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淑娟
摘 要: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深深地進入了中國歷史的血液當中。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獨一無二的文化財富。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能被遺忘。傳統文化的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讓他們擁有優良的品行,因此在小學教育當中,特別是對于小學語文這種思想上的啟蒙性學科來說,滲透傳統文化的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當然也不能紙上談兵。教師該如何真正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呢?分析討論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以及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問題
盡管社會在不斷地往前發展,科技也一直進步著,在發展的進程中我們淘汰掉了很多不適應時代的對象,但永遠不能放棄的就是自己國家的文化,如果以后自己國家的文化消失了,那么這個國家怎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因此注重傳統文化的教學,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中國自古就是文化大國,經過幾千年的沉淀,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文化體系。學習傳統文化也是對學生品行的修養。在小學階段,養成自主重視傳統文化的觀念意識,對學生一生都有影響,能引導他們走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要求的正確的人生路,對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有很大的利處的。
一、目前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教學的問題和現狀
傳統文化的核心也就是道德教育,思想觀念上包含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佛教文化等各個形式,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滲透傳統文化,可以很好地豐富課堂內容,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但是小學生也是思想不成熟的個體,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基礎階段,在這個時候如果老師進行很好的指導,很容易就讓他們形成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重視。但是實際上而言,很多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太過于注重教材,沒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充當主人公的角色。課堂過于枯燥無味,感覺每個教師的上課方式都一樣,過于公式化。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低,更不用說是融入傳統文化的教學了。其實要想真正地將傳統文化應用到教學當中,主要就是提升學生的語感,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1.學習氛圍的培養
要讓學生認知到傳統文化的必要性,才能便于培養他們的興趣。本來小學階段很多學生就沒有養成獨立自主學習的習慣,知識儲備量也不夠,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學會經常拓展,把傳統文化以一種情景的方式帶入課堂教學當中。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要一點一滴地滲透傳統文化,而不是一下子灌輸給他們,開始是欣賞,然后是分析,最后才是掌握。可以在課堂開始的前五分鐘,讓學生背詩詞或者說一些其他的傳統文化經典,通過誦讀提升他們的語感。再者,針對一些優秀古詩詞來說,在學生背誦的基礎上,能讓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多去體悟,感悟到古人是怎樣的想法,就會有學習的氛圍,然后漸漸的學生就會養成學習傳統文化的習慣。
2.課外閱讀的拓展
任何一門學科都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的40多分鐘,更多的是要學生學會課下自我總結,相互探討。為了更好地使傳統文化滲透進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平時的課余時間多讀一些傳統的經典名著,學習古人的一些精神,同時增加傳統文化知識,提高他們自身的素質。比如《弟子規》《三字經》等等,里面更多的是針對個人品行的修養指導,在學生的閱讀過程當中,可以糾正自己平時的一些錯誤,當然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一些經典是有難度的,特別是對于一些文言的形式來說,就更難以理解了,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的正確指導。
3.生活實踐中的運用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那么傳統文化的滲透也是一個持續的不間斷的學習過程,所謂“實踐出真知”,因此光靠書本上的知識肯定是不夠的,要讓學生真正理解透徹,就要把學習的基礎知識與實際的生活相聯系起來,運用到生活當中。比如課堂學習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要想真正理解,就需要學生在生活當中去踐行,進行課堂內外的結合。
三、結論
傳統文化本身就是很有內涵和底蘊的一種文化類型,學習傳統文化也就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并且懂得更多人生的道理,因此中國傳統文化非常值得繼承與發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入傳統文化,也有重要的意義,既可以促進學生個人的發展,也可以讓語文課堂的教學更加生動。因此傳統文化和小學語文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能夠很好地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晗.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翻轉課堂閱讀教學設計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2]吳晶晶.基于Android的小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研究與環境構建[D].重慶師范大學,2017.
[3]江莎莎.小學語文詩歌微課的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4]周麗園.“右腦開發理論”對小學語文學困生的影響[D].淮北師范大學,2017.
[5]劉婷.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研究[D].魯東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