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霞
摘 要: 校企協同育人是我國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要求。通過對校企協同創新人才培養在師、教、學、評四個維度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人才培養實施策略,從具體執行和方向提升兩個層面構建內外兩個循環體系,明確校企協同創新人才培養的路徑,并運用院園和基地兩種實踐模式驗證校企協同創新給高職創意設計人才培養帶來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 職業教育 校企協同創新 設計人才培養更多還原
黨的19大報告明確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并先后出臺了國辦發〔2017〕95號文《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和教職成〔2018〕1號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校企協同育人已經成為衡量我國高職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德國的包豪斯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院校,包豪斯學院創始人格羅皮烏斯認為現代設計中取得高水準的最有效方法是設計和工業生產結合起來,這可以說是最早的校企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國內很多高職院校在校企協同創新上進行了較多的理論探索和教育實踐,主要是機制和模式探索,以及某個具體協同要素或職業能力上的校企協同研究。我國高職設計類專業可在德國模式的基礎上,在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先期理論和實踐指導下進行校企協同育人探索和實踐。本文將以我校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的校企協同創新人才培養為例展開研究。
一、校企協同創新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
(一)如何確定辦學主體和進行師資隊伍建設
誰來教?怎么建?是協同創新教改的難點。校企協同創新涉及多主體辦學,要根據地方產業需求,深挖專業人才培養的短板,搭建政、行、企、校多主體創新平臺,以平臺為紐帶制定多方參與、協同育人的專業人才聯合培養機制。第二層次是師資隊伍建設,根據專業高水平師資薄弱的現狀,循序漸進,建立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培育制度,其中青年教師和教學名師是校內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同時依靠多主體辦學平臺內修外引,加強校外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二)如何進行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過程設計管理
教什么?怎么教?是協同創新教改的重點。課程體系設置依據產業需求和市場選擇,屬于結果導向的范疇。專業可根據義烏時尚產業發展需求,重新整合核心課程方向,依托園區平臺,每個專業完善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繼續探索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多方協同育人機制,引進企業真實項目進行實踐教學,根據產業需求進行課程體系調整,依據教學反饋時時優化。教學過程管理在結果導向的基礎上倡導教學過程管理的彈性和科學性,完善實踐實習平臺,搭建學生個性化學習平臺,網絡化課程資源,系統化課程體系,明確課程教學內容,健全課程檢查和評估制度。科學規范的過程管理才能保證結果導向的高效性。
(三)如何明晰培養目標并實施課堂教學創新
學什么?如何學?是協同創新教改成敗的關鍵點。學生專業學習熱情來自于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清晰認知,并將其與個人的職業規劃進行有效結合,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專業認知教育增強學生的專業歸屬感和專業學習熱情。產品藝術設計專業是高度理實一體的專業,學生的實操平臺除了傳統的課堂,還有工作室課堂,不同實操平臺側重點雖不同,但都離不開想法的創新性、市場性,以及創意的可執行性,可利用微視頻、微課、慕課等信息化教學手段翻轉課堂,提高傳統課堂教學效率,同時細化工作室在教學過程中的職能,全面試點服務型工作室、競賽型工作室和創客型工作室分類考核制度,為學生搭建個性化培養平臺,進行職業教育精英化培養模式探索。
(四)如何構建自我診斷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
評什么?如何評?是協同創新教改成敗的保障點。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必然涉及評,沒有反饋就沒有進步。隨著高職教育體系的發展,教學效果評價方法較多:教考分離,過程性考核為主,終結性考核為輔等均有其特色的一面,因此建立多角度教學反饋體系尤為必要。開展在校生學業評價、畢業生跟蹤調查和用人單位評價調查,重點關注專業相關度和用人單位滿意度等信息,繼續實施并完善教考分離和第三方評價制度,建立專業自我診斷與改進機制,確保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校企協同創新人才培養的路徑
本項目將以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為例展開產教融合多主體辦學的深度研究,從師、教、學、評四個維度以多主體協同創新平臺搭建、多主體實踐教學建設、多主體辦學背景下多樣化設計人才培養為主線來探索校企協同育人聯合培養機制。具體實施方案如下圖所示:
整個實施方案分內、外兩個循環系統,分別是校企多主體協同創新內循環可執行系統和人才培養理論構建與升級的外循環邏輯系統。
(一)內循環流程
首先,協同創新平臺構建。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產業需求現狀,甄選合適的有辦學資源的企業主體,共同探討校企合作具體模式;根據校企雙方人才和信息資源組建協同創新教學團隊;校企雙方共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其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將信息技術教學應用作為教學建設的重點,鼓勵教師創新課堂教學;現代學徒制工作室教學在專業全面鋪開,細分工作室只能;及時跟進行業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變革,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及時更新。最后,通過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時時優化,形成專業多主體架構下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在就業型、升學型、競賽型、創客型、國際型等個性人才培養上做出創新。
(二)外循環流程
該循環屬于協同創新的邏輯循環體系,根據內循環的執行基礎,以理論到實踐,再上升到更高的理論層面,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分析、歸納和總結校企協同創新產品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三)內外循環間的互動
內循環是執行層面,外循環是方向層面,只有內外循環實現有效互動,才能保證校企協同創新教改的深度進行,獲取多主體辦學的資源規模效應,構建產品藝術設計專業多主體辦學模式下的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
三、創意設計人才校企協同創新培養案例實踐
(一)院園模式
2009年,我院建成了政府、學校、企業和科研院“四方協同”的創意園,成為教學實踐的大課堂、培養人才的孵化器、創意文化的輻射源及提升市場的助推器。設計類專業以創意園為教育創新平臺,知識與技能結合、實訓與實戰結合,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實踐教學、評價標準、校園文化等方面貫穿創意思維,構建市場導向的教學體系,產生深遠的社會效益、顯著的經濟效益、濃郁的文化效益和強大的人才效益。院園模式人才培養成果獲得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16成立創意設計學院,與義烏市創意園合署辦公,從體制上完成院園模式的建設。
(二)基地模式
浙江省文谷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是義烏工業企業50強,是一家集設計、開發、銷售、生產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用品企業。企業產品線廣,在校生經過一定指導就能較快地進行企業產品的設計研發,企業人才技能需求與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契合度較高,具備校企合作緊密型實訓基地的現實基礎。義烏很多規模企業考慮到企業產品研發的整體水平,更愿意將企業研發中心設置在上海或杭州等大城市。企業非常重視新產品開發,文谷文具之前很多產品研發也外包給上述地區的設計公司或高校,師生的設計工作室通過幾年的項目合作,讓企業充分認識到我們的實力和優勢,2016年校企雙方簽訂了共建緊密型實訓基地的協議,2017年企業將新產品研發中心搬到學校的創意園內,學校老師擔任研發顧問,聘請專業能力突出的畢業生擔任設計總監,吸納學徒制學生5人,兼職學生4名。在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及學生技能實踐、雙師培養等方面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目前該企業已成為產品藝術設計專業師生實習實訓的優質教學基地。
四、結語
校企協同創新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整體而細致的規劃,也需要強而有力的執行。由于本研究是在特定背景下,創意設計人才社會需求較大,校企合作的平臺和資源較多,因而校企協同創新的模式也較多,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地域屬性,希望給具有相同產業背景的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一定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賈廣敏.校企協同創新高職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4):76-79.
[2]趙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校企協同創新機制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01):172-175,179.
[3]董馨,吳薇,王奕衡.基于協同創新理念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07):59-63.
[4]陳麗春,毛建衛,茹瀟瀟,陳潔瓊.校企協同創新培養應用型工程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3):72-75.
[5]楊路.校企協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實踐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1(01):62-65.
[6]許霆.論校企協同的機制創新[J].教育發展研究,2012,32(17):64-69.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項目“產品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協同創新人才培養研究”(Y201636825)的研究成果;校級教改課題“產品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協同創新人才培養研究”(2016jg0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