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楠
摘 要:自我調節式學習又稱為自主性學習,是學習者獲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發展的背景下,信息的豐富性和信息組織的無序性容易導致學習者出現信息超載的現況。鑒于這種情況,需要學習者根據自我知識判斷和提取有效信息,這就對學生自我調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計算機學習背景下,自我調節式學習顯得越發重要。主要就計算機學習背景下自我調節式學習的作用進行分析,進一步探討影響自我調節式學習的因素,從而提出優化自我調節式學習的主要方法。
關鍵詞:計算機;自我調節;學習;作用
科學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教育領域的進步,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高效的學習環境,這種學習環境帶給學生方便的同時也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影響。計算機學習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轉變,教學管理的弱化以及信息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導致學生出現信息迷航,不能對信息有效利用,從而影響到學習的效率。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學習者需要積極主動地投入自身的學習活動中培養探究問題的興趣,確定有效的學習目標,為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不斷調整自己。
一、自我調節式學習的內涵及其特征分析
自我調節式學習是一個整體性學習的過程,由個體、行為以及社會三大因素相互作用,是學生自主產生思想,系統性地定向自身想要達到目標的過程。自我調解式學習的組成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計劃階段,第二階段是實施階段,最后一個階段是評價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是學習者自我調節、不斷循環向上的學習過程。在計劃階段,學習者可以先確定學習任務,設立具體的學習目標,然后制定相應的學習策略,再進行自我激發;實施階段是學習者對學習計劃的具體實施,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對學習狀況加以調整;評價階段是學習者對學習過程以及結果的評價,然后根據學習結果評價所得的反饋信息不斷進行自我調整。在計算機學習背景下,學習者需要對三個階段做出相應的自我調節,這給分析計算機學習背景下自我調節式學習的影響因素奠定了基礎。
二、計算機學習背景下自我調節式學習的作用
(一)自我調節式學習是決定學生信息獲取能力的關鍵因素
計算機為每一個學習者提供了高效的學習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可以對學習進程進行嚴格的控制,同時這種學習環境還為他們提供了自我指導學習的機會,但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學習資源的利用并未達到充分的程度。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是計算機學習中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分離,使得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學生不再受到嚴格的管理,學習中出現了松懈。雖然計算機學習環境能夠為學習者提供多種信息,給予學習者利用信息的機會,但由于信息的豐富性、無序性和多樣性的特征,容易讓學習者在吸取信息的過程中出現信息迷航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者需要依靠自身的能力來判斷信息的有效性,這對學習者在學習中自我調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自我調節式學習是有效學習的內部條件
對學生來說,要想充分利用計算機學習環境,實現有效學習,自身必須具備較強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只有提升自我調節學習能力,才可以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調節和管理。為了在計算機學習環境中更好地獲取知識,學習者還需要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積極主動的管理。作為學習者,必須具備探究問題的興趣和強烈的探究動機,并且積極主動地學習,通過制訂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整合學習資源以及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等方式,進一步激發新的學習動機。總之,計算機學習環境是一種高效的學習環境,而自我調節式學習就是其中一個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學習者需要深入了解自我調解式學習對自身能力提升的有效性,才能夠在計算機學習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自我調節式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與傳統的學習環境相比,計算機學習環境的優越性更強,這種學習環境下,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但是計算機學習環境也產生了很多學習障礙,信息的冗余導致學生出現信息迷航,這些因素會降低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加強自我調節式學習就是通過一些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積極性,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動機是首要考慮的因素,若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積極性增長了,學習動機也會得到很好的激發,最終對于學習效率的提升會起到促進作用。
三、計算機環境下影響自我調解式學習的主要因素
(一)個體因素影響自我調解式學習
學習者的目標取向對自我調節式學習的影響較大,如果持有掌握的目標取向,其自我調節式學習的效果會更好。有關調查研究表明,掌握目標取向和使用筆記的數量呈現正相關的關系,也說明學習者所持有掌握目標取向和自我調節策略積極性相關。自我調節式學習還受到學習者已有知識的影響,如果學習者的已有知識掌握情況較好,自我調節學習效果就會有所提升。已有知識水平較高的學生計劃和監控行為明顯更多,在學習策略的采用方面還會使用推理以及知識精細化等學習方法,但是已有知識水平低的學生常用到的學習策略有概括和筆記,其自我調節能力相對較低,在學習效果檢測中,能夠聯結的概念比較少。
(二)行為因素影響自我調解式學習
行為因素是學習者和技術環境交互的因素,主要包括學習目標的結構和類型,學習方式以及學習過程的控制。這些因素都會對自我調節式學習的效果造成影響。其中,學習目標的類型和結構對學習效果并不會造成直接的影響,但是同結果性學習目標比較,過程性學習目標對于學生自我調節式學習的促進作用更直接。學習過程的控制程度對自我調節式學習的影響呈現一種關聯性關系,若學習過程的控制程度高,自我調節能力差的學習者學習效果反倒比較好。計算機學習背景下,學習方式不同,也會對自我調節式學習能力的提升造成影響,如果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無論是自我調節能力高的學生,還是自我調節能力低的學生,這種學習方式都不會對他們的自我調節式學習給予較大的幫助。
四、計算機學習背景下優化自我調解式學習的策略
(一)加強學習者自身的調節
優化自我調節式學習首先應該從學習者的情感以及意志等方面進行調節,對于情緒的調節方面,學習者應該學會自我對話,通過這種方式調節自身的消極情緒,也可以調動內疚以及羞愧等情緒激發自己對學習的堅持。當學生面對不同的學習結果時,會出現不同的情緒反應,為了保持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學習者可以通過控制情緒反應的歸因來實現對自身學習調節的目的。其次是意志的自我調節,一些學生通過意志控制方式來應對學習中的失敗。與后續通過意志努力學習,不斷進步的學生相比,后者的意志力控制更好。而很少使用意志控制策略的學生,在面對失敗的時候更加容易放棄,并
且對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掌握知識的能力也會產生懷疑。在意志力調節方面,學習者可以通過自我提醒以及想象的方式來預想不良的后果,增強自身的意志,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二)加強對學習者學習行為的調節
計算機為學習者提供了高效的學習環境,而且在這種環境中,中心主體也是學生,只是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為了提高整體學習效率,學習者需要積極調節自身的學習行為。教師也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指導,為學習者提供相應的學習策略。在學習行為的調節方面,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是改變學習方式,采用混合學習的方式,將計算機學習背景下的自我調節式學習與課堂教學中的面對面學習相結合,也可以采用集體學習和個別學習結合的方式,通過這種混合式的學習能夠達到更好地學習效果;其次,學習者應該學會減少外部支持,自我調節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可以借助于計算機以及指導教師的力量,對自身的學習狀況進行全面控制,然后不斷調節,實現學習中的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強的學生,選擇計算機控制應該少于自我控制,如果能夠自己獨立完成任務,就需要取消外部力量的支持,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調節效果。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更多的便捷,通過自我調節式學習可以讓計算機學習背景下的優勢得到更好的發揮,不僅可以改善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機能不良現狀,還可以在計算機學習環境下達到有效學習的效果。通過自我調節式學習讓學生學會自我情感的控制,自我意志的控制,實現高效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春.反饋類型對大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自我調節學習的中介作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6.
[2]喬紅曉.感知教師情感支持對中學生學習倦怠與學業求助行為的影響研究[D].河南大學,2014.
[3]惠良虹,王成,馬爍.動機調控及其對課堂教學的啟示:基于自我調節學習背景下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5(7):19-22.
[4]張同柏.計算機環境下自我調節學習的影響因素及優化策略[J].外國教育研究,2013(5):27-35.
[5]張俊,劉儒德,賈玲.反饋在自我調節學習中的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2(2):218-224.
[6]嚴雪松.網絡學習行為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