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遠華
【摘要】以陶行知教育觀點和理論指導語文教育實踐,以學生需求為中心,創新語文教育理念,探討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學語文;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全面實施,小學語文作為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的主要、重要的學科,是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影響學生一生,因此,其教育改革也受到公眾和社會的高度關注。陶行知作為我國知名的教育專家,其教育觀念和理論,對我國教育改革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本文主要以陶行知教育理論和思想為視角,探討小學語文教育改革實踐。
一、強調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強調生活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和源泉,任何文學創作行為都是源于生活的藝術加工。小學語文作為語文教育的基礎,教師要遵循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和思想,將語文教育與生活充分融合,以教育服務生活、以生活滋潤教育,賦予教育以生活的內容,以生活的方式開展教育。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精彩、捕捉現實,在課堂中創設充滿生活氣息的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
例如在學習《雷鋒叔叔和我們在一起》這篇文章之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社會中的公益活動,通過參加活動了解公益人員的辛苦。教師也要積極宣傳當今社會的好人好事,在學生心中樹立雷鋒形象,拉近學生與文章的距離。
二、做到循序漸進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是一項循序漸進的行為,需要教師耐心地引領學生。因此,教師在傳授新知的時候,要幫助學生形成表層認識,只有在學生具備感性認知后,再帶領學生開展深層次的學習,不能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盲目教學,正確處理好教學進度與教學內容的二者關系,確保學生學透、學深、學懂,做到多練精講。同時,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在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的基礎上,把握教學難點和重點知識,對于相對簡單的知識要交給學生自主完成,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事無巨細,對于難點和重點知識,教師要注重引導和啟發,強調舉一反三。教師的價值和意義并不完全在于傳授知識,更要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例如在學習《驕傲的孔雀》一文時,由于小學生生活經歷尚淺,很多學生并沒有看過孔雀,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孔雀的視頻,幫助學生對孔雀的驕傲形成表層認識。當學生具備了初步的認識后,教師要結合文章內容,為學生講述孔雀為什么驕傲?從孔雀的驕傲延伸到生活道理,促使學生獲得情感感悟。
三、注重因材施教
教育先驅陶行知先生將因材施教比喻為:教師要如同辛勤的園丁,認識到學生的特點和個性,然后施加適當的太陽光、水分和肥料,消除病蟲害,促使學生免于枯萎、欣欣向榮。當前,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獲得蓬勃的發展,教育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手段層出不窮,而隨著各種新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逐漸應用,教師接受的理論和信息也更多。但是無論新技術如何應用,教師都需要重視基礎教育,按照因材施教的理念和原則,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為學生未來更好的發展提供幫助。在因材施教的具體實施上,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師需要掌握每個學生的個性與特點,教育如同治病,只有掌握病人的病情,才能找出根源,進而做到藥到病除。因此,教師需要與學生加強交流和互動,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開展教學,進而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四、實現教學合一
陶行知先生強調教學合一,并且將其定義為:教師需要將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作為自己的職責,將進取心、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規劃在教學合一的規范內。在新時期下,教師只有不斷提升個人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才能更好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陶行知先生的理論在指出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關鍵性和重要性的同時,也突出強調教師的教學行為需要以學生需求為核心開展。如果離開學生,教育就失去了意義;如果教學不符合學生需求,教學也是沒有實效性的虛浮行為。因此,在語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注重提升個人的教學水平,以學生為核心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要傳授其道理,鼓勵學生大膽設想、突破束縛,解放思想,擺脫學業負擔,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去創造和思考。
五、實踐開放教育
陶行知先生強調教學要具有開放性,同時,小學語文是夯實學生素質基礎的重要學科。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實踐開放教育,引導學生自由地去思考和觀察,將學生視為獨立且發展的個體,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膽交往,將開放教育作為語文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發揮空間。
例如,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后,可以抽出一定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說出對本節課的想法和觀點。教師不要規范標準的格式,也不要限制說話的內容,只需要提供給學生交際的平臺即可,鼓勵學生踴躍大膽地介紹和展示自我。在具有開放性的教育環境下,學生擁有更大的自主空間,學生也愿意鍛煉和展示自己,促使沉悶封閉的課堂真實而生動,賦予教學以豐富多彩的內容。
總之,教師要以陶行知教育理論為基礎開展語文教育改革,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學生需求為核心,在就真務實中創新語文教育理念,學習陶行知先生的高尚品質和職業素養,進而成為一名符合時代精神的合格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蔡美容. 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自覺行為——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指導小學語文教學[J].福建陶研,2015(2).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