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貞
摘 要: 在我國現代經濟發展中,翻譯行業在各行各業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已然成為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使得國內市場對應用型翻譯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云南省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在與南亞、東南亞國家交流過程中,云南的翻譯人才發揮著重大作用。本文研究云南省翻譯人才的區域性特征及云南各高校MTI的培養模式,從中發現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高校培養翻譯人才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翻譯人才 區域特征 高校培養模式
1.引言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翻譯作為各國人民溝通的橋梁,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下翻譯人才培養研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2013年,習總書記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構想,作為亞洲地理中心,云南位于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主干道上,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云南對外開放得到進一步加強,由此提出“走出去”的倡議。這樣翻譯人才便成為云南與世界合作交流的重要保障,翻譯人才需求量與日俱增。但云南教育較為滯后,翻譯人才緊缺,如何培養優秀的翻譯人才便成為云南高校的重大課題。云南高校在培養翻譯專業學生時,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方式尚處于探索中,教學手段不夠成熟。因此,學校外語教育體制亟待改革,確保應用型翻譯人才得以正確培養。
2.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而言,云南與東南亞國家在進行語言交流與商務合作時,語言至少涉及19種,其中包括英語、泰語、越南語、老撾語、菲律賓語、印度尼西亞語等。大多數語種還夾雜方言,翻譯工作難度大,對翻譯人員的要求較高。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翻譯人才培養,以高校培養為主,大力扶持培訓機構參與翻譯人才培養,但仍面臨諸多困難,當前形勢下翻譯人才供不應求。
據資料顯示,國家現有專職翻譯人員4萬多人,相關從業人員50多萬人,3000多家專業翻譯公司。市場上從事翻譯工作的人多種多樣,但受過專業訓練的翻譯人才很少,高水平的翻譯人才低于5%(謝婷,2017)。雖然近幾年國家許多高校培養了一些MTI學生走向社會,但是能夠勝任國際會議口譯任務的專業人員很少。中國翻譯市場空間很大,對翻譯人才的整體素質要求愈來愈高,云南省也不例外。
3.云南省翻譯人才的區域性特征分析
3.1云南省區位特征
云南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位于祖國西南邊境,是我國在西南地區的咽喉之地,貫通中國和南亞、東南亞泛亞鐵路等國際通道,搭建起與太平洋和印度洋溝通的橋梁。在東盟國家中,云南與老撾、緬甸、越南接壤,與泰國、柬埔寨相連,與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國毗鄰。由此可見,云南具有連接南亞和東南亞的優勢,是中國西南對外開放的門戶和窗口。此外,云南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由于少數民族文化多樣,該地區MTI培養教育的側重點需有所不同,使得云南省MTI肩負了更多的責任。
3.2翻譯人才的特征
隨著對外交流的深入發展,社會對外語翻譯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但云南高端翻譯人才短缺,專業性人才匱乏。MTI畢業生的翻譯質量不高,功底不扎實,對云南本土知識不夠深入了解。許多大型國際會議的同傳、交傳都是從北上廣等地高價聘請的,云南當地的翻譯人才大多不能勝任。雖然一線城市的教育水平和質量相對較高,但這些從外地特聘的譯員面臨一些問題,例如由于外聘人員對當地文化、經濟活動背景、社會問題及主要需求等方面不能進行全面的了解及深刻的體會,翻譯時難免出現錯誤;此外,特聘譯員缺乏與本地各行業人才之間的及時交流和溝通,合作經驗不足,溝通不暢。
3.3云南省內翻譯產業的發展優勢
3.3.1作為旅游業中的服務工具
云南省具有豐富的資源基礎,地理環境復雜,生物多樣,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使得云南的旅游資源更加豐富。云南不僅自然資源豐富,人文景觀也繽彩紛呈,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自然與人文的結合吸引眾多游客。許多景點享譽中外,許多游客都會將云南作為必選的旅游目的地。近年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外到云南旅游的人數逐年增加,云南旅游業發展更加迅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國外旅客增多的同時,翻譯人員的重要性得到凸顯。
3.3.2推動經貿活動的溝通作用
云南省與緬甸、老撾和越南接壤,2013年,孟加拉國-中國-印度-緬甸經濟走廊的建設正式進入“單軌”水平。隨著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工作組兩次會議的召開,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2013年5月,李克強總理訪問巴基斯坦時提出建設中巴經濟走廊(劉東,朱麗,2015)。這表明云南在面向南亞、東南亞發展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極為突出,在與南亞、東南亞交流的過程中,翻譯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此,經貿業的發展為云南省翻譯人才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3.3.3形成國際會議的合作話語機制
中國-南亞博覽會每年定期在昆明舉辦,南博會已經成為中國與南亞國際合作的橋梁,為中國與南亞國家的貿易往來提供了便利條件。此外,昆交會、世博會、中國—南亞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昆明國際花卉展、中國昆明泛亞國際農業博覽會、孟中印緬經濟合作論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云南的知名度,促進了云南各方面的發展。會議翻譯無疑成為各個會議的關鍵,由于南亞、東南亞國家參會人員居多,翻譯人才得到更多一展風采的機會。
4.“一帶一路”倡議對云南翻譯人才需求的影響
4.1“一帶一路”倡議背景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提出,要把云南建設成為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包括經濟輻射、交通輻射、市場輻射、社會公共服務功能輻射、科技教育輻射等方面的內容,既涵蓋硬件建設,又包括軟實力提升的要求。具體而言,就是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經濟中心、戰略樞紐、我國對外開放新高地、公共服務基地、國家建設和諧周邊的重要依托(趙俊海,張彪,2017)。
4.2“一帶一路”倡議對云南翻譯人才需求的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倡議,是一項以經濟建設為主導,促進經濟合作,打造政治互信、文明互鑒、共同發展,造福沿線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張穩健,2018)。“一帶一路”沿線有60多個國家,這些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超過60種,因此,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對應用型翻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正因地理優勢獨特,云南在中國與世界的對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然,在這架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中,MTI學生起到的作用尤為重要。國家間的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等都與譯者的存在密不可分。譯員作為國與國之間經貿文化傳播的使者,發揮的作用很大。
5.云南MTI人才培養中的主要問題
5.1各校MTI培養缺乏地域特色
云南省各高校在培養MTI的過程中區域特色不夠明顯,人才培養缺乏地方特色和行業特征。目前,云南幾所高校采用的人才培養方案、計劃和課程標準以國家標準為主,缺乏當地特色,沒有結合云南實際情況和各高校的辦學理念、自身優勢和特色培養翻譯專業人才。以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不能滿足云南省融入“一帶一路”和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的需要。云南高校在培養MTI方面仍難以滿足云南本省與周邊國家交流的人才需求。
5.2課程設置滯后
課程設置中常見的問題是大多院校都沿用以往培養方案,不能根據自身特色和市場需求創新培養方案。從課程本身來講,研一所開設的課程一般有中外翻譯簡史、文體與翻譯、翻譯概論、基礎筆譯、商務筆譯、英漢語言比較、民族文化典籍英譯、百科知識閱讀等課程。從課程不難看出缺乏特色,大多是按照國家要求安排,很少有課程能與本土特色相結合。另外,課程內容大多是理論性知識,缺乏南亞及東南亞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內容;理論課程所占比重大于實踐課程,缺乏選修課。
5.3教學模式缺乏多元性
經調查,云南幾所高校的教學模式大概有兩種:一種是教師在講臺上講授,學生在下面聽講做筆記;另一種是PPT教學,即每節課學生上臺講演,老師在下面聽并給出點評。兩種模式都沒有很好地體現出翻譯專業的特點,都沒有將教師與學生融合一起,而是將角色明顯獨立分開來。高校MTI培養教學不應整節課都在講理論,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其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固然重要,教師的點評和反饋、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指導更重要。既然是翻譯專業,教師就應將重點放在學生翻譯水平的提高上,理論講解后應給出翻譯實操,并及時給出譯文結果反饋和指點,這樣學生的翻譯水平才能提高。
5.4師資力量不夠
從MTI專業師資力量看,當前不乏一些高校的MTI教師并非翻譯專業出身,對MTI的教學特點、理論體系也不是特別了解,缺乏MTI人才培養實踐和理論經驗。此外,一些MTI老師不具備職業譯者的資質或經歷,因此難以從職業譯者角度培養學生。專業MTI教師的構成應以職業翻譯人員或長期從事專業翻譯的教師為主,傳統以教授語言為主要目標的教師很難轉型為專業MTI教師;加之一些教師知識結構單一,對其他專業知識不甚了解,這限制了專業的發展,也限制了學生翻譯水平的提高(劉利音,2018)。
5.5專業方向細分不足
經調查,云南高校MTI專業幾乎都細分為口譯專業和筆譯專業,這種簡單的分類為國家培養的是通才,而非有針對性地培育專才。當今社會,譯者不僅要籠統地習得翻譯理論、策略和技巧、百科知識等,還要做到廣而精,那么“精”如何體現,就體現在專業方向的細分上。以民族類院校為例,筆譯專業還可進一步細分,一方面根據地域特色,另一方面根據學校辦學特色,還可細分為民族典籍翻譯專業、商務合同翻譯專業、旅游翻譯專業等,這樣有針對性地培養,翻譯人才方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需求。
5.6高端翻譯人才出口量少
近幾年MTI異常火爆,導致畢業生大量增加,結果許多讀MTI的學生僅僅為了拿到畢業證,并無心深入做研究,導致MTI畢業生質量大打折扣。一些云南省翻譯人員缺乏全方位的知識面,翻譯實踐能力不足,創新能力不高等。此外,一些人認為翻譯行業壓力大,越來越多的MTI畢業生并不愿從事翻譯行業,以教師、公務員居多,由此可見,云南省內翻譯市場既面臨機遇又充滿挑戰。另外,云南省一些譯員的翻譯經驗和技巧匱乏,當面對專業性極強的翻譯內容時,譯員往往會出現誤譯等情況,這些問題便會給翻譯工作的正常進行帶來阻礙。
5.7行政管理機制不健全
云南一些高校出現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工作效率低的問題,這些都來源于學院的行政管理力度不夠,機制不健全。經調查,有些院校外聘教師缺勤現象嚴重,教師隨意調課,打亂課程安排和教學計劃,歸因于學院監督機制不嚴格,獎懲制度不嚴謹,缺乏較完善的MTI評估標準。另外,學院科研經費不足,教師及學生科研積極性不高。還存在不少專職教師兼職行政崗位的現象,若管理不當,會消磨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的熱情(高黎,2015)。院系對專業的重視程度欠缺,雖然云南位于西南地區,教育相對滯后,但是學院領導的管理不能懈怠,更要嚴格管理教師隊伍,提高其教學能力和水平。
6.云南翻譯人才高校培養模式
6.1突出云南地域特色及高校優勢
高校應適當調整培養方案,明確其目標不僅是使MTI學生順利畢業,更重要的是使其具備翻譯技能,有廣博的知識面,并為社會所用。高校應以市場為導向,結合當地的地域特色培養專業翻譯人員。例如民族類院校可以突出少數民族特色,重點開設民族類翻譯課程。同時由于昆明大型國際會議多、云南與南亞東南亞國際貿易往來頻繁,學校還應重點培養國際會議傳譯、商務翻譯專業人才。省教育廳可以同省政府申請多開展一些大型會議,如:南博會、商洽會等,使學生有更多現場實踐的機會。
6.2改進課程設置
學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應加大實踐課比重。高校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自身發展,認真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具有特色的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機制,有效利用特色資源,例如,云南旅游業發達,高校可開設旅游翻譯方向,讓學生走進導游行業,多做實踐,培養應用型人才。其次,開設真正意義上的選修課,如旅游翻譯、法律翻譯、外貿類翻譯等,學生可根據興趣選修課程。學位辦指導性培養方案中給出的選修課共有19門,其中口譯方向的課程6門:模擬會議傳譯、專題口譯、視譯、商務口譯、法庭口譯、外交口譯;筆譯方向的課程6門:經貿翻譯、法律翻譯、科技翻譯、傳媒翻譯、計算機輔助翻譯、中國典籍外譯(文軍,穆雷,2009)。因毗鄰東南亞國家,云南同樣是一個進出口活動極為頻繁的地區,所以商業翻譯、法律翻譯人才等的需求量同樣很大(全巧英,2018)。因此,課程應加強東南亞、南亞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內容。
6.3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法
傳統教學模式應改進,引入實踐教學、現場教學等新型教學方式。學校應多創設口譯室、翻譯實訓室等,為翻譯專業學生提供翻譯實訓平臺,提高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教學內容可多涉及民族文化典籍的翻譯,這樣的實踐練習會更有針對性,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播。還可以進行校企結合模式,與翻譯公司合作建立翻譯實踐基地,邀請公司的董事長、律師、外貿人員等走進課堂,為學生講解專門領域的知識和經驗,使學生了解市場需求,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翻譯訓練。另一種很重要的課程教學模式是“翻譯工作坊”。“翻譯工作坊”打破了傳統翻譯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實訓操作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模式比起偏重理論的翻譯教學更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更能培養出應用型與專業翻譯人才,從而順應人才市場的需求。
6.4師資力量
MTI高校應積極聘請口筆譯專業教師及專家傳授知識,有豐富翻譯實踐經驗的專業教師及專家會將教學內容與市場結合,這樣更能培養出專業的實用型翻譯人才。學校還應鼓勵專業教師參加各類學術會議、研討會等,使其掌握前沿的翻譯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翻譯技術,從而傳授給學生。此外,高校來應鼓勵并加強“雙師型”導師培養機制建設,積極鼓勵MTI教師到企業實踐,學習其他專業知識,豐富實踐經驗,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只有以市場為導向,將在企業中學到的實踐經驗與自身擁有的專業理論知識相結合,融入教學工作中,學生所學的知識才更接近市場所需,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方是為社會所用的專業翻譯人才。
6.5專業方向細分
高校MTI教學應該分方向進行。MTI應用性強,與社會實際需求結合高。細分專業方向的專業化教學有利于學生強化專業方向知識,使其在就業時有更明確的目標,更有競爭力。例如:分為國際會議傳譯、應用口譯、商務翻譯、法律翻譯、傳媒翻譯、文學翻譯等方向。(全巧英,2018)云南各高校可根據自身辦學特色及地域特色重新設計專業方向劃分,細化培養方向,將傳統培養“全才”轉變為“專才”。例如,民族類院校可以將筆譯專業細分為民族典籍翻譯、科技翻譯,法律翻譯、經貿翻譯、旅游翻譯等。由于MTI學習時間有限,只“博”而不“專”,很難培養出“高層次”人才(何瑞清,2011)。
6.6提高翻譯人才質量
當今社會需要的是應用型翻譯人才,譯員要知識淵博,邏輯思維能力強,翻譯功底扎實,翻譯理論運用自如,各個領域的知識都涉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強,這樣全面發展的翻譯人才才是云南省甚至國家所需。高校要加大投入力度,鼓勵學生出國留學或做交換生,在英語語言環境下生活鍛煉,口語能力會迅速提高,翻譯水平提高,見識更廣,知識面更寬。同時,各高校應對MTI學生做專業培訓,鼓勵學生在實訓室多做練習,并派出值班老師做出翻譯指導,專業化的訓練才能多向社會輸送高端翻譯人才。
6.7完善行政管理體系
云南各高校管理人員應提高整體素質,打破墨守成規的觀念,提高創新能力,從人員管理、教學目標、規章制度等方面進行創新,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與學習環境。對于院系行政管理人員兼職教師的問題,筆者認為這樣會帶來職責不明確、分工不均衡的問題,專職教師應集中精力做好教育工作,培養優秀譯員,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行政人員應專職做好管理工作,負責好對教師、學生的管理與監督,制定獎懲制度,對于工作積極性不高的教師要實行相應的懲戒制度,使其有危機感,從而專注教學,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學院還應增加科研經費支持,鼓勵教師、學生多參加課題研究,多開設翻譯比賽等,鼓勵學生多實踐,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優秀的翻譯人才。
7.結語
云南需要培養與南亞東南亞國家開展交流合作所需的翻譯人才,這些人才要涉獵廣泛,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要有所學、有所長,只有在各方面都能獨當一面時,才能在市場中抓住機遇。云南應利用云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多培養高水平英語翻譯人才,解決翻譯人才綜合能力及水平低的問題,搭建起云南與南亞、東南亞國家交流、貿易往來的橋梁。各高校應圍繞云南特色培養專業的翻譯人才,在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上體現云南的本土特色,并將民族文化傳播出去。只有這樣,高校培養出來的翻譯人才才能滿足當地社會發展和對外合作交流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何瑞清.對翻譯碩士(MTI)筆譯方向課程設置的思考——以國外和臺灣筆譯碩士課程為參照[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33(12):37-41.
[2]高黎.培養環境對翻譯碩士職業勝任力影響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5.
[3]劉冬,朱立.云南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的優勢與定位[J].商,2015(49):55.
[4]劉利音.翻譯產業現狀和MTI碩士課程設置探究[J].時代教育,2018(01):158,164.
[5]全巧英.云南地方產業需求下的MTI的培養——基于云南省內高校MTI學生歷年就業情況的調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16):270-273.
[6]文軍,穆雷.翻譯碩士(MTI)課程設置研究[J].外語教學,2009,30(04):92-95.
[7]謝婷.“一帶一路”戰略下云南省翻譯人才培養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32):42-43.
[8]張健穩.“一帶一路”背景下多語種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探討[J].上海翻譯,2018(04):63-67.
[9]趙俊海,張彪.云南本土特色外語翻譯專業人才需求及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7,31(03):38-4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