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坤
摘要:《中共國務院關于加快和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決定》中說:“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盡快改變學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狀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由此可見,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小學語文教學與美育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通過小學語文課堂上對美育的無痕滲透,使學生們感受到語文的魅力,陶冶情操,受到美的教育。
關鍵詞:美育 語文課堂 觀察 體驗 品味
美育,就是當我們地審美對象進行感受、欣賞、評析和判斷等審美活動時,生理結構和心理結構會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從而不僅在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氣質、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處處都有美的體現。在教學中如果能做到詩畫融合,潤物無聲,怎能不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怎能不擴展學生的審美眼光呢?在很大程度上,小學語文教學可以通過美讀文本讓學生體驗到自然的美。人物品格的美,語言描述的美,意志品格的美以及意境的美,從中可以看出小學語文教學與美育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將美育進行無痕的滲透呢?
1.引導觀察插圖感受文字的美
感受美是一種重要的審美能力。法國藝術大師羅丹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由此可見,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主要是通過觀察。
在課堂教學中.我總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文中的插圖,展開合理想象,讓學生感受圖畫之美。如在教學古詩《山行》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先學生欣賞書中的插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準備好PPT,使學生在沒有讀文之前,就對山中的美景有所感悟,觀察之后,在讓學生說說圖畫上都畫了哪些景物?學生很快就看出圖上畫著楓葉、山巒、小路、白云等景物。接著,我又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說說詩人行走山中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時,學生情緒高昂,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作者一定看到了白云升騰、炊煙裊裊的景象,我感受到了天高云淡,山巒起伏的美景。”有的回答:“作者一定看到了只有傍晚才有夕照,此時晚霞的紅艷艷與楓葉的紅彤彤相得益彰。此時的楓林特別的迷人。”還有的說:“詩人流連忘返,停車甚久,天色已晚,但是作者依然不愿意離開,通過這些我都能感受到作者對著楓林的喜愛之情。我想作者一定看到了極美的紅葉。”這樣學生對楓林美景就更加深入的有了了解,此時的古文也不在是難以理解了,有了畫面美圖的幫助,學生對學習古文有了更大的興趣。
2.創造具體情境體驗意境的美
小學課本上的文章題材多種多樣。無論什么題材都可以通過創設情境。通過不同的方法,把學生引入美的情境中。學生的年齡小,對生活的感悟不過深刻,有時理解文章時會有些難度,所以創設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我在教學《海上日出》這一課時,我采用情景教學法,先讓孩子們說一說他們看過的日出是什么樣子的;然后,播放海上日出的視頻,并配樂朗誦課文:最后,理解課文之后,讓學生說一說海上日出為什么是偉大的。正如學生們所說:太陽冒出海面,藍天變紅霞,白云有了光彩,水、天一片燦爛;黑云遮擋,替黑云鑲上金邊,沖出黑云,把黑云染成紅色或紫色,太陽升出海面,就象一位美化的大師,運用藍、紅、黃、黑、紫等幾種顏色著力地渲染海展的天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斑斕,水天一色的海上日出的壯麗畫卷。從中學生感受到了震撼的美、偉大的美、獨一無二的美。
3.推敲遣詞造句品味內容的美
小學語文的課文中,雖然以淺顯易于接受的居多,但是也有很多都出自于著名作家之手,每字每句的斟酌也是頗見功底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欣賞品味這些詞句,學會遣詞造句,對學生的習作也會有很大的幫助。以《左公柳》為例,課文第二自然段中“挺立”一詞很生動,可是學生并沒有注意到。這是,教師就可以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朗讀,進而想象“傲然挺立著一棵柳樹”的景象。自然而然的學生會將“挺立”重讀強調了出來,教師應該追問:“你為什么強調‘挺立這個詞?”學生想了想說:“這個‘挺立一詞讓我覺得這棵柳樹想一位英雄。再風沙中無所畏懼。”這時.我再讓學生試試把“挺立”換成“站著”“栽著”比較一下哪個詞好?為什么?有的學生說:“站著”雖然也把樹當人來寫,但是沒有氣勢,如果用“栽著”的話,顯得柳樹毫無生氣,更不用說這些愛國將士身上的愛國情懷了。學生們議論紛紛,興趣盎然,在理解詞語的同時感受到了左公柳那威武之美、挺拔之美、剛勁之美。通過詞語推敲、比對學生進一步領會了“挺立”的妙處所在。
4.全情投入朗讀抒發感受的美
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如果能配上有感情的朗讀。才能真正的說明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如我在講《西風胡楊》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孩子們能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胡楊的熱愛與贊美之情!所以我反復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教師引讀:因為摯愛腳下這片熱土,所以胡楊——(生接“生下來千年不死”):教師引讀: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軀抵擋風沙。所以胡楊——(生接“死后千年不倒”):教師引讀: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軀保護土地,所以胡楊——(生接“倒下去千年不朽”)。此時此刻,你認為胡楊還僅僅是樹嗎?在你的心中,他就是(英雄、母親、戰士——)。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讀出了胡楊的堅韌、無私、悲壯。感受到了胡楊的偉大。學生的朗讀非常投入.胡楊的精神也深深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在語文教學中對小學高年級學生滲透美的教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責無旁貸的義務。為了能更好的成為美的傳遞的使者,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學習,多積累,增強自身對美的感悟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幫助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發現美、感悟美、體驗美、創造美,使學生在生活中,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成為一個積極樂觀,熱愛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