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延榮 武獻杰
[摘 要]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才得以恢復,經過30多年的發展,民辦高等教育已從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補充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以江蘇省民辦高校為例,闡明了提升江蘇省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競爭力;民辦高校;江蘇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2.085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8)22-0-03
1 民辦高校的發展情況
1984年,首批民辦高校成立,在1991年僅有6所,國家在2000年下放民辦高職學院的審批權,在2001年有124所,在校生為140 359萬人。2011年,北京城市學院等5所民辦高校通過教育部審批,正式獲得研究生招生資格,標志著民辦高校的學歷培養層次進一步提升。2017年,民辦高校達到747所(含獨立學院265所,成人高校1所),在校生總數628.46萬人。可以看出,民辦高等教育這些年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層次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2010年,國家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充分肯定了我國民辦教育的貢獻和發展地位,也反映了政府發展民辦教育的信念和決心。
江蘇省經濟總量處于前列的地級市,吸引了較多的技術技能人才在當地就業。相關統計顯示,2015年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高職院校的本地生源只有11.03%、9.32%、9.58%,但在當地就業的畢業生比例卻分別達到64.01%、44.68%、57.15%。如何吸引更多的生源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另外有的民辦高等院校還面臨著經費不足、招生壓力大、基礎設施不完善、教師隊伍缺乏穩定性、社會認可度低和資金不足等問題,不利于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2 提升江蘇省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策略
結合江蘇省民辦高校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江蘇省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
2.1 采用先進的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是一所大學的靈魂,集中體現了一所大學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凝練的思想精華,既是一種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愿景,又是教育實踐中對基本規律的認識與體悟。先進的辦學理念能夠體現出時代的特征,具有全局性、先導性、戰略性的指導作用。民辦高校的辦學理念要正確評價自身條件,適應現代大學教育和人才市場的需要,遵照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律,具有個性化和獨特性,為培養應用型、職業型人才量體裁衣。民辦高校要強調育人為本,為國為民,全面發展,注重辦學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統一,實現經濟效益、辦學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統一。例如,南通理工學院的辦學理念是“真心辦學,良心育人”,所以培養社會迫切需要的、具有國際視野、適應長三角發展建設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是學院追求的目標。正是在“真心辦學,良心育人”理念的引領下,這所學院走上了校企融合的道路。
2.2 完善的資金保障機制
辦學經費不足一直是困擾民辦高校民發展的瓶頸,高等學校資金在結構上可以分為維持性資金和發展性資金。民辦高校維持性資金主要通過收繳學費獲得,發展性資金需要通過開源節流,增收節支,盤活存量資金和流量資金,科學理財,高效運作資金,實現收支盈余,確保資金增量。
辦學經費問題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第二,企業直接參與學校的行政管理必須投資入股。例如,南通理工學院是由江蘇省江海科教開發有限公司和江蘇省教育發展投資中心共同舉辦。第二,以二級學院或內設機構“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為試點,探索內部產權制度改革和利益共享機制建設。例如,九州職業技術學院與上海中銳教育集團強強聯手、合作共建的中銳汽車學院,是培養汽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九州職業技術學院和北京翔宇通用航空集團共同組建的翔宇航空學院,共同致力于打造航空類職業教育品牌,為服務國家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專業人才。通過聯合辦學,在就業、資金、人才、設施等方面開展多種形式和多種層次的合作,既解決了經費不足的問題,又為學生提供了實習實訓和就業的途徑。第三,為了有效提高學校的資金利用效率,民辦高校可以參照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在管理中貫徹“企業經營”的理念,重點放在實施成本核算,合理配置和利用教育資源上,開源節流,控制不必需的支出。例如,九州職業技術學院在編制年度預算時,本著“量入為出,收支平衡,重點突出”的原則,在實際執行時杜絕無預算和超預算開支經費。另外,年末根據績效考核結果,把相應的教學經費下放到二級學院,由二級學院負責管控和分配,超支不補,不斷增強系領導的成本核算意識,提高了資金的利用效率。
2.3 科學的管理運行機制
我國高等院校的民辦體制機制是逐步發展和完善起來的,主要經歷了從“限制辦學”到“鼓勵辦學”,再到“規范辦學”的發展歷程。例如,教育集團公司是股份制形式的一種教育企業,在解決教育資金來源問題、拓寬籌資渠道、靈活配置教育資金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種法人聯合體之間的聯結紐帶為資產或其他方式,集團旗下的所有成員學校及教育產業組織需要進行統一的經營管理。例如,宿遷學院由宿遷市教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江蘇省教育發展有限公司合作舉辦。
民辦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一是完善院校內部管理體制。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發展思路、管理模式等特點,完善院校內部管理體制,明確法人治理結構,規范以董事會、監事會和校長為中心的教學行政管理制度。在這種管理體制下,學校(院)的決策機構是董事會,校(院)長需要根據董事會的授權全面負責學校的管理工作,執行董事會的決定,是全面管理學校內部工作的組織者和經營者。重大辦學事務由董事會決定,校(院)長執行董事會的決議。二是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民辦高校要規范機構設置,明確各部門的崗位職責,合理分配職、責、權,既要防止出現權力失衡和監督機制缺失,又要強調成本和效率,避免人浮于事。例如,九州職業技術學院采用“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通過合理的領導分工和內部的機構設置,進一步明確了學院的創立者、管理者和教職工的權責,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與公辦體制相比較,民辦體制擁有更大的自主權,能夠合理配置與利用各方面的資源,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做出決策。同時,民辦體制由于沒有諸多的制約,具有更大的靈活性,面對市場時能夠快速反應。民辦院校在設置專業時應以市場為導向,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當民辦高校培養出受社會歡迎的學生時,就等于擁有了市場。例如,基于人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和對康復的期望越來越高,國家也規定各級醫院必須設立康復醫學科,經過充分調研,九州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并成為該校的熱門專業。
2.4 人力資源的優化管理機制
人才建設分為3個層面。一是決策層。董事會成員,包括顧問班子,要有一批德才兼備的能人、高水平的決策者,能把握學校發展的大方向。二是執行層。學校各級、各處、各院系的院長主任,必須是實干家、有經驗的工作者,由從事過教育的人承擔。三是落實層,也是基層,就是要建立一支管理隊伍、教學隊伍和科研隊伍等。民辦高校的教師沒有事業編,導致專職教師普遍存在一種臨時“打工”的心態,將民辦高校當作一塊“踏板”,一旦自己發展成熟,就會離開,沒有“歸屬感”。這種現象造成教師的流動性很大,師資隊伍不夠穩定,而且從年齡結構上看,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呈兩頭大、中間小的狀態。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的高流動性和教師隊伍結構的不合理化,是影響民辦高校進一步發展的不利因素,對提高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與管理水平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學院要發展,關鍵在人。民辦高校必須尊重人、培養人、成就人,必須以“勞動價值論”為指針,重視人才價值的作用,在分配和用人機制方面,更重視按勞取酬,量才錄用,注重效益、獎懲分明,突出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2.4.1 完善教師聘用制度
在工資結構上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分配制度,即將教師的科研、教學與薪酬掛鉤,大大激發了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和教學熱情,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質量和科研能力。為了以后長期穩定地發展,必須想方設法地吸引并留住人才,可以考慮建立股權激勵基金(每年按照學校收益的一定比例提取),對中高級管理人員及做出重大貢獻和骨干教師在物質上給予表揚,激勵全體教職員工共同進步。例如,南通理工學院給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和博士每年提供2萬元的期權,連續提供5年,教師年齡到51歲每年可兌現1萬元期權,連續兌現10年。
2.4.2 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民辦高校應該制定能夠調動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各項政策,不但要有物質激勵,也要重視精神激勵,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的指向功能。在考評教師科研水平時,民辦高校應制訂科研達標計劃,將科研達標與教師薪酬和獎金直接掛鉤,并制定科研獎勵措施,鼓勵教師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在對教師科研水平進行考評時,應包括科研課題的研究情況,出版物的數量和質量等。對于一些教學大賽、科研比賽,要給予優勝者適當的物質獎勵,并且將其與工資福利待遇、職稱晉升等方面直接關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例如,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等多所民辦高校在2016年參加了企業年金計劃,為高層次人才即博士或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繳納企業年金。
2.4.3 制定合理的人才引進實施步驟,不斷招聘優秀人才
民辦高校要將學校師資隊伍的基本情況,如年齡構成、職稱構成、學歷構成等與學校的專業設置、招生規模等結合起來,并作為制訂長期人才引進規劃的參考因素。對于不同職稱、不同學歷的高級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高校優秀人才,民辦高校應給予與人才崗位相適應的不同薪酬,體現人才的價值。例如,很多學校在招聘人才時都為特聘教授、專家、副教授和博士等提供住房、科研啟動費、期權獎勵等。
2.5 嚴格的質量保障機制
民辦高校收取的學雜費比公辦大學高很多,按照一般經濟規律,高收費就應該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否則民辦高校的優勢將不復存在。對于大學而言,高品質的產品就是優質的教學質量,教學質量與師資水平、教學設施、過程指導、課程設置、學風教風和成績考核等都有關系。如果民辦高校盲目地擴大規模帶來了質量問題,與其說是資源缺乏問題,倒不如說是指導和監督學生不力。很多民辦高校僅從經濟效益出發,重視招生輕視培養,教而不得其法,所以要采取措施在提高教學質量上下功夫。例如:通過新建實驗(訓)中心、進行多媒體教室改造等改善辦學條件;從公辦高校引進一些名師,同時在本校培養一大批青年教師從而不斷提高師資水平;注重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南通理工學院專門設立了質量管理處,并把教育教學評估中心調整為處級建制,采取從嚴治學,服務學生的態度,嚴格管理各門課程的教學時間與教學質量。
主要參考文獻
[1]盧彩晨.危機與轉機:從民辦高校倒閉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維民.民辦教育的回顧與展望[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0.
[3]李瑾.民辦高校發展核心競爭力研究[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2(1).
[4]李釗.民辦高校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5]陳榮華.民辦高等職業教育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6]柯佑祥.民辦高校定位、特色與發展研究[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
[7]張穎.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核心競爭力培育機制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