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以人為本,強調培養學生的課堂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情境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強化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文章基于初中物理實際教學,從課前、課中、課后分析生活化情境在教學中的應用,旨在為初中物理教育者提供理論依據,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發展。
關鍵詞:生活化情境;初中物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7-17
作者簡介:季培華(1975—),女,江蘇南通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學。
一、引言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生活化情境是指以物理知識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鼓勵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并應用課堂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從而提高學生探索、實踐能力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初中物理學科具有實踐性、邏輯性和探索性等特征,是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教師應用生活化情境教學模式能充分挖掘初中物理課程價值,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分析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在初中物理課前聯系生活化情境精準導入
對學生而言,初中物理課程學習難度偏高,不能熟練掌握學科知識。探究其因,一方面物理源于生活積累,初中物理教師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未能將物理知識與生活聯系,重視學生對物理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忽略對學生的知識應用教學。另一方面,雖然有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應用生活化情境教學,但未能聯系生活精準課前導入,生活化情境作用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
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基于生活化情境的課前導入,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動力,使其快速進入課堂氛圍中,提高教學質量。因此,為促使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教師在課前須聯系生活,精準設計課前導入環節。
例如,關于“氣壓壓強”知識點,若教師在課前直接給學生講解氣壓壓強理論知識,就會使學生感到知識難度大、煩瑣無味,進而在課堂開始之前就減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教學質量。為避免這一狀況的出現,教師可在課前準備一瓶彩色飲料和一根有裂縫的吸管、一根完好的吸管,上課前教師提問:“分別用這兩根吸管喝飲料,會有哪些物理現象產生?”學生得到啟發,主動翻開課本查閱知識,積極發言。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發言情況讓其展開討論,通過實驗學生可以知道,用完好的吸管喝飲料時,飲料瓶會隨著飲料的減少變得干癟;用有裂縫的吸管喝飲料時,飲料不能被吸入嘴中。教師趁此問:“同學們知道為什么用完好的吸管就能喝到飲料,并且飲料瓶還會變得干癟,而用有裂縫的吸管就不能吸到飲料呢?”這就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對氣壓壓強知識點的學習欲望。經過學生自主思考后,教師可借助氣壓壓強知識為學生講解上述問題答案。
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物理教學,教師除了應用實驗探究的方式進行課前導入,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遠程教育、微課、講故事、邀請學生分享生活中所發現的物理現象等方式進行課前導入,將實際的生活案例通過互聯網傳輸到教室,使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認真學習物理知識。這種創新的初中物理課前導入方式,能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三、在初中物理課中聯系生活化情境合理提問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物理源于生活,物理是走向社會的基礎,要求我們從生活中發現、學習物理。
當下大部分教師未能將物理教學與生活聯系,對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價值的認知較為薄弱,導致初中物理課堂嚴重偏離生活,削弱了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另外,雖然部分教師意識到初中物理教學需要聯系生活,但未能很好地聯系生活向學生提問,問題專業性過強,且難度較大,削減了學生的自信。學生在初中剛接觸物理學科,教師基于生活化情境教學提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增強學生自信。
例如,關于“光的直線傳播”的教學,教師通過課前精準的情境導入,使學生們對光的直線傳播知識具有較大的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時教師聯系生活于教學中合理提問:“同學們在家中使用照明設備時,會因為光進入眼睛,感覺到光的存在,那么,你們知道光是如何傳播的嗎?光的傳播途徑是怎樣的呢?根據生活經驗分析,光能穿透一切物體嗎?請同學們舉例說明你們所看到光的傳播途徑?!碧釂柡笠髮W生分組討論,并邀請小組代表回答問題。學生們從“在家中使用照明設備”開始聯系生活思考教師的提問,通過小組共同分析、探討、解決問題。學生們知道“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的傳播擁有路徑與方向,我們通常用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方向與路徑”。確保每位學生都了解光的直線傳播后,教師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繼續提問:“你能將物體的影子踩在腳下嗎?手影為什么會隨著手形的改變而改變?”每位學生都能說出答案,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除啟發式提問以及鞏固式提問,還有拓展式提問。如教師向學生提問:“我們都知道了光是直線傳播的,但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木棍在水中具有‘彎曲現象,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光既然可以傳播,結合生活經驗說說,光傳播需要時間嗎?光的傳播速度是多少呢?在電視或書上,我們都能看到并且知道‘光年是單位,但同學們認為‘光年是時間單位還是距離單位呢?”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合理的提問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為將要學習的物理知識做鋪墊。
四、在初中物理課中聯系生活化情境選擇實驗
物理是研究物質本身、物質(質量)結構、物質相互作用、運動規律,并以實驗觀察為基礎的自然學科;且物理定義要求初中物理教學基礎是物理實驗。初中階段,學生們對新鮮事物具有極高的探索欲望,教師需要結合初中生特點以及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接近生活的物理教學實驗。
例如,關于“水的三態”知識點,課前教師要求學生觀察冰塊、冰雹、雪花、霧、霜、露等物質是否是由其他物質形成的,是在什么條件下形成的。學生們會查閱相關資料,了解這些物質都是由水組成,但不知道在什么樣的環境下水能形成其他物質。為滿足學生探索的欲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采取實驗教學。首先,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組,將“水的固態、液態、氣態”實驗步驟以及操作流程示范一遍,并強調實驗安全的注意事項。其次,將提前準備好的實驗器材(如燒杯、酒精燈、三腳架以及適量的冰塊)分配給每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探索觀察水的固態、液態、氣態都是在什么條件下形成的。小組實驗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每個小組進行觀察指導,并要求學生記錄實驗過程。最后,通過實驗和小組討論,學生可以知道當達到一定的溫度,水的固態會變成液態,由液態變成氣態,了解生活中水形成冰塊、冰雹、雪花、霧、霜、露的原理,無形之中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中。
學生了解水的三態變化后,能快速理解課本上的知識:“物質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叫作物態變化”。此外,學生實驗時,還可以利用溫度計測量水的三態的溫度,了解水的三態變化的具體溫度值。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課堂中,教師結合實際生活選擇實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探索、實踐能力,提升教學效果。
五、在初中物理課后聯系生活化情境布置作業
初中物理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流程通常為: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課中講授知識,課后布置作業。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社會需求和學生發展趨勢,亟須轉變。初中教師布置作業,能使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將生活化情境放入課后作業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因此,為讓學生熟練掌握物理知識,提升教學效果,初中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需融入生活情境。
例如,關于“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知識點,通過課堂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電路連接的注意事項以及保證電路正常使用的條件。為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物理教師基于生活化情境,布置課后作業:“邀請家長和同學合作制作一個手電筒,并將成品拿到教室給其他同學展示。”為制作出完美的手電筒,家長與學生首先尋找制作手電筒的材料,學生根據課堂知識——“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了解到制作手電筒需要開關、導線、電池、小燈泡等。其次,制作工具準備完成后,學生根據課堂知識選擇手電筒的電路設置為“串聯”還是“并聯”,并畫出手電筒內部電路圖、外部形狀圖。最后,家長與學生根據電路圖連接好手電筒基本電路,再根據外部形狀圖給手電筒“包裝”。第二天上課,教師邀請學生們講解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對制作較好的學生給予獎勵,將其作品放置教室展示架上展示;對制作較差的學生給予鼓勵,并幫助其尋找原因,鞏固電路連接的知識。
生活化情境融入初中物理課后作業中,能使家長看到學生的書面成績,感受到學生的創作能力與進步,增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情感;還能完善初中物理作業模式,轉變傳統物理作業模式,課堂知識與生活聯系,讓學生體驗物理的實用性,強化學生對初中物理價值的認知,進而主動學習物理。另外,還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學生自信,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六、結語
總而言之,生活化情境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還能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時應盡量營造生活化情境,精準導入、合理提問、選擇聯系生活的實驗以及布置生活化的作業。作為學習引導者,教師在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的同時,還需結合實踐教學情況,不斷探索創新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措施,從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效果,強化學生課堂知識應用能力,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光宇. 以生活化教學模式提高初中
物理教學的有效性[J].現代商貿工業,
2018(2):186-187.
[2]傅晶晶. 試論生活化教育在初中物
理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
學刊),2018(2):125.
[3]張利明. 淺論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
實踐[J].學周刊,2018(11):120-121.
[4]邱新渤.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研
究[J].學周刊,2017(18):179-180.
[5]李正海. 新課改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
學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13):
248.
[6]甯文剛.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情境創
設初探[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
究),2017(6):146.
[7]俞 洪.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
中的有效應用[J].教師,2017(6):
62.
[8]袁新華.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
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
(教師通訊),2017(21):71.
[9]楊永平,白少民.初中物理習題教學
生活化情境創設的實踐研究[J].考
試周刊,2017(64):170.
[10]常世都.淺析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
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7(4):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