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明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既要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又要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結果。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結果。如何讓學生展示數學思維,說就顯得無比重要,說得出是學生掌握程度的標志。學生從聽著說,到學著說,再到想著說、獨立說,敢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完整地表述出來,就說明學生對所學習的數學知識的本質已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這個過程需要師生共同的努力和不懈的堅持。
關鍵詞:說出來;表達能力;思考過程;綜合素養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結果。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學段目標部分也提出:要使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等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結果”,“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梢娝季S的發展與口語的表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下面我結合我班學生“學情”,說說如何提升學生數學素養——語言表達能力。
一、“說不出”是學生中存在的普通現象
通過在課堂中觀察,我對學生課堂表現作出如下小結:(1)聽眾型:經常舉手發言的學生總是那幾個,更多的學生是做盲從的聽眾;(2)不準型:發言的同學語言不簡潔,不準確,條理混亂、詞不達意、表述不完整等;(3)膽怯型:無論心中有無想法,學生都缺乏勇氣,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說不出”的原因
如今學生“說不出”的現象越來越突出,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深感責任重大,我從自身反思,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只重結果,忽略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問“是什么”,對學生的回答只要正確即可,而較少會追問“為什么”,正是我們老師這種只追求答案的行為,重視答案地得出而忽略思考過程,因此,學生也覺得沒有必要“說出來”,若長期這樣下去,更多的學生都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就無法做出思維過程的準確表述。
(二)教學任務讓老師不敢放手
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嚴謹性,對學生學習數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也給課堂教學學生的表達增加了一定的難度。要在一節課的40分鐘中,既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又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表達時間,如果老師稍不“留神”就容易引起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就成為空話。正是由于這種擔心,教師往往不會讓更多乃至所有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課堂教與學的活動中來。課上如果一位學生答不清楚、不正確,有可能請第二位學生繼續答,如果第二位學生仍然無法回答清楚,老師會怎么選擇?往往我們就會有兩個選擇:一是由成績優異學生回答,二是老師親自說出標準答案,這樣節約了時間,看似“完成了任務”,而真正需要“學會表達”的學生,卻被忽視了。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表達的機會少了,表達能力也相對下降。
(三)教師的批評、教師的嚴厲嚇住了學生,表達能力不足的學生缺少鼓勵
經觀察本班學生發現,部分學生的表達能力較好,教師對他們的回答內容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都及時進行了表揚,即使學生表達得不夠完整老師也進行了鼓勵。而數學表達相對比較弱的學生,老師對其的賞識和鼓勵是很少的??梢娰p識和鼓勵,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示范作用不強
一位好的數學老師,首先自己應有良好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給學生以示范,學生才能被潛移默化。老師要有意識地說好自己的示范語,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這樣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有所進步和發展。
三、“說出來”的舉措
針對以上原因,我認為要讓學生真正“說出來”,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措施。
(一)教師準確的示范語言是關鍵
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用規范且具有邏輯性的數學語言對例題的思考過程進行概括,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要求學生說話要正確、完善、準確、精練,教師首先應該做到,不應過于隨意。如在教學《倍數與因數》時說“12是倍數,4是因數?!边@種說話法顯然是不對的,因為因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單獨成立。教師可以完整的先進行示范:“因為3×4=12,所以12是3和4的倍數,4和3是12的因數?!?而之后的“6×3=18”,則可放手讓學生說一說。先讓學生仿著說,再由學生自己說,長此以往,學生的表達能力自然提高了。
(二)常問“為什么”
不僅教師在指導解決問題時,有意識地詢問學生這樣做的理由,同時也鼓勵學生常問“為什么”,讓學生及時說出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同時也使自己所學的知識得以進一步的鞏固。從小知識點入手對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進行訓練,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說出來”。
(三)要善于欣賞發言的孩子,孩子才逐漸敢于表達
當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誠地贊揚孩子時,將會給他們增添無窮的力量。根據學生心理需要,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發言,應給予肯定和鼓勵。鼓勵學生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有所不足,也可委婉的表示:“你真的是用心去思考了,如果能說的再詳細一些,就更好了”等等。教師的賞識會增強孩子發言的積極性,即使是平庸的孩子,在賞識的雨露下也會變得鮮活起來,產生強烈的幸福體驗。漸漸的,他們的膽子大了,說話的興趣濃了,自然就敢于“說出來”了。
說出來了,“說的”是學生的思考過程,展示的是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生從仿說,到學說,再到獨說,敢于把自己的思考過程完整的用語言表達出來,表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本質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自然不怕遇到更多的陷阱和變式。而學生要從“說不出”到“說出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的是積累,需要的是師生共同的努力和不懈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