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玲
摘 要:提升學生對于具體知識的直觀了解從而讓學生產生準確的認識是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點任務,這一教學目標的達成不僅需要教師的教學方式創新,也需要學生的配合。為了達到較好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來組織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由于初中語文知識中有一部分內容涉及面廣、難度也較大,而情境教學法能夠讓學生深入到情境中來,從而對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情境教學主要是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動作、圖片、視頻等多個教學方式的綜合運用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增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文言文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于其他類型的文章而言,由于篇幅過大,文章結構相對復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出現理解不到位的現象。因此,提高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效率、充分發揮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
教師的教學活動能否符合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學生能否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保持較高注意力的關鍵影響因素,當教學內容的安排適合學生的需求時,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才能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與此相反,如果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都與學生的心理需求相悖時,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會很低。在進行情境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找到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將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在《皇帝的新裝》情境設計過程中,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由于這篇文章是大部分學生在之前就接觸過的,如果教師的教學完全按照傳統的方式,學生很難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嘗試讓學生通過情景劇這種新型的方式來進行文章的學習。情景劇是大部分初中階段的學生想嘗試的,當教師明確學生的這種訴求后,就可以圍繞情景劇來安排具體的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因為這部分新穎的內容而得以提升。
二、提升學生的直觀感受
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對具體的內容產生更加直觀的認識和感受是情境教學的優勢之一,由于應用背景的不同,這一優勢的體現程度會受到影響,在進行情境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把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作為一項參考標準。學生的直觀感受可以影響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情況,當學生能夠從教學中得到精準的直觀感受,他們的認識會更準確;另一方面學生的直觀感受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當學生的直觀感受對其心理產生一定的沖擊時,他們會更想進行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師的情境教學設計首先要做到的是提高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直觀感受,這可以通過其他輔助教學的方式來實現。例如在《桃花源記》這篇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文言知識較多,學生在理解文章時會有一定的難度,而且這篇文章的篇幅較長,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遇到新的難點,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會受到打擊,為了讓學生對整篇文章的內容產生好奇心,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提升學生的直觀感受。而視覺體驗能夠很好地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與原文描繪畫面相關的視頻,這種直觀的視頻體驗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想要去了解原文內容。
三、語言表達與肢體動作相結合
在情境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到情境中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采取語言表達與肢體動作相結合的參與方式既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興趣點,也可以提高語文課堂的趣味性。不同教師采取的具體情境教學方式是不同的,部分教師會選擇讓學生通過語言表達形式進行情境帶入,部分教師會讓學生通過肢體動作表現來進行情境體驗,而將語言表達與肢體動作相結合則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僅僅讓學生通過語言的形式參與到情境中,效果可能會不夠明顯,對于教材中適合學生以多種表現形式參與的內容,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資源的作用。例如在《記承天寺夜游》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完主要內容后,可以讓學生進行情境演繹,原文中描繪了作者深夜無法入睡,于是與友人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的情境。教師可以選擇兩個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創設情境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發揮空間,讓學生依據故事主要發展脈絡進行自主發揮,比如添加一些和主題相關的臺詞,通過把語言與肢體動作相結合來推動情節的發展,這樣可以讓學生真正地融入到情景之中。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由于教師具體情境教學方式的采用以及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導致教學效率提升緩慢的現象仍然存在。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對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不同的學生,教師應該隨機應變,通過一定的探索找到最適合的教學方式,讓初中語文教學不再局限在表面,而是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增進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崇.新課改下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人教版)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4).
[2]劉曉琴.創設教學情境,實現有效教學:談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