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功力
摘 要:文章從加強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全面滲透系列講話精神、發揮思想政治課教師的主導作用、建立健全高校組織與評價機制、借助“互聯網+”開展宣傳教育工作、融入校園文化實現文化育人等六個方面,對提高大學生學習系列講話精神實效性的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講話精神;意識形態工作;民航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31-0006-01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系列重要講話,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高校要深刻領會和把握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傳播正能量,增強教學實效性,為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指明方向。
一、加強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認真學習與研究“系列講話精神”,引導大學生深入了解國情,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好地堅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做“中國夢”的追夢者和筑夢者。
二、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全面滲透系列講話精神
調查發現,98%的大學生了解“系列講話精神”的途徑是思政課。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時也是“系列講話精神”進大學生頭腦的主渠道。為了深入推進“系列講話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應堅持全面滲透,同時有重點地進行講解。內容上既要防止簡單重復,又要避免與時代脫節,形式上要與“互聯網+”密切結合,靈活運用互聯網技術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率。
三、發揮思想政治課教師的主導作用
高校大學生學習“系列講話精神”最主要的途徑離不開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的灌輸和引導,由此可見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容忽視和否定的。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將“系列講話精神”滲透到課堂教學和日常管理之中,貫穿到大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之中。首先,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政治理論素養。要及時了解“系列講話精神”的內涵,正確把握形勢,熟悉當前黨和國家的各項重大政策措施。要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切實提升大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其次,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轉變教學方法,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要根據大學生思想狀況和課程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小組探究、主題活動、案例教學、辯論賽等方法,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要增強話語表達的藝術性,做到“深入而不深奧,淺出而不淺薄,生動而不生硬”,讓大學生聽得懂、記得住。
四、建立健全高校組織與評價機制
科學的組織與評價機制,是深入貫徹“系列講話精神”的基礎條件。高校要想讓大學生更好地學習“系列講話精神”,就要建立健全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咨詢小組等組織機構。要規定大學生學習“系列講話精神”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目標要求、形式內容、方法途徑、實踐要求等,并加強指導和監督。要設立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門為骨干、相關職能部門積極配合的工作小組,制訂大學生學習“系列講話精神”實踐教學計劃,具體組織開展和實施實踐教學活動。同時,還要制定便于操作和執行的考核評價機制,通過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推動“系列講話精神”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
五、借助“互聯網+”,開展宣傳教育工作
高校要通過新媒體平臺,播放思想政治課的相關教育視頻,讓大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堅定理想信念。要加強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的研究,除了要高度重視思想政治課堂宣講“系列講話精神”之外,還要利用好互聯網技術,及時上傳“系列講話精神”視頻、圖片、文字資料等。同時,要建設好、管理好、維護好“系列講話精神”教育的公眾號,及時回應社會熱點。
六、融入校園文化,實現文化育人
高校要積極組織開展以“系列講話精神”為主題的演講賽、辯論賽、征文賽等,讓大學生充分了解“系列講話精神”所具有的時代內涵,實現文化育人。要引導大學生積極抓住學習“系列講話精神”這一契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當代有為青年。同時,社會也應該關注大學生的思想狀況,解決大學生的困惑,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形成教育合力,引導大學生認真學習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高尚品格,從而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聶啟元.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的思考[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4).
[2]楊近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入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7(01).
[3]蔣玉娟.論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J].河池學院學報,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