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來寶
摘 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和核心的閱讀教學,培養的是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在發展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其想象力以及分析、觀察力、抽象概括、記憶力、邏輯推理等思維能力也處于發展狀態,重視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師的一個命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的投入到閱讀之中,熏陶陶冶,擴大視野,積累知識,不斷鍛煉自我的語言運用能力,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語文素養得到綜合發展。
關鍵詞:閱讀;興趣;素養;提升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缺乏知識儲備,缺少生活經驗,閱歷淺顯,等等特點,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并非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培養興趣、提高素養,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持續性常態進行,當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良好的閱讀習慣得到培養,學生才會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傾心于閱讀,沉迷于閱讀,不斷地加深理解體驗,將所感所思付諸筆端,期間受到文學藝術的情感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和精神洗禮,從而享受審美樂趣,自然形成自己的觀點,在潛移默化下,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都會得到提升。
一、拓寬渠道多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多讀,能將所讀部分的字、詞、句印在記憶中,詞匯語言獲得積累,在以后閱讀中,便有無形之中遷移的能力,閱讀能力隨之提高。教師作為引導者,需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讓與之相關聯的文章都能夠讓學生涉獵,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多讀多思多看。如果一拿到課文,老師開口便講,即使講得眉飛色舞、天花亂墜,學生對文章也知之甚少,缺乏先期的閱讀基礎,茫然居多,理解起來也會費勁吃力。例如,教學《七律 長征》一課,長征對于學生來說歷史久遠,很難很快進入課文,所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就搜集了很多資料并大量閱讀和長征有關的文章,《飛奪瀘定橋》《豐碑》《一根火柴》《金色的魚鉤》,并讓學生在課上充分交流,由此學生對于長征有了清楚認識。默讀、朗讀、誦讀等,都是讀的方式,當然,在課堂上教師可組織學生采用不同的形式讀,如集體讀、分角色讀、輪流讀,不斷提高小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重視閱讀積累,不斷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閱讀活動其實是一個復雜的心智活動過程,作為閱讀主體的學生要將儲存的思想材料與讀物內容在頭腦中建立起相互間的聯系,然后再通過自我創造性的思考深入解讀文本。這種心智活動積極、活躍、充滿創造性。教學中,教師要選擇一些有思想性、文學性、并適合學生閱讀的美文激發引導,引導學生結合文本特點認真閱讀、理解記憶,投入其里吮吸精華,引導學生因文制宜,讀文章都有收獲。如,古詩寥寥數語,去解讀它也實在是太為簡單了。但學習古詩詞要追求一定深度,不能停留在對詩詞意義的理解上。這就需要學生在閱讀古詩詞教師的適時引導,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薄畎椎摹鹅o夜思》,學生讀一兩遍,就能知曉文字意思。但是如果不去深度挖掘追尋作者的本意,那么,學生是無法體會李白在茫茫月光中走向精神家園的那種心路歷程。又比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薄谠摹督?,學生動用自己習得的語感能力,理解詩意不在話下。而如何讓理解更有蘊意,更有深度探尋,需要教師步步引導設問,“同學們,柳宗元真的是在釣魚嗎?”這一問將學生淺顯理解引向縱深,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他在鍛煉自己的意志?!薄八皇窃卺烎~,他是在散心。”“他因為覺得自己的人生的處境,就像是這冰天雪地之境,所以,獨自一人冒雪在江中垂釣,以期需求一種突破。”……也有學生“他不是在釣魚,他在釣一個春天”一句石破天驚,全班學生立刻接到,“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當學生有了理解上的一次次積累,向著深入方向探究,則會不斷閃現思維的創新火花,給課堂不一樣的活力。
三、培養良好習慣,重在因材施教
關注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靶向,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保有持久的興趣,養成良好閱讀習慣,變成自我的個人愛好。閱讀教學需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學生的閱讀需求,教師做出合理的引導,能分析評價的同學做到以借鑒為目的的欣賞性閱讀。能捕捉關鍵信息、整體感知力強的學生做到以質疑為核心的研究性閱讀;能力較差不知從何讀起的學生,能做到對文體進行以認讀為起點的理解性閱讀,同時搭建合作探究的平臺,讓學生大膽交流,說心得,談體會,從而不但加強學生對閱讀的認知,并從交流中發出自己個性的聲音,大家取長補短,相互借鑒閱讀文章、方法,從而不斷提高知識儲備,并提升自我的人文素養。
四、理解文本形象,提高鑒賞能力
在教學時教師應多問學生,“你讀了這篇文章,受到什么啟發,有何感想?”應該尊重學生們的見解。因為,“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閱讀感無不同,自然有不同的閱讀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文本形象與實際生活聯系,引發學生從生活中找原型,從而深刻體會和感悟。教師要尊重學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生活,可以指導學生選擇優秀健康有益的讀物,廣泛閱讀以此來彌補課堂教學中的局限和不足。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積累文學知識,堅持多讀多記,達到自我升華。培養學生從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問題,學會利用多樣化學習路徑,形成創造性的思路,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感情線索,有效解讀文本。
總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促進語文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