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萍
摘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學生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提高是教學重點內容。在交通工程學科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在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提高交通工程學科教學質量上,具有積極意義。本文就交通工程學科教學,探討了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在實踐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并闡述了其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方法,旨在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經驗指導。
關鍵詞:交通工程學科;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質量;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8-0012-01
引言
在交通工程學科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只是培養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能夠應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小組合作教學法是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具有重要價值。教師要致力于教學手段創新,制定全面教學目標,為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奠定良好基礎,創造良好條件。
1.交通工程專業學科特點
1.1 交叉性。交通工程是社會學科與工程學科交叉的專業,具有十分明顯的交叉性。教學內容包括交通運行機制、交通工具辨識、交通道路規律等。另外,該學科還涉及到管理學內容,具有工程性、社會性、規律性,是理論色彩與實踐色彩都比較濃厚的學科。
1.2 應用性。交通工程教學主要目的是解決實際中存在的問題,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是與我國民生建設相關的科目之一。教學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交通安全問題、交通堵塞問題、交通污染問題等,從不斷的理論應用之中,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1.3 同步性差。交通工程專業教學由于理論與實踐處于不平衡發展階段,在同步性上比較差。交通工程變化比較大,很多理論知識無法完全應用到具體實踐之中,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該學科在教學動力上存在明顯不足,是理論與實踐同步性較差所引起的[1]。
2.小組合作學習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中應用
2.1 設置小組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在交通工程教學中,以合作方式進行小組教學,教師需為小組成員準備具有實踐意義的問題,在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例如,在進行有關交通工具以及交通運行機制等問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一些任務,要求小組成員構建問題模型,找到問題最優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也可要求學生實地探索,自己構建交通機制模型,小組合作找到模型缺陷,并對其進行改善。為小組成員設置問題情境,可集思廣益解決交通機制不完善地方,小組可進行分工調查,在解決問題同時,學生實踐能力也有所提高。
2.2 科學分配成員,教學優勢互補。在交通工程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法提高實踐能力,教師要采取科學分組的方法。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思維、學習能力等,盡可能對每個小組進行平均分租,使學生在小組實踐時,可以實現互補,保障任務完成量。例如,在交通工程學科道路工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小組合作制定工程方案。在小組方案實踐中,有的學生進行資料搜集,有的學生負責技術設計,有的學生負責整體規劃,有的學生負責人員管理。科學配置人員是保障小組實踐合作教學有效性基礎,教師要制定長期小組成員分配規劃,建立長效教學機制,提高學生實踐能力[2]。
2.3 重視教學評價,創新合作方法。在小組合作中提高學生合作能力,教師要重視自身引導者的作用,并重視科目教學結束后的自我評價與合作評價,為后續實踐能力提高奠定良好基礎。在教學評價上,可以分為合作過程評價、合作結果評價兩部分。另外,教師也要重視小組合作方法創新,在分組結束之后,教師可將“學徒制”教學模式與合作學習模式進行融合,在進行多方社會聯系之后,派遣專門小組成員以實習者身份參與交通工程實踐中。以土木工程為例,教師可派遣小組到施工現場進行實踐學習,并要求以小組形式進行實踐評價,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2.4 科學設置情景,提高實踐能力。在交通工程教學中,教師可在分組之后,為學生創設相應實踐情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實踐能力。以交通工程學科土木建設方向為例,由于不同地質土木建設方案均不相同,甚至會遇到很多外界影響因素,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小組成員設置困難情景,要求學生經過小組合作之后,解決施工問題,找到最優施工方案。在設置情景時,教師可以為不同小組制定不同情景,在上交小組材料之后,教師對學生制定的方案進行點評,分析不同小組實踐方案的優勢以及劣勢。
結論
總而言之,交通工程教學具有跨學科性質,各大高校需給予實踐教學高度重視,推動教學模式轉型升級,以合作式的學習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可實踐平臺。與此同時,各大院校要重視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制定完善的合作學習體系,教師發揮小組引導作用,幫助小組人員解決實踐教學中重點內容與難點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學生實踐能力提高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惠英,吳嬌蓉,葉建紅.面向工程實踐的交通規劃設計與管理工程課程設計體系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39):161-163.
[2] 梁化民.交通工程專業學科特點分析與實踐教學體系建設[J].天津城建大學學報,2016,22(04):30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