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瑩瑩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學習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互動過程中學習知識,使學生的積極性大幅增加,并鍛煉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使學生具有發散思維,讓學生愿意思考。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互動不僅僅是能夠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還能讓老師的教學變得更為順利,還有利于幫助學生發散思維,使得每個學生實現均衡且全面的發展,使教學質量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 師生之間 有效互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對于課堂互動缺乏重視
通過實踐證明能夠得知,教師們對有效提問的探究非常少。教師們在混同了有效課堂互動和有效提問的價值后,就將有效課堂互動當做基礎,將更多注意力放在教學環節的研究上,而沒有關注到有效課堂互動的動態形成。由此可見,很多教師認為做這個工作沒有任何意義,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也沒有記錄要課堂互動的習慣。眾所周知,有效的課堂互動必須要突出課堂有效作用。
(二)課堂互動缺乏語言藝術性
課堂互動時的語言藝術性是教師在不斷的課堂實踐中摸索出來的,需要經驗的積累。在小學語文候答時間的設置上,多數教師未給學生適當的候答時間,新教師可能在提問幾秒之后就讓學生回答問題了,部分教師為了趕進度通常在提出問題的同時也給出了答案,這對于學生們的思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經驗豐富的教師懂得問題明白問題的難度與候答時間應該成正比,不能一概而論,候答時間的多少的確很難把握,對于教師而言非常簡單的問題可能對于學生而言是有難度的。
(三)課堂互動中的評價激勵缺乏準確性
部分年輕的教師還是會有一些急躁,僅僅把小學語文課堂互動當成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環節,為了實現教學進程的推進而開展的教學環節,而對于這個環節實施之后的效果具體如何,卻沒有認真的對待。課堂互動應該提升它的有效性,避免課堂互動的隨意性,減少課堂互動的無效性。其實學生的應答是十分重要的教學資源,它反應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語文教師可以借此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真正提升他們的素養。課后教師也應該認真反思為什么學生會出現這樣的回答?和提問的表達技巧是否有關?是否考慮到了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研究者通過自身的實踐經歷與觀察發現:新教師在學生回答正確之后給予的反饋通常是“很好”,“回答的很正確”等,太過于籠統并沒有什么實效,長此以往可能也會打擊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在評價激勵方面,教師更應該明白激勵對于學生的力量,口頭上語言的激勵要精確,到位,不能大而化之。并且有的時候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語言激勵,一個信任眼神,一個關心的動作,都會讓學生倍感溫暖。激發出無限的學習動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策略
(一)重視互動有效性,做好預設
無論是教齡年限長的教師還是教齡年限短的教師,對小學語文課堂中互動有效性的內涵都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認識,教師在課堂上的互動應當在上課之前進行計劃,在提問題時,哪些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哪些問題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哪些問題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新知識?并對教學的重點進行問題設計,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同時更要關注到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個人發展,在提問的時候要注意問題之間的邏輯性和層次性,引導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教師要提前做好預設,根據預設到可能出現的情況來判斷這個問題的是否是有必要的,有效的。在家常課互動過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也要做好預設,有備無患,提高日常教學的有效性。
(二)語言簡練明確,語速快慢適中
在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時,教師一定要簡明扼要將思想表達清楚,避免學生不知道教師的真實意思。讓學生明白課堂意義是什么,且表達要簡練明確,這樣便于學生思考和回答,并且也可以提高教學的準確性。另外,教師在表達思想時語速也要控制得當,有的教師性子急一些,有的教師性子慢一些,這些可能也會無形之中反映在教師的語速上。研究者在課堂觀察的過程中發現,有的教師的課堂互動預設地非常好,可是語速太快,學生聽不清楚,這樣既浪費時間,也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感。
(三)通過肢體語言來評價學生,進行有效課堂互動
如果教師帶有積極的表情,相信學生會受到啟發,不斷增強對語文學習探索方法的渴求。如果教師帶有消極的表情,可能會阻礙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熱情和對一些問題的思考。因此,教師要有合適的面部表情,教師要有合適的面部表情,并且在互動之后,給學生適當地鼓勵。并且教師在語文課堂互動時,應該有合適的動作。不要表現出很僵硬的姿態,這樣才能夠與學生自然的拉近距離感。在問卷調查中,研究者也發現肢體語言對于學生回答學習積極性的影響是很大的。另外,教師也不一定非要把教學互動一直選擇在講臺上,應該根據具體情況而不斷變換自己的地點,盡量向學生靠攏,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和自己并沒有那么大的隔閡與距離。這樣的話,學生進行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也會提升。新手教師尤其需要注意這一點,因為研究者發現,新手教師最為關注的是自己上課的內容,沒有更多的精力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有的時候新手教師會整堂課都保持一個姿勢站在講臺邊,這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結束語
教學本質其實就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交往互動的活動和過程,課程改革的中心目的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的權利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還給學生。
參考文獻:
[1] 張博,王曉艷. 探析小學語文互動教學的作用[J].教育信息,2013(14):113.
[2] 趙國冬. 實驗創新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語文教育,2009(8):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