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潔眉
摘 要:公民意識是每一個公民都應具備的基礎意識,在小學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盡早為學生樹立公民意識的雛形,使學生能夠通過接受教育成為具備社會責任感、集體主義精神、遵守社會規則的小公民。在具體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公民意識發展需要,為學生設置了視頻學習、材料學習、集體討論等學習活動,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公民意識。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公民意識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育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公民意識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為了盡早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的一員,使學生產生社會責任感,發展集體主義精神,養成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我們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采用視頻學習、材料學習以及集體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在接受教育后,形成了公民意識的雛形,為他們今后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以下根據具體教學情況,分別進行介紹。
一、利用視頻學習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社會責任感是公民意識的基礎,我們在小學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采取了視頻教學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通過觀看培養社會責任感的視頻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們在視頻教學的準備階段,通過互聯網為學生搜集了大量具有教育意義的視頻資源,之后結合課程需要,為學生剪輯成課堂教學視頻。這些課堂教學視頻,從國家、社會的角度反映了我國當代公民的社會責任,展示了新時代小學生身上所擔負的使命,使學生在觀看過后能夠主動地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擔負在肩頭。
例如我們根據中國的傳統歷史、傳統文化以及當今中國的發展,為學生搜集視頻資源,剪輯制作了教學視頻《我是中國小主人》。視頻中首先介紹我國自夏朝一直到清朝的傳統歷史,其間對我國古代燦爛的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的介紹。之后介紹了我國的國土面積、人口狀況、經濟發展質量等國情,讓學生對我國當代的國情進行全面了解。最后視頻中重點為學生介紹新時代的小學生身上肩負著怎樣的光榮使命,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與接班人,能夠自覺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明確了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的志向,有效培養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二、利用材料學習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集體主義精神是每一名中國公民必備的公民意識,我們在集體環境中成長、在集體環境中進步,充分體現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了培養學生盡早地形成集體主義精神,我們利用材料學習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使他們能夠認清自身與集體之間的關系,養成相信集體、擁護集體、依賴集體的集體主義精神。
在集體主義材料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為學生搜集了展現小學生與班集體關系的大量學習材料,讓學生站在自身的立場上,對這些材料展開閱讀學習。通過閱讀材料,學生明確了自身在班集體中要團結同學、尊敬師長,與教師和同學共同構建團結友愛的班集體。學生在進行了材料學習之后,將他們通過材料學習所獲得的收獲,實際運用到班集體建設當中,使集體主義的種子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為學生樹立了公民意識的基礎。
三、利用集體討論培養學生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
遵守社會規則是一名公民最基本的公民道德,我們為了發展學生的公民意識,在學習過程中以集體討論的形式,發展學生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使學生能夠了解基本的社會規則,并自覺地去遵守這些社會規則。學生通過這樣的教育,不僅能夠為他們樹立公民意識的基礎,而且對他們的現實生活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助力。另外,通過集體討論的過程能夠有效發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能夠養成公共參與意識的雛形。
例如,我們在對“小學生應該遵守的禮儀”的集體討論過程中,首先讓學生分別根據學生在校禮儀、家庭禮儀、公共禮儀等方面,介紹自己知道的小學生禮儀,之后組織學生根據具體的禮儀細節,結合自身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的遵守狀況進行討論。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分別結合自身實際,表明自己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對待這些禮儀的重視程度、運用方式以及自己還存在著哪些不足,使學生認識到了文明禮儀對于小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養成了遵守禮儀、遵守社會規則的良好意識。
又如,我們在對“交通規則學習”的集體討論過程中,首先為學生介紹了基礎的交通規則,之后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情況,討論自己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交通規則的遵守狀況。學生紛紛就自身日常的出行方式,討論自己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遵守交通規則的,比如家長按照交通規則開車,自己過馬路不闖紅燈等,體現出了小學生對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視。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生來說,公民意識就是養成社會責任感、發展集體主義精神、自覺遵守社會規則。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視頻學習、材料學習、集體討論等方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集體主義精神和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為學生發展公民意識奠定了基礎。學生獲得了公民意識的基礎,將會對他們今后的學習、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能夠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身在國家、社會中的地位,能夠使學生養成正確履行自身權利、義務的意識,最終培養學生成為一名具有健康思想的優秀公民。
參考文獻:
[1]李季.學校教育與公民意識培養[J].教育研究,1997(7):75-79.
[2]許耀桐.大力加強公民意識教育[J].求是,2009(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