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說明了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重要性。教師在提問時要緊扣教學各階段環節目標,明確所提的問題預計要達到怎樣的目的,這樣才使提問具有針對性、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8-0148-01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課堂中利用提問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想來處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問題是更加不可或缺的,可以說提問是數學教育中靈魂。教師不可以盲目的去追求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立即回答,而是要去思考問題的價值,能將這個問題進行廣泛運用,解決各式各類的問題,體現出問題的科學性、針對性、啟發性。照顧每個學生的發展,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體現出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提問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低效提問、無效提問的現象普遍存在,提問失誤、提問不良的情況也有出現。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1.1 “玩蹺蹺板”式提問。教師提問多會因成績的好壞而差別對待。對于學習成績優異的同學,會時常提出具有“論證性”的問題,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同學會提出具有“判斷性”、“描述性”問題;甚至在語言的表達上,教師對于優秀的學生往往會給予鼓勵,反而對于差的學生會給予排斥和怠慢。
1.2 “對牛彈琴”式提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出的問題只是讓學生回答“是”或者“不是”,使學生沒有選擇的余地;有的則在課堂上自問自答,沒有考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只是在機械式地教學,喪失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就是“對牛彈琴”。
1.3 “踩西瓜皮”式提問。有的教師在設置課堂教學問題是,沒有考慮到知識點的實質和課堂的生成,想到哪里講哪里。如同腳踩“西瓜皮”,任意滑。思維混亂導致提出的問題沒有邏輯性。教師提問時處于極端的狀態:有時接二連三提出多個問題,有時整堂課下來提問少得可憐;有時問題的跨度很大,有時跨度極小。
1.4 教師知識儲備不夠。課堂教學中,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學生給出教師預想思路之外的另外一種解題思路,教師沒有反應過來(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都不能解決),給學生進行錯誤的判斷,導致學生失去對教師的信任。
1.5 不給學生思考空間。教師在平時教學中,特別是公開課教學中,只是把提問作為教學的一個表現形式,不注重提問的教學效果,往往一個問題提出來后,大部分學生還沒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急于讓學生回答,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2.1 教師自身應具有良好的專業文化素養。首先從教材出發,其次從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出發,然后從課程目標出發,結合教育心理學中的教學方法,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要求學生的答案比一般問題的答案更豐富、更詳細、更復雜。在導入新課的提問中應以闡述性問題和靈活性問題為主,用以了解學生對舊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啟發學生從新的角度或換用不同方式來深化理解舊概念、舊知識,為導入新課搭起臺階,做好鋪墊,進而有機地引出新課。
2.2 教師語言做到合情合理,語氣應該符合教師的素質素養。提問的過程中,教師不單單只是為了提問而提問,而應讓學生深入到課堂中來,例如,學習“圓的周長計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制作不同直徑的圓,并記錄圓的直徑和周長,在教學進行的過程里,教師可以與學生進一步的互動:“同學們,現在我們進行一個小游戲,你們告訴老師你們制作的圓的直徑,老師不用使用尺子測量就可以猜出圓的周長,同學們來看看老師猜的對不對?”通過與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互動之后,再對當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引入,就能在活躍的課堂氛圍里更好的教學。
2.3 提問方法恰當,一個好的問題不能偏離一個好的提問方法。學生是否學得進去,一方面在于教師的教法,另一方面在于學生自己的情緒。因此,教師一個好的教學方法,提問方法,是可以將學生“帶進”課堂的。
2.4 提問時不差別對待學生。無論是在哪一方面,為避免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都應該被公平對待。
2.5 避免“對牛彈琴”式提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這一特點,避免提出答案為“是”或“不是”、“對”或“不對”的問題。
2.6 調動課堂學習氛圍,隨機應變課堂生成。教師永遠不提前預知課堂上將會發生什么,只能根據實際情況去解決。
2.7 教師對于所設置的問題,應該結合教材和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設問。問題不應偏離課堂,不超出學生接受范圍。不論是從正面或反面設計問題,均要求構思嚴謹、反復推敲。只有摸清學生實際,透徹理解教材,掌握豐富的材料,才能使設問立意新穎、深淺適度,具有科學性、趣味性、針對性和思考性。
另外,在提問后教師應注意停頓一會兒,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如果教師提問后能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那么他們的課堂將出現許多有意義的變化:學生的應答興趣就會加大,隨意回答的情況就會減少,回答會更完整、更準確、更精彩,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顯增強。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運用得好,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能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優化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徐婷.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10).
作者簡介:孫永芳,本科,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