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逐步展開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理念提出的背景下,為實現初高中有效銜接,初中歷史教師應自覺進行核心素養理念的學習和研究,結合初中教學特點和教學的三維目標,開展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教學研究
自教育部2016年9月頒布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首次提出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后,學界圍繞著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這五大核心素養展開了熱烈的探討和研究。不少一線高中歷史教師也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嘗試落實這五大核心素養進行總結和研討。目前已有不少關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論文、課例、反思成文,給其他教學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示范作用。
由于五大學科核心素養是針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的,所以大部分研究是從高中教學出發進行研究的,對于初中歷史教學涉及不多。但初中是高中學習的基礎,是學生形成基本的歷史知識框架和歷史思路的重要階段,高中教學所要求的核心素養培養,也必然要從初中階段起步。所以,在初中階段就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初中教學研究中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進行關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初中歷史教師如何進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研究呢?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初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學習和研究,提高自己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和認識
根據筆者參與的調查問卷分析,目前初中歷史教師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有一定的認知,有主動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意識,但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理念的認識深度和廣度還不夠,在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途徑、手段和策略方面還缺乏經驗和思路。
隨著高中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展開,各級教育部門也開始對一線教師進行培訓,但主要集中在高中階段,不少初中教師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還很陌生。初中歷史教師應該積極學習,把五大核心素養的概念、內涵理解透徹,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思考在初中教學中可以如何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并在教學中進行嘗試。這是初中歷史教師開展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教科研工作的基礎。
二、針對初中教學特點,可以把研究側重點放在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家國情懷這幾大核心素養方面
初中歷史教學側重于普及基本歷史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學習方法和形成初步的歷史觀念,對學生總結、概括、理解等能力要求不高。但時序和空間觀念是學生認識歷史事件的基礎,也是“時空觀念”核心素養的要求,這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并不陌生。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下,初中教師可以探索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開展教學研究。
歷史學科論從史出的特點使得初中教學也必須引導學生研讀史料,從中獲取信息,這也正是“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要求。初中教師在實踐中多采用史料教學法,引導學生從史料中獲取信息,生成歷史結論。所以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在初中教學中不是新現象。初中教師可以從史料實證的新理念出發,在史料教學中注重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探索建立自己的史料資源庫,在老方法中探尋新思路、新途徑。
初中歷史教學肩負著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傳統文化等德育要求,這與“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要求是一致的。家國情懷在日常教學中如果不注重方式方法,容易變成說教,導致學生反感和抵觸。初中教師進行相關研究,可以加大對新教學方法的探究,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激發學生對家國情懷的深層次認同。這一方面,由于日常教學中的不足和缺漏,初中教師進行研究還有很大空間。
三、把學科核心素養與教學的三維目標相結合,開拓新思路
初中教師在進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時,可以結合熟悉的教學三維目標來思考。三維目標中“知識與能力”往往要求學生掌握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突破這一要求,也就落實了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過程與方法”要求學生掌握通過史料分析歷史事件的方法,實現這一要求也就實現了“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求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使命感和責任感,這不正是“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要求嗎?所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并不完全是“橫空出世”的新概念,其精神內涵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是一脈相承的。
綜上所述,參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研究,初中教師并非沒有施展空間。理解新理念,開拓新思路,立足教學實踐,勇于嘗試創新,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可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充分落實,初中教師也能開展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研究。
參考文獻:
黃云龍.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J].新課程(中),2017.
注:筆者參與了云南省昆明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核心素養理念下的中學歷史學科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的研究,課題組向昆明市在職歷史教師發放并回收了88份調查問卷。
作者簡介:趙瑩瑩,云南大學附屬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