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娜 王永生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深入實施和素質教育的廣泛開展,班主任要切實深化素質教育改革,提高班級管理效率,改進班級管理模式,用符合學生身心發育規律的方式加強班級管理,有效回應學生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注重把握最佳教育時機,塑造學生積極健康的學習心態。本文結合新形勢要求,對班級管理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 新形勢 班主任工作 班級管理
班主任是班級的引導者,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意義重大。那么,在當前教育改革新形勢下,如何加強班級管理、增強班級管理效果呢?以下是本文對此問題的幾點探索,僅供參考。
一、根據學生的差異性,設定班級管理目標。
在制定班級管理目標時,班主任應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學習能力、基礎知識、理解能力等,根據學生的差異性設定相應的班級管理目標框架,然后與學生一起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目標,幫助學生明確目標,激發學生的目標意識。首先,班主任要結合班級實際制定可行性整體目標,具體考慮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教育目標、課程教學理念等。同時,要呈現目標的具體要求,且難易程度要適中,符合學生的身心發育規律;其次,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師生共同制定學生個體發展目標,可以通過班會討論的方式收集學生意見和建議,還可以通過填寫“需求卡”、“夢想卡”等方式掌握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設置具有層次性、個性化的班級管理目標。實踐證明,通過以上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全面提高班級管理工作效率。
二、采取公平民主原則,組建班級管理團隊。
班干部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因為班主任不可能時刻陪伴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這就需要選拔一組優秀班級干部,協助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在選拔班干部時,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競選,根據學生的特長讓學生管理班級的某個方面,不但可以減輕班主任的管理壓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選拔班干部時,應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最主要的是讓每一位學生信服。例如,在選拔班長或副班長時,讓有此意愿的學生上臺演講,由臺下的學生進行投票,選出他們心目中的班長;選拔課代表時,可以采用新穎的選舉方法,讓該科目成績較差的學生擔任課代表,一方面可以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主動學好這門課程,過一段時間再輪換,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擔任課代表的機會,這樣才能促使大部分學生在本科目的成績上取得較大進步。當班干部團隊組建完成之后,并不意味著班主任的工作就可以放松,還需要對班委會成員的管理情況進行定期檢查,主要是檢查工作流程是否科學合理,能否盡職盡責,對于學生的錯誤要及時指正,對于優秀的表現要及時表揚,通過班主任和班干部的共同管理,將班級變成一個更加團結、更具有紀律性和組織性的大集體。
三、利用信息教育手段,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首先,充分利用辦公軟件,升級班級數據統計。數據統計是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如學生成績、名次、班級衛生情況等,都需要進行系統的數據統計。在傳統統計工作中,教師要采用紙質方式一一記錄和計算,這樣的方式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在統計過程中容易出錯,時間久了也不易保存和檢索,更不易分析學生成績的變化曲線。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普及,辦公軟件成為班主任進行統計工作的重要工具。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Excel表格記錄學生的考試成績,將每一位學生的各科成績統計到表中,利用表格自帶的排序功能進行排序,這樣教師可以輕松地看到學生的各科成績與排名;通過對多次成績的分析對比,班主任能夠及時獲取學生的優勢和劣勢,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對癥下藥,引導學生取長補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班主任還可以給每一位學生建立一個電子文檔,形成學生的電子檔案,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便于增進班主任對學生的了解。其次,充分利用電子郵箱,建立心理傾訴平臺。在傳統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是管教和被管教的關系,兩者之間似乎總是存在一種天然的隔閡,學生認為班主任高高在上,不敢主動接近老師,更不敢吐露心聲,這樣的現象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因此,班主任應積極構建師生之間良好溝通的橋梁,實現與學生的一對一交流機制。實踐證明,由于不是面對面交流,學生的心扉逐漸對教師敞開,慢慢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師生之間的信任。
四、重視開展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時代的進步和發展讓我們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及教育強國的正確性,作為文化軟實力的核心,如何教育學生一直備受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和重視,其實,無論是什么教育,學生主體位置是毋庸置疑的,學生是教育的魂,作為主要任務,如何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位置,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這是每個班主任都要掌握的。德育工作也不例外,我們要找到正確的教育方式方法,讓學生發揮主體優勢,保證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班主任可以分成三步開展德育教育。第一步,開展德育工作之前一定要改變自己,班主任的思想觀念首先要轉變,認識到學生主體的重要性,尊重學生,從學生的立場出發考慮問題,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形成正確的教學思路,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最適合的教育方法及教育內容,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分層次開展充分保護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址及個性差異,從而使學生根據老師的引導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打牢基礎,獲得更加健康全面的發展。第二步,班主任要更新德育理念,提高道德素質和專業素養,樹立正確的榜樣,以品質魅力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前行。教師的榜樣效果在德育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自身為教材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助于德育教育的全面普及。第三步,開展趣味性獲得,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教育的地點不只是課堂內,還應該包括課堂之外,在課堂之外帶領學生進行趣味性活動,比如拔河比賽這種需要團隊合作的游戲活動。在讓學生享受活動樂趣的同時,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進一步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根據學生個性上的差異制訂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從而保證德育工作的高效性,達到單純課堂教學所達不到的高度。
五、開展個性化的活動,彰顯學生才華特長。
在班級中舉辦個性化活動是進行班級差異性管理的重要環節,班級活動不但是拉近師生距離的最佳機會,更是增進學生情感,彰顯學生特長的最好平臺。因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個性化教學管理活動,引導學生各顯其能。首先,班主任要廣泛收集學生的建議和想法,結合學生的具體需求開展特色管理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特長,通過設定不同的角色與任務,讓學生彰顯才能;其次,班主任除了要積極創建個性化舞臺外,還應設計“團隊舞臺”,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隊友,在活動中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再次,班主任還應適時創建“微型”舞臺,組織“課前演講”、“新聞播報”的活動,通過層層深入的方式分享舞臺,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活動經驗,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品質。此外,還要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拉近師生感情、活躍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設計和引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調和班級氛圍,增進學生友誼。例如可以舉辦歌唱比賽、舞蹈對決、繪畫展示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發揮特長,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的才藝細胞,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一技之長。在舉辦幾次課外活動之后,班主任只為學生提供活動的時間和平臺,而對活動內容不做具體設計,要求學生自主選擇和安排,這樣不但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和策劃能力。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要加強觀察,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掌握學生的優勢和劣勢,從而加強針對性的教育,有效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六、營造家校合作平臺,合力增強管理效果。
家校聯合教育實際上是一項培養學生價值觀的最佳方式,也是提升班主任管理效率的重要舉措。例如,在構建班級文化的過程中,除了要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外,還應引入家長平臺,家校聯合教育,豐富教育途徑,增強教育效果。學生家長一般來自不同的行業和領域,具有不同的專業特長,所以在開展班級活動時要為教師提供豐富的輔助教育資源。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通過家校通、微信群、電話、家訪、家長會等多種形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并將班級學生的情況及時匯報給家長,引起家長的重視。首先,要鼓勵家長給班主任提供學生的具體信息,幫助班主任更加了解真實的學生狀況,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開展具有針對性的主題班會。其次,班主任要善于應用多種資源,開辟多種溝通途徑,讓家長充分意識到開展班級活動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所發揮的重要意義,并指導家長積極參與班級文化建設。再次,要鼓勵家長參與班級環境布置、班級主題策劃、活動道具準備等各種活動,因為家長來自不同領域,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正好符合班級活動的某些需要。因此,班主任可以將家長請到活動現場進行專業指導,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溝通交流,激活家長和學生的參與熱情,家校之間真正形成教育合力,為塑造學生優秀品質和健康身心而共同努力。
總之,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做到與時俱進,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發展特點,靈活采用多樣化的教育管理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月紅.淺談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心理學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1(01):155-156.
[2]周麗娜.師愛,像荷底吹過的風——班主任的工作藝術[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1(0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