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杰
摘要:初中學生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可塑性強,活潑好動,給班級管理提出更新的要求。這就需要班主任以人為本,優化方法,全力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為社會培養優秀的人才。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8-0212-02
班級是學校的基層單位,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它關系到學校的全局工作,直接影響全校的校風校貌及 教育 教學質量的提高。班主任作為班級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領導者,在溝通學校、家庭、社會中發揮巨大作用。管理好班級,用愛心培育新人,是我們每位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職責。 初中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較強,因此,初中班主任的工作顯得尤其重要。
1.提高教師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在初中教育教學中,教師人格魅力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教學中我們常常聽到學生說:“我不喜歡某某老師,所以他的課我也不想聽,我喜歡某某老師,也很喜歡聽他講課。”從這些樸實無華的學生語言中,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有著一種無窮的感染力,然而教師在教學過程沒有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開發,人格魅力是氣質、才華、愛心、公平、正義和情感世界的內心深處的外在表現,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才。因此,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論語·子路》中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動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人格的作用。”故而,教師修煉自身素養,完善自身人格至為重要。作為班主任,要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愛生如子,愛校如家,對學生做到公平、正義。對學生實施正面教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
2.制定班級和學生個人奮斗目標
目標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你的成績。英國有一句名言:沒有目標的航行猶如在黑暗中遠征;我在帶班伊始就和學生一起協商制定班級的奮斗目標,并將該奮斗目標打印出來張貼在班級顯眼的地方。讓學生首先明確我班要在學習,紀律,衛生等各方面都必須走到年級的前面,先拿到校級優秀班集體,然后再去沖刺更高的榮譽。有了這個奮斗目標,同學們就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班級會更加地團結,更加地有凝聚力。我想不僅一個班級需要有自己的奮斗目標,而且每個學生也需要有自己的個人奮斗目標——大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小到每一次考試的目標。老師除了將知識和方法傳授給學生之外,還應要求學生并幫助他們制定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好高騖遠的目標是非常必要的。我經常在考試后統計班級分數時在每人每科的分數后空上一欄,我把它叫做“目標分數”,也就是下一次考試他要達到的目標成績,有時讓學生自己制定,有時在家長會上我和家長,學生三方一起制定。還有一種做法就是給每一個學生在班里找出一個與之水平相當的競爭對手或者叫做假想敵。每次小到單詞聽寫,單元檢測,大到月考,期中,期末考試后我都會將兩人的成績做一對比,讓這兩人知道對比結果,其目的就是要刺激后進者,增加競爭,挑戰的氛圍。我覺得這些做法在讓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和促進學生努力學習方面是有一定效果的。
3.建立小組合作或組合制學習機制
一個班里終究是有尖子生和學困生的。單靠尖子生是不足以提高班里的整體水平的,如何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并且督促尖子生也不松懈呢?初一初二時我曾采用過將班里的學生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以4人或6人一組分成若干小組,每個組有一個組長,4到6人分別負責一個科目,對小組成員采用捆綁式量化考核的辦法。在初三這一年里,為了增加學生的新鮮感,降低他們的審美疲勞,我將學生仍然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兩人一組分為若干個groups(按時下比較流行的詞匯來說就是組合),取他們兩人名字的最后一個字來命名。比方說我班洪延晶和胡金鵬的組合就稱之為“晶鵬組合”,陳生昕和李文玉的組合就稱之為“昕玉組合”等等,在英語課有專門的座位,就是同一組合的兩個同學坐在一起。所謂“組內異質”就是組合內部的兩個同學一個為尖子生,另一個為學困生,按我的話說就是一個是師傅,另一個是徒弟。所謂“組間同質”就是組合與組合之間的學習能力與實力是相同的或是差不多的。這樣才能充分體現競爭與協作的關系。
4.言傳身教,為學生做好表率
初中學生善于模仿,班主任要抓住這一點,使他們“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經常聽到學生議論,老師為什么就能隨便穿衣;在升旗儀式結束后,學生說哪幾位老師在講話。從這些可知,初中學生更愛關注老師,老師的言行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老師言行不一致,他們便會對老師失去信任感,你對他的教育就會蒼白無力。所以我在工作中,在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培養高尚而健全的人格,在言談舉止,為人處世,衣著打扮及精神面貌等方面盡量給學生以正確的示范。
首先,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先做到。比如在校內出勤與校外活動,要求全班同學幾時到,我一定準時到達,并及時清點出勤情況;學校要求學生的行為規范,我也率先做到。
其次,對學生講誠信。我的理解是誠信是為人之本,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們現階段的學生無論生活還是社會經驗,已具備了相當的判斷是非的能力,我以個人的一言一行,日常交往,對他們都能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只有以誠相待,才能得到他們的信任和接納,才能使我們對他們的關愛自然的流進他們的心田,特別是我的工作失誤時,及時自我批評,反而會取得更多的更大的信任。
第三,與學生交流盡量坦誠布公。初中學生完全理解誰對他好還是不好,但在具體的問題上,他不一定能完全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這時老師就應該敞開心扉,把你這樣做的原因告訴他,讓他站在老師的角度上想,站在全體同學的利益上想,心與心的交流,最終教育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