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霞
摘 要:通常完美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不只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小學數學課堂要追求簡單教學并且切實有效,盡量使用簡單的教學方式讓教學內容不簡單,簡單明了的教學目標,能夠讓教師與學生都感受輕松的教學過程,簡單的教材內容要涵蓋豐富的數學本質,簡約的教學過程能夠讓真實的活動空間更加豐富,簡練的教學諺語可以活躍更加精彩的數學思維,達到課堂教學活動的不簡單。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目標;追求;失落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通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一個課時的時間往往不夠用,不得已課后壓堂才能達成教學任務;教材內容多、知識容量大,教學活動的節奏快,教學目標不清晰、構造雜亂、沒有層次感等等,認真思索這樣的現象,其最本質的原因是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的掌控能力不好,尚未真正掌握和理解數學學科的本質內涵,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要倡導簡約化的數學教學方式,這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最本質的追求。
一、簡約化數學課堂教學的內涵與特征
1.簡約化數學課堂教學的內涵
所謂的簡約化數學課堂教學法,指的是課堂教學中情境的創建、素材的選擇、活動的組織、架構的安排、多媒體工具的使用等教學要素的精準掌握和巧妙運用,讓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更加簡單明了、順暢、深刻,繼而達到課堂教學的優質與高效。數學知識本身就涵蓋著簡約的美感,數學公式、數學定理講究簡單明了,數學語言講究簡練,數學解題思路講究簡單清晰……倡導簡單化數學教學不是完全否定原有的教學,而是反思、整改、提高,讓其在教學活動當中除去繁冗、不再繁瑣,達到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狀況,簡約既是教學活動操作的主要形式,也是理想目標,更是一種教學的理念。
2.簡單化數學課堂教學的特征,首先教學目標簡單明了,擬定教學目標要遵循簡單明了,真實、容易達成,易于反饋,比如在教授認識負數的時候,教學目標可以這樣寫:在現實的生活情境當中初步認識負數,知道正數、負數的讀寫方式,理解零既不是正數,亦不是負數,正數是大于零的所有數,負數都小于零;能夠使用負數形式去表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簡單問題,并做出相應的解釋;經過使用正數與負數表示現實生活中帶有相反意義數量的過程,感受負數跟切實生活的息息相關;發揮學生合作溝通的能力,養成其學習數學學科的興趣與信心,這樣擬定的教學目標不但全面而且容易達成,每一個教學目標都非常具體、清晰可行,這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施教及師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其次,教學活動的內容,要結構精煉而且清晰;使用相互適合的學習內容,一定要能夠抓住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精簡與本質無關的內容,對其進行相應的組織,就會將一節課變得充實、簡約,卻也不失骨肉。因此,教師在實行教學活動之前,一定要事先吃透教材內容,認真地研究學生認知水平與心理的特點,掌控好教學活動的重點、難點與主干內容,根據教學主線逐漸進行,循序漸進,這樣的教學活動更加有層次感與結構感,教學活動的內容跟結構就會更加精煉與清晰,課堂教學中就會更具有動感與韻律,雖簡單卻又豐滿。在教學活動當中,要精心地創建情境,把整個教學的內容整合起來,讓教學內容的節奏更加簡單明了。課堂節奏松弛有度,課堂教學活動更簡單有效。再次,對教學活動進行相關調控時,要簡單、恰當且有效;簡約化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教師一定要認真思索并組織全面的教學內容預設,對現實的教學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做簡單有效的調控和指導,這樣才能讓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二、簡約化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對教師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1.教師一定要有簡約的意識
簡約意識不但要求教師對教學步驟、內容等進行簡單的取舍,而且要依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有效的提煉,摒棄繁冗無效的步驟與外在的浮華、熱鬧,有些教學內容是要進行重點講述和延展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簡單教學,但是教學結果不簡單。
2.教師要具備豐富的教學素養
簡約化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是學習數學的最本質的要求,它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素養,這樣才能對教材內容、體系和結構有整體上的合理掌控,真正地把教材理解清晰,將復雜深刻的教學內容用最簡潔精煉的方式展現給學生,讓課堂教學活動充滿濃厚的趣味,切實達成簡約卻又充實的課堂教學境界。
3.教師一定要準確掌控學生
想要達到簡約化的課堂教學成果,除了需要具備簡約意識與豐富的教學素養之外,還需要精準掌握學生知識水平與特征,從學生的視角去考量問題,分析和研究教材內容,依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知識水平決定如何教與教什么,將有限的課堂時間充分有效的利用起來,切實達成課堂教學的簡約和深刻。
總而言之,簡約化數學課堂教學模式,雖然簡約,但是絕不簡單,是形與神的結合,是一種全新的教學風格、理念與方式,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最本質的追求,教師要巧妙掌握這一理念,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切實達到提倡簡約、求真務實的教學境界之中。
參考文獻:
[1]蔡海燕.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初探[J].數學大世界(下旬版),2016(4).
[2]李余青.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