造虛擬現實的英語生活社區。要想掌握好英語,不但需要課堂語言環境的沉浸,更離不開課余語言環境的營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有語言氣氛的生活社區更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僅僅依靠傳統的課堂無法在現實生活中打造出時時、處處、事事用英語的環境,但借助虛擬現實技術,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把師生間的一言一行,校園中一景一物,都打造成使用的英語沉浸式環境。只要戴上虛擬設備,學生就能通過虛擬校園環境、虛擬辦事程序、虛擬社交娛樂,進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身臨其境的學習,讓英語成為虛擬世界里的語言工具,從而在學以致用中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3)激發虛擬現實的英語學習動力。實事求是地說,高職學生來源復雜,能力參差不齊。在傳統高職英語教學體系中,無論是通用教材的選擇還是教學方式的設定,往往都是教育者占據主導地位,學生處于從屬地位,無法做到精準施教。對于一些適應能力強的學生來說,也許不成問題;但對一些個性內向愛好單一的學生來說,也許就提不起興趣,效果較差。但在虛擬現實技術營造的高職英語教學環境中,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學生可以在虛擬的空間里,根據個人興趣,自主選擇自己適應的教學方式,采用自己易懂的教學載體,參加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學生自主選擇內容和形式的虛擬英語教學模式,不但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還能根據學生的英語能力不同,有的放矢地開展針對性學習,此外,虛擬現實技術還為學習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隨著互聯網技術爆發式的發展和上網成本的不斷降低,通過電腦、手機、穿戴式設備,借助慕課等新方式,學生不僅能在本校的虛擬學習平臺上學習,而且還能在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虛擬平臺上進行英語學習,這樣就實現了無國界、全時空的學習。虛擬現實技術,賦予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內容、形式、載體的選擇權,從而激發了學生學好英語的內生動力,個性化學習反過來又促進了學生的英語學習和自主學習,最終形成了良性循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諸葛翀.淺談虛擬現實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14(1):38-45.
[2]馬沖宇.基于虛擬現實的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