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嘉琳
【摘要】2018年3月中美貿易戰拉開序幕。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產業鏈升級使得中美貿易關系由互補型轉向競爭型。本文根據新形勢下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態勢,就“美國優先”政策、破壞多邊貿易體制、貿易商品結構不均衡等方面分析原因,從利用中美雙邊對話機制、適時采取貿易反制措施、優化出口商品結構等多層面提出減緩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策略,以促進中美兩國的經貿關系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中美貿易 貿易摩擦升級 對策研究
美國總統特朗普2017年1月執政以來,中美關系急轉直下:美國以中國為對手已經基本形成共識,中美兩大世界經濟體的競爭已經形成主題。近年來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逐年增長、美元表現強勢,2018年3月中美貿易戰拉開序幕。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產業鏈升級使得中美貿易關系由互補型轉向競爭型。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中國與美國雙邊貨物貿易總額已經突破5800億美元,同比增長15.2%,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4.2%,美國繼續保持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地位。2017年1月,崇尚“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執政后,中美之間貿易摩擦逐漸升級;從2018年1月開始,特朗普主導的美國政府愈加頻繁挑起對華貿易摩擦,導致中美貿易摩擦大幅升級。
一、美國優先強勢政策,中美貿易摩擦態勢升級
(一)貿易摩擦次數驟增,且均是高額貿易
特朗普執政后,大力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中美貿易摩擦案件頻發,且涉案金額較高,導致中美貿易緊張態勢逐漸升溫。據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立案數量22起,同比增加10.0%,其中反傾銷10起,反補貼10起,保障措施2起,涉案金額45億美元,同比增長21.6%。可見,中美之間貿易摩擦已經逐漸升級。
(二)貿易摩擦范圍擴大,延伸至高精尖業
近年來,中國輸美產品結構發生很大變化,由勞動密集型產品逐漸向高科技產品延伸。隨之中美兩國貿易摩擦所涉及的產品范圍也從家具、服裝等低附加值產品擴展至機器人、家用電器、光伏等高附加值產品,涉案產品范圍持續擴大。
(三)貿易摩擦代價高昂,破壞公平裁決機制
作為WTO最重要的成員國,美國本應遵守WTO規則及其爭端解決機制,但特朗普執政后,美國公然違反WTO規則,肆意挑釁和破壞WTO爭端解決機制。美國商務部于2018年4月17日宣布,對中國輸美鋼制輪毅產品啟動“雙反”調查。特朗普政府依據其國內法規定對中國進行單邊貿易制裁,本質是將其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之上,大肆挑釁和公然違背多邊WTO爭端解決機制以及國際法治精神,對WTO爭端解決機制造成嚴重損害。
二、中國產業轉型升級,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實質
(一)美國貿易逆差和美國國內政治壓力
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多年來美國始終處于貿易逆差的地位,對華貿易的比較優勢逐漸喪失。一方面,美中貿易逆差逐年上升,并且來自中國的貿易逆差占比逐年提升。另一方面,美國的服務業貿易順差連續兩年下滑,優勢逐漸喪失。
此外,美國國內日益加深的政治壓力,也是美國在此階段正面對中國展開貿易戰的直接原因。2017年2月特朗普上臺后,美國民眾對于新總統的支持率降為40%,創下歷屆總統新低,比歷史上總統上任一個月的平均支持率低21%。
(二)中美雙邊貿易商品結構不均衡
中美雙邊貿易商品結構的不均衡,也是引發中美兩國貿易摩擦的深層次原因。很很顯,美國出口至全球市場的主打產品是高科技產品,但美國對中國一直實行歧視性出口管制政策,嚴格限制高科技產品對中國的出口,客觀上造成了中國對美國的長期順差,加劇中美貿易摩擦;而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主要優勢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由于美國勞動力價格較高,較中國幾乎毫無競爭力,因而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大量進入美國市場后,勢必會導致中美貿易失衡,產生貿易摩擦。
(三)美國維持高新技術領域的霸權
當前,由于中國的高科技已經形成集中發展態勢,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衛星、無人機等領域正在趕超美國。美國發動此次貿易戰,征稅領域直指《中國制造2025》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近年來科技產業飛速升級、發展,中美雙方在高端制造鏈中的沖突和競爭已經凸顯,美國的真正考量是要遏制中國制造業升級,拖慢《中國制造 2025這一強國戰略,以實現遏制中國制造的崛起。美國企圖限制中國高端制造業在全球的快速擴張,以繼續維護其本國的科技霸主地位。
三、貿易反制結構優化,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策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過程發展當中,應對兩國之間貿易摩擦帶來的沖擊,不僅僅是政府需要正視貿易戰帶來的積極影響,更要重視在貿易戰之中,對于兩國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作為企業,身處于國家競爭之中,雖然無法完全地控制大局的發展,但是依然可以從自身的企業貿易對策當中尋找應對的方法,以減少中美貿易戰對于自身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一方面從政府角度出發,提出相關對策,另外一方面也從企業自身提出相關措施。
(一)政府:積極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增進兩國戰略互信
我國作為WTO的核心成員,應熟練掌握并積極運用WTO相關規則和多邊貿易爭端解決機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就我國輸美商品所面臨的不公正待遇進行合法合理的斗爭,和平解決中美貿易爭端,合法合理地捍衛我國企業正當利益。我國應積極主動參與WTO爭端解決規則修改的談判工作,大力推動建立一套更加公正合理的多邊貿易規則,為妥善處理中美貿易摩擦創建更好的國際法律環境。
中國政府可以有選擇性的進一步提高雙向開放水平,并在市場準入、知識產權保護、貿易保護等方面做出努力。此外,中國政府還應當主動適應美國貿易政策審議程序,建立起多層次的中美溝通機制,形成更加友好的中美貿易政策環境。其次,中國應當加快產業升級轉型的步伐。中國政府應當進一步推動“中國智造”,在關鍵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加速完成國產替代,降低對美國的技術依賴。此外,中國政府還應當進一步改善經濟結構,加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二)企業:加快建立風險防控體系,適時采取貿易反制措施
面臨中美貿易戰進一步升溫的可能,中國企業應當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調研貿易戰涉及本行業的可能性以及對本公司業務造成的影響,并做好風險防范與控制工作,最大程度避免可能的經濟損失。第一,企業應當注重自身品牌以及產品質量的關注,不斷提高自身的品牌效應,提升產品質量,加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第二,中美貿易戰一旦爆發,中美匯率可能出現極大幅度的變化,出口業務占營收較大比例的企業將蒙受匯兌損失,這類企業可以開展遠期外匯業務,通過外匯衍生產品對沖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
面對美國主動挑起的貿易摩擦,中國還應依法適時采取一系列貿易反制措施,此外,中國應盡快研究一套“非常規性反制措施”以捍衛自身利益,包括鼓勵政府和央企在政府采購中堅定不移地采購國貨,這既有助于突破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圍攻,又可以有效拉動內需;通過對美國在華跨國公司施壓,扼制美國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發展,間接影響美國改變貿易保護政策等。
(三)民族: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進“一帶一路”倡議
我國需加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優化對美出口商品結構,增強中美貿易互補性。一方面,我國需加快升級傳統優勢產業結構。我們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成果與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加快傳統優勢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產品質量與出口競爭力。另一方面,我國應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我們應積極引導更多優質資源進入高新技術產業,鼓勵自主創新和打造國際自有品牌,提升我國企業在美國市場的地位,進而擴大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出口。
我國政府應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中央政府、省區市政府的聯動鼓勵各省區市企業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貿易,加快培育新的出口增長點,逐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外貿依存度,緩解中美貿易摩擦。同時,我國應有效發揮金融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加快打造“一帶一路”的金融服務網絡,積極穩妥推進銀行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為中資銀行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銀行的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此外,我國政府應大力培訓小語種等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才,加強投資貿易風險等方面的公共服務,為我國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提供便利。
參考文獻:
[1]江曼.后時代中美貿易關系問危機題及對策研究[J].國際商務財會,2009.
[2]林學訪.論貿易摩擦的成因與影響[J].國際貿易,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