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吉
摘 要:完美的數學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還能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強化創新意識,從而達到身心健康發展的教學目的,為完成繁重的學業應對高考,將來參加社會激烈的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新高考政策;教學現狀:教學策略
2014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標志著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啟動。截止2016年6月,全國共有25個省份出臺了招考改革實施方案。從已進入實際操作階段的招考改革模式來看,數學作為主要學習科目之一,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得到凸顯。在這一背景下,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改善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數學解題能力仍然是教師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
一、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1.學生對數學學習缺少興趣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很多學生都認為數學是一門非常枯燥的學科,學習數學只要能夠應對簡單計算就可以,而忽略數學對一個人邏輯思維的訓練作用,加之高中數學學生大多文化基礎參差不齊,思維、理解、運算能力都有待提高,所以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并且,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題海戰術教育,更加打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教師教學方法運用不適當學生沒有能夠提高數學成績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學的教學模式。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課堂上不顧學生的情緒狀態,采用單一枯燥的理論講解方式滿堂灌,這樣的教學不能起到引導學生采取正確的學習方法的作用。
二、新高考模式下的教學現狀
數學這門學科,注重邏輯性且較為抽象,部分高深的知識難以運用到生活中。進入高中階段,數學的學習已經從其他學科中完全孤立出來。難運用、較抽象、高難度,讓許多學生望而卻步,很多在初中階段學習很好的學生,漸漸對其產生了厭學的心理。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學生偏科,甚至讓學生產生寧愿在其他優勢學科努力,也不愿學習數學,用他科分數來彌補不足的想法。
新高考模式的出現,為數學帶來一系列的利好影響,改變學生對數學等一些枯燥學科的片面認知,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數學老師應該從三個方面抓起。
首先,注意學生心理,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注意以朋友的心態和他們交流。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抗壓能力,確保學生在考試中可以正常發揮,甚至是超常發揮。
然后,教師應該講究方式方法,比如在課堂模擬考試中,將原本的考試時間進行縮短,營造逼真的考試氛圍,強化學生心理素質。
最后,與家長的交流溝通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相比與老師,父母對自己的子女會更加了解。
三、新高考改革中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1.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新高考政策改革后,更多的是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和創新思維能力。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在為數學教學提供豐富的數學素材的同時,利用多媒體虛擬技術把深奧的數學知識點、枯燥的數學概念、定理公式以直觀具體的場景形式演示出來,改變機械模仿、死記硬背概念、定理公式的模式,可以真正的理解數學概念靈活的運用數學知識。例如學習排列與組合內容時,傳統課堂只能簡單講解概念,難以把復雜的排列與組合現象演示出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后可以舉例生活中如體彩、福彩的排列現象,通過多媒體課件形象具體地展現了排列組合的過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演示,通過創設問題把課堂教學過程演化為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從中不僅動腦思考增加思維活躍度,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更多的動手、交流和思考,實現培養數學思維的高考改革教學目的。
2.優化課堂教學內容高中學生的將來目標是通過參加高考實現就業目標。因此高中數學專業的學習內容設定,要針對學生的專業特點和知識水平,可以適當調整減少難度大的數學理論部分內容,選擇與高考的數學內容進行教授,為學生將來走工作崗位奠定基礎。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側重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數學實踐與應用部分和數學教育部分三大部分。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更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習知識,使之適應新的大學入學考試政策,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人才。
3.豐富考核方式新高考政策的出現,意味著教師應不斷優化和調整各學科的學習和教學,適應新大學入學考試政策下的高中教學。要改變傳統的一考定終身式的考核制度,把對每個學生的考核從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手段、評價內容等方面全面進行完善。評價手段除了筆試答題以外,還可以開展競賽作業、表演類作業等形式,激發學生參與評價的興趣;評價內容不僅包括數學知識、計算能力的考核,更注重思維能力和學習精神的評價。
4.新高考政策下的課堂教學反思現在,隨著高考制度的更新,教學模式不斷更新。為了適應高考的新政策,教師需要反思當前的數學課堂,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可以向學生或家長進行交流,從而使教師改變教學中不適當方式。三、總結
總之,針對數學教學中存在學生自身問題和教學模式問題,提出數學教學改進策略,在教授數學基礎知識、技能的基礎上,注重學前數學教育內的傳授,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并用的方法,并采取考核方式多元化的方式,全方位應對當前的數學教學困境。推動數學教學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愛琴.新課程視野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文理導航
[2]王春艷.高考試題背景下的數學不等式教學探討.考試周刊
[3]孫國全.高中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知識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