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玉
“學困生”是很多老師頭疼的對象,他們的智力屬于正常范圍,但在學習上有困難,與實際教學有一定差距。其實,只要我們因材施教地對癥下藥,用我們的耐心、耐力、耐性就可挖掘出他們最大的潛能。
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與體會,總結一下我對于自己班里“學困生”轉化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方法。
一、教會學習方法
張×同學,上學期學習很認真,但考試成績總是很不理想,這學期初就出現了厭倦、沒有活力等不良學習情緒。他也總是問我:“老師,我是不是腦子很笨啊!感覺學得很認真了,卻考一點點分數……”說話時眼神中總透著一絲悲傷。
張×那么刻苦,成績很差,這就是一個事倍功半的典型,肯定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于是,我就給他提出了幾個建議:
1.學會預習。在新課前就把內容預習一遍,將看不懂的做下標記,然后再將課本練習做一遍,將不懂的、不會的也做標記。做標記會讓學生有重點、有目的地聽課,提前預習新課也會增強他舉手回答問題的自信,聽到老師講解自己不懂的地方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也會輕松很多。
2.合理利用時間。要善于抓住學習的最佳時機,要勞逸結合,精神和身體不能長時間高度疲勞與緊張。
3.學會聽課。課堂上的時間最寶貴,不能想著等到下課后再補,這是補不回來的,所以眼、耳、口、手、腦等器官都要準確到位,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聽課效果。
4.學會復習。我告訴他學習得溫故而知新,要在學習新知識以及解決新問題的時候再多思考一下用到了以前的什么數學知識,復習要及時,如,晚上睡覺前可以再瀏覽一遍當天所學的知識內容。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張×學習的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上課也能集中注意力了,每天精神百倍,作業也非常認真工整,自己也會學習了,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我相信,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張×肯定都會學習得不錯,因為他已經用自身經歷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二、鞏固基礎知識
王×,上課時總是管不住自己,有很多小動作,作業很潦草,并且拖拖拉拉,下課還非常調皮,經常惹來別的孩子告狀。父母也反應如果不主動催他做作業,他根本不去做。王×說:“不知道咋回事,有的題目很簡單,但就是不會,我很煩,不想做作業。”
王×這種情況,是沒有很好地把數學知識及時地串起來,從而導致某些知識的空缺和模糊。于是,我就將之前學過的數學知識按單元給他出了一些典型的題目,并且讓他給我講解具體的算法與含義,從而查出他在哪一塊基礎知識方面不扎實,這樣我就詳細給他再講解一遍,順便將前后的知識聯系起來。剛開始,該生興趣不大,慢慢地,我經常在課堂上解決新問題時讓他講解一下相關的舊知識,當他流利回答出來時,我就大力表揚,漸漸地,該生能夠自覺完成作業了,成績也有了明顯進步。
三、讓學生“與眾不同”
班里有一個學生,很機靈,上課很認真,成績不錯,就是寫字非常潦草。有一次聽到他跟同學說:“做對就行了唄,這么多學生,我寫得不好老師也不在乎?!?/p>
我覺著他應該有種被忽視的感覺。有一次,我布置讓寫兩遍的作業,但我偷偷地給他說:“別人都寫兩遍,我讓你寫一遍,你很優秀,但是要是能寫得更整潔、更認真一些就好了,明天看你寫得怎么樣好吧?”他點點頭,第二天的作業竟然特別規范。一段時間的“減量作業”后,他的書寫進步很大,回答問題都自信多了,并且還對我說:“郭老師,我現在感覺以前寫的作業真糟,我都不想看,不過你看我也能寫出這么漂亮的作業了,真好!”
四、多與家長溝通、交流
劉×同學,課下經常倚仗著自己個頭高而去打罵別的同學,成績一直不理想。我對他教育了好幾次,可是仍然無濟于事。于是,我進行了家訪。通過與家長的面對面交流,我發現孩子的父母在家對孩子過于嚴格,稍不順心就對孩子進行體罰,孩子也不辯解只能默默承受,到了學校就通過欺負別人發泄出來。鑒于此種情況,我建議家長要控制好自己情緒,多關注孩子心理,平等交談。我在學校經常找孩子談心,表揚他各方面的進步。經過和家長的一段共同努力,劉×和同學的關系變得非常和諧,還經常調和同學間的矛盾,班集體變得越來越團結,成績也有了很大提升。
對教育學生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家長和老師,家長必須要和教師及時溝通。作為老師,要多鼓勵家長關心孩子,不定時向家長發放喜報,匯報學生的優秀表現,讓家長了解孩子更多的優點,更讓學生懂得老師也是關心他們的生活的。
對于“學困生”,我們要有充分的耐心、足夠的愛心、不放棄的決心。改善“學困生”的任務任重而道遠,我仍然在路上繼續向前。減少一個“學困生”,學校就少一份困憂,家長就少一份憂患,中華民族就多一份希望。作為一名知識的傳承者,我們要全力以赴地讓自己遇到的孩子更加優秀!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