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蔡玲
【摘要】人的不同成長階段,有著不同的特點,以及不同的需要,而在小學階段,對于一名學生來說,任何科目的認知建設,多數都并不源于邏輯思考,而是源于感官的體驗,視覺體驗便是其中一種,所以影視資源亦是重要的教學資源,能夠大幅度加快學生的知識理解。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亦是如此,因此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影視資源的應用,確保教學優化。
【關鍵詞】小學教學;語文教學;影視資源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階段學生語文認知特點及需求分析
(一)直觀性
小學的學生,處于認知起步的階段,由于知識基礎不足,以及這一階段學生實際的生理特點及需求,邏輯化的認知模式并不能讓學生有深刻的印象,產生永久性的記憶。相對于文字、數字與符號,直觀的畫面,或是動態的影像,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記得更牢固。其中影視資源最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能夠塑造出更加豐富的場景,體現更多細節,幫助學生理解。
(二)碎片性
鑒于學生在小學階段,其大腦依然處于發育過程中,記憶功能并不健全,對于多數知識的認知都是碎片性的,通過多個碎片結合起來,才能產生完整的印象。例如蘋果是水果、有紅色也有綠色、果實接近圓形、味道酸甜、口感爽脆。這些特征,教師要讓學生一次記住是可能性很小的,學生每次想起蘋果,很可能只能想起某一個特征,所以認知也只能是針對性地分解開來,不斷填充進去,才能讓學生的認知更全面地建設起來。
(三)主觀性
人類在五歲之前,其思想都是具備自我中心特點的,思考與認知事物時,都是單一維度的,只能以自身的視角出發去思考,所以習慣于單一維度的思考形式。學生在步入小學之后,也不可能馬上脫離這一框架,所以學生思維的主觀性特點在小學階段是十分明顯的,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幫助學生去意識到怎樣去了解他人的理念,以及了解他人的理念有怎樣的好處,讓學生的學習與探索真正擺脫單一路徑。
二、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影視資源的應用
(一)直觀激發認知
就影視作品資源的直觀性特點來分析,其毫無疑問是符合小學生直觀性認知需求的教學資源。所以為確保影視資源的直觀性表現形式能夠真正激發學生的認知,教師必須要結合教學內容,合理選擇資源,建立起更多彩的情境,讓學生更快進入狀態。特別是在學習古詩詞內容時,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詩詞表達,教師可以利用影視中的部分場景來幫助學生加快理解。要讓學生了解山川的雄偉,可以用影像帶領學生去體驗,要讓學生體會大海的神秘偉大,亦可以利用影像體會海上與海底的種種奇觀。雖然不可能與親臨現場一樣有更難忘的印象,但必然是要比單純的文字認知更有沖擊力。在講解《金色魚鉤》的過程中,教師要想使學生深刻理解老班長舍己為人的革命精神,可以放映一些關于紅軍過草地的影片,使學生感受到那個時候紅軍所處的艱苦環境,感受紅軍精神的偉大,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對于紅軍長征的思考,利用影視資源激發學生的認知,利用立體和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受到熏陶。
(二)利用影像資源填充認知
以上談及了學生的碎片化認知特點,加之單一性的認知習慣,學生很難看到事物的多個側面,并且很容易以自身的第一眼所見認定一件事、認定一個東西,而且如果同時了解到多項特征,學生會很難記住。例如在看到兩個人爭吵時,例如在看到紫色的茄子時,便會認為茄子是紫色的,而且在同時展示紫色與綠色茄子時,很可能只記住了一種顏色。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下,學生這樣的認知特點會一直持續對其認知產生影響,所以教師必須要利用影響教學,以多次的、碎片性的展示促進學生的多面化認知建設。例如在學生看到影片當中兩個人產生爭吵,并認定兩人是敵人時,教師在后續的影片當中,可以放出兩人和好如初的畫面,讓學生了解到,爭吵并不代表兩個人便是敵人,而兩個人關系要好,也不代表永遠不會產生沖突。隨著多元化的認知建立起來,學生對于所有課程內容都會思考的更深,得出超越浮表的深入理解。例如,在講解紅樓夢選段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影視作品片段,讓學生從多個角度直觀和全面地認識劉姥姥的形象,認識到古代社會階級之間的差距,并且產生對課文的正確認識,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三)明確學習方向
學習的規劃,以及自主習慣的養成,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最大的兩項課題,而且最重要的是,上文談及的規劃,并不像多數教師所想,是強硬要求學生做出學習計劃,作為課下的作業,而是要讓學生在自主意識下去完成。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枯燥的文字與圖片,顯然很難讓學生形成這樣的意識,但是利用影像的激勵,卻能夠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開始自主規劃。例如在針對孝敬父母為主題的文章進行講解時,單純地要求學生去做什么是會讓學生感到壓力的,但是利用孝敬父母的影像去激勵學生,讓學生看到視頻中父母在得到孩子關心時的感動神情,學生也會期待自己的父母有這樣的反應,便自然會去做,可見影像激勵是十分有利的。
三、結語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認知特點及認知需求等多個方面,都是與其他階段有所差別的,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學生這一階段的實際需求喜好,利用激勵要素讓學生更快進入狀態,甚至自主地展開探索,而影像資料則是十分有利的要素,有很高的利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廖謝英.探析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2).
[3]魏鈺菲.小學語文教學與影視資源整合的現狀和對策研究[D]. 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5.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