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宇
摘要:在我國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的英語教育已經不是簡單的對學生進行語法知識的教授,在保證學生學習質量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在閱讀教學中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學生;核心素養;實踐研究
1.高中英語核心素養解析
高中英語的核心素養包括英語的理論知識、語法掌握、英語邏輯思維、文化素養等內容,這是在學生長期接受英語教育下,通過對知識的積累以及沉淀而獲得的綜合素質。高中英語核心素養分為意識、技能等多個層面,其技能層面主要是涵蓋了高中生的聽讀寫說的能力;意識層面是指學生的思維、語感、學習能力。這些能力能夠全面的反映高中生學習英語的實際狀況,符合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
在目前的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主要分為三個教學模式。第一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課堂,通過教師的能力展示,在閱讀課堂中要求學生跟隨老師進行閱讀,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具有絕對的主導地位,這種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師要能夠時刻把握課堂上的教學情況,通過閱讀讓學生生成英語思維,構建相關的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高中生的英語文化素養。第二種是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學習狀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滿足班級學生對學習的需求,彌補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不足之處,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以及和學生的互動交流,針對性的開展教學。第三種是以閱讀文章為中心,在課堂上教師要凸顯閱讀內容的中心思想,把握閱讀內容的知識點,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水平,圍繞課堂知識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
2.核心素養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解析
“素質教育”是近幾年教育事業不斷推行的新教育模式,也是社會以及教學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內容。素質教育能夠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的“應試教育”環境,將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作為教育的重點,讓教育者以及學生的眼光不僅僅是放在分數上,通過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以及學習能力,讓學生的學習成績自然的得到提升。但是素質教育的推行現狀卻不容樂觀,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素質教育下的產物,在實際教學中因為部分學校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缺失,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能有效地提升。在高中英語課堂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比重比較大,每一個章節都會有兩到三篇閱讀,這也體現了閱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所以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法,將閱讀教學滲透在英語教學的每個角落,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體現素質教學的意義。教師在構建教學計劃的過程中必須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的“填鴨式”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水平針對性的制定教學內容,從而實現核心素養教育的目的。
3.高中英語閱讀核心素養下英語學科教學的策略思考
3.1拓展閱讀的內容
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到對學生閱讀內容的拓展,實現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英語的閱讀與其它語言學科的閱讀一樣,不能局限于有限的課堂,而要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及延伸,逐漸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使閱讀成為一種樂趣而不僅僅是課堂的一種要求。在當前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適當的閱讀拓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達成閱讀目標、激發閱讀興趣,推進閱讀教學的全面發展。拓展的閱讀訓練,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針對英語教學內容的拓展。在課堂教學中,基于某一項閱讀內容,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從多個角度對課堂內容進行延伸性拓展,實現課上課下的聯動。針對教學內容的拓展,可以包括文章本身的來源、同類閱讀推薦、創作者簡介以及相關內容的延伸,包括歌曲、視頻等,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標。其二是實現延伸閱讀的拓展,能夠將更多、更有趣味性的內容推薦給學生,鼓勵學生進行延伸的閱讀與拓展。
3.2組織學生自主閱讀
在當前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自主的閱讀,能夠全面推進教學過程的發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所謂組織學生進行自主的閱讀,需要教師能夠關注到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扎實的閱讀基礎。在傳統課堂教學中,過度的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將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考慮到,針對一篇文章逐詞、逐句的進行講解,然而最終的效果卻并不理想,很多學生在自己閱讀時仍然會遇到困難,較為明顯的是體現在閱讀理解練習中,很多學生會因為一個詞語而卡殼,其原因就在于無法根據上下文、邏輯等去推測整篇語意,完全依賴于逐句的翻譯解析。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生如何閱讀,減少教師不斷地講解,而是將閱讀、理解的整個過程交給學生,可以嘗試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的分析,在閱讀的文章有難度時,就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統一的合作與分析,全面推進學生的成長發展。
對學生進行一些眼神的閱讀訓練。閱讀必然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無論是在習慣的養成還是能力的培養中,由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到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在課下,根據學生進行不同的分層,推薦或者是安排不同的閱讀內容,作為英語的一項輔助教學內容,安排給學生,幫助學生養成習慣。
3.3以人為本的展開閱讀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關注到其中的人文性,可以簡單理解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組織教學。而這種以學生為本,在達成了尊重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蘊含著尊重學生本身和文本本身,對文本的尊重就是能夠挖掘文章的人文意識。我們在閱讀語文文章時,會考慮到是否與文章形成共鳴、關注到作者想表達什么,但是在英語閱讀中,往往首先考慮到的是文章中有多少詞匯、語法,反而失去了對其人文性的關照。高中階段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此時如果英語的學習仍然停留于此,就難以有進一步的跳躍,透過詞語本身去關照其文化、北京知識、人文內涵等,是推進英語閱讀進一步發展,達成閱讀需求的進一步要求。
在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能夠關注到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全面推進學生閱讀思維、閱讀能力的提升,而不再停留于表面的詞語、語法的說教,將更多的主動權教給學生。閱讀教學不僅做到以人為本,也要做到尊重文本,實現英語閱讀中的讀者與文本的交流,推動教學工作的發展,實現閱讀教學的完善。在當前高英語閱讀中,教師能夠更多的關注到如何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習慣、閱讀思維,完成閱讀本身。
參考文獻:
[1]張忠達.高中英語閱讀及其對寫作的影響[J].教育教學論壇.2017.08.
[2]于杉.新課標指導下閱讀教學的改進方法研究[J].考試周刊.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