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游娟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孔子曰:“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佚名說:“良好的習慣能改變我們的人生,一旦養成,便可終身受益。”由此可見培養習慣的重要性。
關鍵詞:培養;小學數學;學習習慣;重要性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既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根本,又是學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它不僅能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還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因此,學生是否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當前的學習成績,而且對今后乃至終身的學習和工作都會產生影響。就小學數學教學而言,要重點培養以下習慣。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一節新課的敲門磚,它直接影響著這節課的教學質量及學生自身的發展。因此,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講解數學新知識點的時候,我就經常會捕捉到學生迷茫、無解的眼神,尤其是對那些平常接受能力不是很好的學生而言,講解新課想讓他們秒懂似乎有點太難了。他們需要的是時間的沉淀,需要的是有足夠的時間去慢慢摸索其中的奧妙。而預習則讓他們做到了心中有底,
講什么,從哪里講,怎么去解決,他們都能略知一二。在預習過程中那些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經過課上老師的一點撥,也便就豁然開朗起來了。
二、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上帝給我們兩個耳朵,卻只給我們一個嘴巴,意思是要我們多聽少說。”由此可見,傾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有著良好傾聽習慣的學生,實則是潛力無窮的學生。因為他們在傾聽老師講解的過程中,獲取了相應的知識;在傾聽同學的發言上,學會了取長補短;在傾聽長輩講話的過程中,學會了為人處事的道理。因此,我們在平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我們可以嘗試著從以下方面進行。
1.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
課堂上經常出現的一個情況是,老師講的時候鴉雀無聲,而當你叫學生發言的時候,下面則是七嘴八舌,講話的講話,報答案的報答案。為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會傾聽是對講話人最大的尊重,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應做到“專心、細心、虛心”。
2.帶著問題去傾聽
所謂的傾聽,并不是過過耳朵而已,而是要在把他人的發言聽清楚、聽懂的前提下,還要讓學生學會有選擇的接受別人發言,想想他們說得有沒有道理,和自己的答案有沒有聯系,或者將他不完整的答案加以完善,使自己的答案更完美。
學生掌握了傾聽的方法,明白了該怎樣去聽、聽什么,傾聽的意識就會越來越強,傾聽的習慣便會逐步形成。
三、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習慣
計算,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階段,它是小學數學知識要點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我們平常的數學課堂上,尤其是在計算方面,存在著許多不良習慣。比如說在計算時一些學生漏掉數字或運算符號,或是點錯小數點,或是看錯數字,亦或是有些學生計算粗心大意、經常出錯,計算后也不檢查驗算……這些都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們常常會聽到類似于這樣的一些抱怨,“啊,本來這個我都對的,就是因為看錯了數字”“哎,都是因為我的粗心,本來我可以考的更好的”……諸如此類的話語,不絕于耳。他們做錯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不會錯,而在于太過粗心大意。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因人而異,對癥下藥,努力讓學生養成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四、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教學中,應用題教學占了相當的比重,它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小學數學中的難點,大多數學生對于解答應用題感到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沒有一個良好的審題方法,不知題意則不知如何解答。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有必要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在讓學生進行較為復雜的計算練習時,我一般都會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一組數據,看下他們有沒有什么特征,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而不是純粹的讓他們一看到題目就開始死算。在教學應用題時,我也會讓學生仔細讀題,初步了解題意,然后在此基礎上再列出算式計算。因為這樣,既可以提高做題的速度,也可通過審題訓練,讓他們養成認真嚴謹的習慣,引導學生靈活的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提高做題的質量與速度。
五、培養學生及時鞏固復習的習慣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律告訴我們:遺忘是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的,而且最初的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也就是說,我們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因此,及時復習是我們學習生涯當中所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便是及時復習所教會我們的道理。
總之,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日能養成的,它必須要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嚴格要求、示范誘導、反復訓練,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結果。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各種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優化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好習慣伴隨孩子的成長,為其獲得成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春.培養孩子的60個好習慣.
[2]中國教育學會會刊[J].小學教學教育.
[3]數學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