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
摘 要:音樂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新的音樂教育教學的產物,多渠道開發和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對于豐富小學音樂教材資源,實現音樂教學本土化、生活化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也彌補了課本教材的局限性。既弘揚了地方特色文化,又激活了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水平。
關鍵詞:教材資源;開發利用;音樂教學
一、挖掘自身資源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認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教材具有審美性、趣味性、創新性和綜合性等特點,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也是實施音樂課程的主要依據和載體。對于教師來說,課程實施更多的應該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例如,面對教材上《音的強弱》一課,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根據教材上的內容讓每個學生想象獅子和小貓的叫聲進行對比來感受強弱,學生不能真正地體驗音的強弱。這時老師應該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教材進行整合、開發,使教材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孩子們也能快樂地學習。記得臺州市音樂教師新課程課堂展示會上,溫嶺市橫湖小學的潘老師創設雨前、雨中、雨后的各種情境,她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仔細聽辨雨前、雨中、雨后的各種聲音,學生聽后馬上滔滔不絕地說出了自己的感受:“老師,雨前電閃雷鳴聲音可響了,雨慢慢停下來的時候聲音輕輕的”……這樣,自然而然地讓學生掌握了音的強弱。接著,她又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非打擊樂器音源:可樂瓶許多個、一盆小米、塑料袋、報紙等小朋友熟悉的東西。“小朋友們,在你們身邊放了很多東西,你能想辦法讓它們發出聲音嗎?”孩子們興奮地說:“能!”“那看誰的方法多!”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了。有的用可樂瓶敲擊地面,有的把紙揉一揉、翻一翻、捏一捏,有的把不同米放進可樂瓶蓋好蓋子,時而用力搖、時而輕輕搖……花樣百出。然后她又說:“請小朋友們比一比、敲一敲,聲音有何變化?能否從強到弱依次排列……”這樣,就成功地把教教材轉向用教材,使音樂課堂因創造而精彩。
二、進行學科整合
淡化學科體系,強化課程體系,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素質教育對音樂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傳統的音樂課內容單一,過于強調學科體系的結構。音樂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綜合”,即指通過“鑒賞”和“表現”兩個學習領域的相互滲透與整合,不僅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而且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音樂教學的整體效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音樂與各科知識巧妙結合,充分發揮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整合成綜合性音樂教學方式。如用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用表演表現音樂情緒、情感,用色彩與線條表現音樂的明暗等。教師還可以通過軟化學科邊緣,加強音樂同其他學科的聯系并在教學中整合與實施。如,在教唱歌曲《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中,我讓孩子們先熟悉做操時喊的口令,再把口令改成附點八分音符邊念邊踏步,成功地掌握了附點八分音符。與體育學科綜合,運用韻律操配合不同節奏、節拍情緒的音樂等不乏是個很好的主意。為使美妙的旋律、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出來,在教唱《小小的船》前,教師先配樂出現一幅美麗的圖畫:一個小女孩兒張開雙臂坐在月亮上非常高興地看周圍一閃一閃的星星和藍藍的天空并提問:“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利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展現美麗的畫面,把學生帶入晴朗夜空這一優美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繼續探究的欲望),孩子們很快便記住了歌詞,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走向藝術實踐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音樂實踐。”教師不宜追求音樂知識的完整性,應該讓學生直接接觸音樂教材,在大量的音樂實踐中掌握運用。我們的欣賞課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有“感悟期待”,創作課是為了讓學生在實踐中有“創作期待”,唱歌課是為了讓學生在實踐中有“表現期待”,音樂綜合課是為了讓學生在實踐中有“交流期待”。作為教師,要注重教材內在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充分挖掘教材的內在因素,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通過體驗音樂、參與音樂,激發創作沖動,升華精神境界,讓學生在實踐中求知,在實踐中創造。例如,學習完《嘀哩嘀哩》一課,恰好學校組織孩子們去春游,出發前,我讓孩子們收集、演唱許多有關春天的歌(春天舉行音樂會、郊游等);再和孩子們一起走進春天,描繪春天(激發學生用畫筆描繪眼中的春天),歌頌春天(結合已學過的描繪春天的課文及詩歌,以《嘀哩嘀哩》歌曲伴奏為背景音樂,進行有感情地朗誦);最后讓他們自主選擇學習伙伴。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課堂的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組合,共同探討問題,匯報尋找春天的成果。由此,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會,以積極主動的狀態投入到情感體驗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創造性地表現音樂。這讓學生切身體會音樂不只是課堂中的音樂,更是課外的、生活中的音樂,這樣把學校音樂教學與社會音樂環境有機地結合了起來。
音樂無處不在,小學音樂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渠道多、內容豐富、意義重大。它從學生的興趣、能力、需要出發,注重自主合作學習,探究體驗情感。廣大音樂教師唯有抓住音樂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懂得發現、善于開發、積極利用,音樂教育才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陳霞.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新課程,2011(11).
[2]孫晴.對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淺探[J].小學教學參考,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