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歆玥
摘要:本文針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 教學學生 學習興趣
引言:初中歷史教學,不僅有利于初中生對于國家、國際歷史知識的掌握,也可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而提升自己道德修養及濃厚的愛國情懷。所以,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保持課堂的活躍氣氛,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一、初中歷史教學學生學習興趣缺失的原因
(一)教學未以學生為主體
在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只是“教”,沒有認識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背后的深刻意義。因此在初中歷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主觀學習的意識不強,加之教師不注重通過引導來教學,或者教學中沒有引導.勢必產生嚴重的灌輸式教學的現象。所以,學生對于教師所傳授的歷史知識理解的不深刻.甚至會厭惡學習歷史,進而使學生的歷史成績極速下降,那么教師的教學目標沒有達到,勢必會嚴重影響教師教學的信心,減少了教師對其職業的認同感,進而對教學產生沖擊。
(二)學生死記硬背的記憶方式使學生厭惡學習
與其他語文、數學學科的系統性相比,歷史知識比較繁雜,會讓學生產生恐懼的心理,在學習中難以以正確的心態面對歷史。多數學生學習歷史是為應對考試,這種功利性的目的。使得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僅僅是對知識點的死記硬背。同時,考前的積累只能停留在短暫的記憶中.考試過后學生頭腦中的歷史知識仍是空白的,學生不能真正去理解歷史知識,逐漸使學生喪失了歷史學習的興趣。
(三)傳統的教學方式不適合時代的發展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一味地采用灌輸式的教學,對于歷史知識只是單純地進行講解,致使比較活潑的初中生在課堂表現的比較沉悶不活躍,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學習效率隨之降低。同時,初中歷史教師課程比較緊,對學生測驗的機會少,不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長期以往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有所下降。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的相關策略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趣味性教育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這就要求教學活動的展開。必須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師制定的教學內容也應面向每一位學生.并持續地去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其中,教師要深切地認識到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要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提高予以極大的關注,進而使學生在學習中提高主動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由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說教的教學方式,積極努力地提升自身教學的趣味性、互動性,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歷史的魅力。正是有了學習歷史知識的樂趣.才能使學生喜歡上歷史這門學科,進而主動地求取知識,提升自身的歷史素養。所以,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
(二)利用歷史課本中的插圖,幫助學生記憶
對于中學生而言,形象直觀的圖片,比長篇大論的文字更容易接受,能充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可以看到.歷史書除了供讀者閱讀的文字,還有比較生動的插圖,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本圖文并茂的特點,簡化學生學習的難度。
第一,教師運用插圖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例如,教師在講秦朝的統一時,要利用插圖來激發學生學習這一課的興趣。教師要先引導學生看秦始皇的插圖,讓學生對秦始皇從裝束到表情淋淋盡致地用語言描述出來。可以看出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雄心抱負。然后,通過語言的引導:對于秦始皇的故事,同學們可能有所了解,那么他在歷史上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在歷史上有什么影響?我們一起學習本課,大家對他就會有全新的認識。通過這樣看圖、提問、講解的結合,學生會集中注意力,努力思考。主動學習。
第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插圖的引入,可以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深化教學的主題。例如,在講春秋戰國的紛爭這一課時,對于戰國七雄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當時割據稱雄的局面,教師可以結合插圖進行講解。教師要邊講述邊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把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的位置及都城準確找到。通過圖文并茂的學習,加深學生的理解的同時,也使教學效果得以提升。
(三)創新教學方式,實現與時代的共同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各行各業的長效進步.教育行業也不例外。初中歷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除了要表現出飽滿的教學熱情,教學內容要豐富外,還要注重教學形式的多元化、現代化。教師要根據教學的目標、教學重難點,摒棄強迫灌輸的教學方式,把多媒體技術與歷史教學緊密結合。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相應視頻資料的導入,豐富了教學的方法。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知識的課堂奠定一個生動、有趣的基調,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提高獨立思考、探索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可以轉變單純講述的方式,通過播放《建國大業》讓學生進行觀看,激發學生的興趣,并提前設計好問題,讓學生在觀看的同時對問題進行思考。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探究活動,或對歷史事件以游戲搶答的形式進行考查等,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學生對知識脈絡的掌握,有效地幫助學生歷史知識的積累,進而提高自身的歷史成績。
結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任何一門學科都不能忽視興趣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對于初中歷史教學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它不僅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歷史知識,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能力,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個人的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教師教學形式的轉換,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增加了教師的職業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