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丁懿
摘 要: 高等職業教育已進入內涵發展時期,加大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培育力度,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應用技能型人才,成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建設中,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樹立遠大志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關鍵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高職院校 德育工作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高等職業教育已進入內涵發展時期,加大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培育力度,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應用技能型人才,成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精神財富和精神支柱,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對于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有著良好的借鑒意義。
1.高職院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
2015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質量培養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將“立德樹人”作為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以“立德樹人”為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著眼點,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積極培育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文化引領,加強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內涵建設,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對高職院校綜合實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影響。然而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在實行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問題。
(1)一些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對象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較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德育工作要加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培養,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很大的益處。然而,一些高職院校學生存在基礎知識薄弱的特點,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儲備不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這樣的中華傳統美德當代大學生一定要領會精髓,知其要義。
(2)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隱性教育有待加強。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越是隱蔽,越是能為教育對象所接受,就越能轉化成教育對象自己的內心要求。”在一些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重視顯性教育,隱性教育缺失。這些院校的德育工作多數通過理論傳授的方式灌輸給學生,這樣的方式容易脫離生活,難以形成共鳴。如今互聯網高速發展,信息以幾何層級的速度發展,學生的思想動態日新月異,生硬式的顯性教育已滿足不了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發展。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應注重加強德育工作的隱性教育,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形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化于學生的德育教育之中。
(3)某些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內容老舊、教學手段單一。
這些院校的德育工作往往偏重單向知識的輸入,教師將知識“填鴨式”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的特點,還會造成教師對教學成果不能得到及時反饋。如今,隨著課堂多媒體手段的應用,高職院校課堂教育方式方法有了增加,但是仍然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興趣。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想道德水平;拓寬思路,加快高職院校德育工作者的隊伍建設,提高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是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亟待加強的部分。
2.在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是體現德育工作價值的系統性工程。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不僅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也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益于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
隨著高職院校規模不斷擴大,擴招導致生源結構復雜,一些學生存在學習動力差、學習效率低、文化基礎弱等問題。高職院校生源的特殊性決定了高職院校在教育和管理學生的過程中,要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在未來發展中成為積極服務社會,具有獨立生存能力的應用技能型人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發學生內在潛能,培養學生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形成追求崇高、志存高遠的個人品格;在工作中形成“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獻精神,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2)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繼承和創新發展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德育思想為高職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思想給養。當下,多元價值體系沖擊著大學生的生活,影響大學生價值體系的形成。在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積極深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世界,使學生增強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民族榮譽感和自豪感。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化逐漸走向世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孔子學院在海外廣泛成立,中華傳統文化已在世界舞臺上展現了極大的魅力。中華文明的文化內涵和道德底蘊無與倫比,介入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不僅豐富了大學生德育教育內容,還為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為更好地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起到了促進作用。
3.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開展的途徑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有助于明確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發展方向,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效率的提升有著積極的影響。
(1)加強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傳統文化的隱性教育。
在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發揮隱性教育的作用,使高職學生更好地吸收消化德育知識,從而內化到自行行為規范中。要提升傳統文化隱性教育主體的素質。高職院校教師作為傳統文化隱性教育的主體,承擔著傳播人類優秀文明和先進文化的重要作用。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專注于專業知識的傳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中,還要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陶冶道德情操。德育教育不應只拘泥于課堂教學中,高職院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義務承擔起教育學生的職責,注重言傳身教,表里如一的辦事態度,以身作則用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行為規范感染學生。要豐富傳統文化隱性教育的載體。校園環境、廣播、校刊、校園活動都是傳播德育的載體,增強優秀傳統文化與隱性教育載體的契合度。隨著互聯網發展,還可以將傳播的載體拓展到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學生常用的社交媒體中,拓寬德育教育傳播的寬度和廣度。
(2)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提升學生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
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是體現德育工作價值的系統性工程。優化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軟環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將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形式多彩的校內活動,如校園詩詞大會、辯論會、舞臺劇等活動的開展,將德育教育中呆板枯燥的理論知識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有益于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開展,還為高職院校文化育人提供了內涵精神的智慧源泉。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使學生從虛擬的世界中走出來,接近中華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無為無不為”的作用,使學生體會其深意,從而增強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效果。
(3)發揮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作用。
大學生德育教育需要高職院校聯合家庭和社會的幫助,三方形成合力,為高職院校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保障。國家要加大對于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大專業化人才引進力度,并且增加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為高職院校建立專業化德育工作師資隊伍提供有力支持。高職院校應提升德育工作者的素質,增加師資培訓的投入力度。教師在德育教育過程中使學生增加知識儲備,衍生新的道德風尚,切實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家庭是學生心靈的歸宿和港灣,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家庭受到的德育教育影響深遠,因此,高職院校學校作為家庭和社會的紐帶,做好三者的銜接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家—校—社會三方形成合力,才能給高職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深遠的保障。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是將中華民族的民族之魂傳承和發揚。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原理,將其運用到社會實踐中,深入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家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樹立遠大志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四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張貴明,趙子田.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踐專題式改革的探析[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報,2014(1).
[3]王艷成,劉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研究綜述[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7,33(1).
項目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高校思想政治研究專項課題“傳統‘禮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S1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