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勇?孫慧?邵文淵?蔣玲慧
摘 要:立足于建設雙一流大學人才建設,著眼于通信特色工匠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分析了當前制造業中高精尖的不足,引入開放實驗OEP模式,培養案例以“一課程,三專業,五組成”進行實施。以兩個具備過程驅動考核的OEP項目進行反復驗證,最終提出一種能選拔出具有匠技、匠心、匠魂的素養TOP10人才培養模式,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培育更多“大國工匠”。
關鍵詞:創新創意;工匠精神;綜合實驗;素質培養
一、制造業發展與工匠精神的不足
“工匠精神”,英文是:a Craftsmanship spirit of striving for the best,本指手藝工人對產品精雕細琢、追求極致的理念,即對生產的每道工序,對產品的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工匠精神是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制造業大國,國民生產總值已經排在世界第二位,很多人沾沾自喜,盲目自大,殊不知,我國的GDP是量大而質低,在高精尖技術上,在微細制造業上,很多都是空白,這次的中美貿易爭端,美國一下切斷了中興通訊的芯片供應,沒有自己核心芯片制造業的中興系,一下子就遭受重創,當年的警示,如今一語中的。
我們國家歷來不缺少“工匠精神”,墨子是最早的作為工匠出身的教育家,墨子思想蘊含著工匠精神的因子,他提出了匠技、匠心、匠魂是工匠精神的底蘊。而近現代在技術追趕中,整個國家民族陷入了焦躁和短視的心態,片面追求模式創新,而不是產品創新。反過來看很多德國百年老店,瑞士一些名牌制造,品牌產品做到了悠久歷史與完美產品的結合。如何痛定思痛,沉淀下來,做好生產工序中的每一個細節,也是當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環節。
二、OEP模式培養工匠精神
南京郵電大學作為雙一流大學培養基地,立足信息通信IT行業人才培養。本文將從本科課程教學和實驗室建設角度,引入開放實驗項目(Open Experiment Project)模式來實踐如何培養“工匠”型人才,通信行業,以民族企業華為為例,總結為“態度決定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南京郵電大學自2016年啟動開放實驗項目OEP,不斷激勵教師充分利用現有實驗室資源,緊密結合當前信息技術發展與學生專業匹配的開放實驗項目,平均約210個項目/學期,覆蓋學生近2000人,占當前一屆學生的25%左右,由于OEP項目是由授課教師結合自己的科研項目,校外企業實踐,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STIT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一方面列入教師本科教學考核,另一方向可以折算為自主創新學分,且只有驗收合格的才能最終有效。
OEP模式思路如圖1所示,項目組教師團隊是由具有企業項目開發,軍工產品服務,且同時深厚理論基礎的一線青年教師組成,不僅在學術上成績斐然,而且在企業產品開發,市場化方面擁有成熟的經驗。而開始的OEP項目主要針對的對象是:通信類綜合院校內的文科或文理兼收類專業,比如電子商、市場營銷、廣告學、國際貿易等,作為大信息類院校的非特色專業,很難突出自己的培養特色;而另一個方面,純理工專業,比如通信網絡、信息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則缺乏人文素養,單調無趣,容易被貼上技術宅男的標簽。由此,在具體的實踐中,項目組有機結合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共同完成OEP項目,并最終以過程評價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三、OEP實踐過程
以2017-2018(二)學期的OEP項目作為培養實例,如圖2所示,測試場景可以歸納為“一課程,三專業,五組成”,即學生來源包括主要是選修現代信息技術概論(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MIT)課程的學生,包括信息安全專業,電子商務,廣告學專業,以大電商專業學生為主;組成包括:正在進行STITP2017的學生,計算機學院、管理學院、通達學院以及部分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輻射樣本空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本次OEP項目包括兩個,即“基于完美混響的多媒體視頻制作”(簡稱“多媒體”)和“多媒體商業標書文件的制作”(簡稱“標書”)。不僅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軟件工具,同時還要結合自己的創新創意,以團隊方式,獨立設定主題,設計和實現部分內容,并完善細節,以臻于至善,盡善盡美。
“多媒體”項目首先要求團隊提出自己的主題,要求是精煉的、正能量、弘揚社會新風尚,在集體會議時進行討論和確認;然后是撰寫制作過程書,要求將主題分解,如何一步一步體現和烘托主題,每個階段的概要內容和目標是什么,都需要詳細設計出來;接著是細節設計,每個階段的臺詞都需要事先寫下來,通過誦讀而檢驗是否順暢,類似于電影的劇本;最后才是具體的技術實現,包括使用專業的聲卡錄音,并使用Audition軟件進行去噪、去爆、加濕、回聲等技術手段進行“完美”混響,達到專業演奏級的水平;視頻的制作包括尋找貼合主題的圖片、視頻片段的收集,整理和切割,并通過Movie Maker軟件或者繪聲繪影軟件進行剪輯和合并;最后一道工序即將前面處理好的音頻和視頻通過“格式工廠”軟件進行混流和轉碼,并逐幀檢驗以進行效果刪減。在整個OEP實踐中,注重的是主題是否精煉,每一個時間軸的細節表現,是否貼合主題,每一段音頻是否貼合視頻。而最終的驗收,也是由所有OEP參與人員進行點評和打分,邊欣賞邊進行剖析,并要求該團隊再次進行細節修改和完善。
“標書”項目更針對文理科專業的結合,老師隨機派發出8個企業的招標意向書,學生團隊文理組合。理科專業學生負責技術框架和文字,文科學生負責商業企劃和PPT,以及最終的標書多媒體化。以某企業的多媒體呼叫中心服務系統為例,技術細節包括信息通信技術(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環境下,全球化呼叫中心的實現意義,當前的呼叫中心技術實現方案,包括傳統的語音卡實現,到現在的虛擬呼叫中心,以及分布式的IP呼叫中心業務系統,已有的公司案例實現的不足之處,本公司方案的技術優勢、市場優勢、培訓優勢。從建立整體框架,到具體技術細節,均通過調研逐漸深入;而文科學生則發揮其人文優勢,將部分業務細節感性化,通過已掌握的多媒體視頻制作技術,最終將原先紙質的標書,做成圖文并茂,生動活潑,視聽可賞的多媒體標書。通過對制作過程中的每個步驟的反復討論和修改,最終制作出一個看起來是“空中樓閣”,而里面每個細節,負責“投標”的同學都清清楚楚,有問有答,答之流暢,表之自信。
四、OEP項目驗收
關于本次OEP項目驗收,“多媒體”項目共分成26小組,每組包括1到2人,共參與38人,通過集體對多媒體視頻的鑒賞和評分,共推選出8組最佳視頻,這些視頻不僅立意好,技術手段豐富,表現力強,個別視頻已經達到了較專業級的市場化的水平,優秀的主題包括“致青春”、“小確幸”、“善,從傳遞開始”。部分題材,比如“保護動物,從我做起”經討論后修改為“萬物皆有情”;定格動畫“環保也是善行”修改為“地球病了”;“阿貓流浪記”修改為“家園”;“Fight for yourself”修改為“心隨夢想飛”;“某某同學電子相冊”修改為“歲月如歌”。經過多次點評和修改后的多媒體制作,立刻就和最初的粗糙作品風格迥然不同,學生能力和自信心大大增強。
“標書”項目驗收組數較少,部分同學中途放棄,最終有5個團隊走到了最后,由于所有標書均有企業實際標書存在,通過驗收對比,同學們發現了“學生級”標書的不足,也發現了學生標書的優勢,那就是創新和創意,充滿著積極向上的昂揚的斗志的精神,同學們也發現沒有所謂最完美(Perfect)的展示,只有不斷完善和豐富細節的盡力而為(Best of effort)。在此過程中,很多同學表示他們付出了洪荒之力“Prehistorical power”(央視英語新聞頻道官方),或者說“full potential”(英國《每日郵報》),或者說“mystic energy”(英國《衛報》),這才是人才培養中最重要的素質培養的過程,讓每一個人發揮自己所學的知識的潛能。
五、結束語
中華民族的“中國夢”之一就是“制造大國”,我們目前缺少的就是“大國工匠”的工匠型人才,在基礎理論的深入上,在精微芯片技術的制造上,不僅是制造業,各行各業都提倡工匠精神,提倡“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各行各業力求三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而高等院校的主要社會職能,就是不停“制造出”具有目光遠大、嚴謹認真、注重細節,持之以恒的未來工匠。經過多學期OEP項目測試,再次驗證了只要培養模式合理,培養過程嚴格,是能夠吸引廣大學生的近10%的勵志學生參與培養,并最終得到鍛煉,即TOP10人才選拔,而純粹的課堂教學,加上綜合實驗實踐體系,就能更好地發現和挖掘TOP10人才,完成“人材”向“人才”質的轉變。
匠心筑夢,每一個OEP項目的實施過程,都是培養TOP10人才的匠技培養的過程,用心注重每一個細節的精微之處,即是匠心運作,如果配以崇高的人生理想追求,而將所有中華兒女的“中國夢”作為匠魂牽繞,這才是工匠精神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R].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2016.3.5.
[2]王羽菲.墨子職業教育思想中工匠精神因子微探[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8,17(02):13-17.
[3]蔡愛華.精細化設計理念在軍用電子信息裝備中的思考與應用--細節決定成敗[J].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2017,12(04):333-336.
[4]曾玲.基于工匠精神培養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改革[J].商場現代化,2017(04):59-60.
[5]林曉勇.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學課程教學探索[J].中國市場,2018(01):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