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金蘭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傳統的面授式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動手實踐操作,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老師要利用好實踐操作工具,不斷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提高,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動手實踐操作;有效性
在以往的觀念中,很多人都會認為數學是枯燥無味的,而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并不利于學生學習。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可塑性較強,所以小學數學教學應該是充滿趣味性的,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如何增加小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一系列抽象知識。在這個手腦并用的過程中,學生既能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又能更快地接受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數學課堂中進行動手實踐操作的意義
首先,通過動手實踐,學生可以更直觀地學習到一些抽象的模型,如三視圖,有助于學生后續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進行直觀的操作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正處在智力、體力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習慣,可以為將來的學習打好基礎。其次,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操作,學生可以掌握一些自然的規律和法則,同時也可以及時發現一些問題,這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把控,很好地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最后,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動手實踐操作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真正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種自主學習的觀念將會使學生終生受益。
二、動手實踐操作有效性的提高方式
1.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我們知道,老師在課堂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老師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所以,在課堂中,要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就數學課堂中動手實踐操作活動的開展而言,老師更應該履行好引導者的職責。
首先,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小學生身心發展不夠健全,班級中的學生個體差異也較大,這時需要老師加強引導,根據各個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進行教學,在進行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分組要注重學生能力之間的相互補充,對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及時進行回答。只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才能讓每個學生都從實踐中獲得收益。
其次,老師要注重與學生交流溝通的過程。在開展動手實踐教學模式的時候,學生可能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老師與學生進行溝通。在良好的溝通中學生可以獲得實踐經驗,還能增加實際操作的成就感。
最后,老師要在課堂中創造積極的學習氣氛,在積極的氣氛中,學生會對實踐項目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小學生在這個階段會喜歡模仿其他人,如果老師能在課堂中營造一種積極的學習氣氛,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學習任務。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歸根到底是針對學生展開的,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把課堂更多地交給學生自己。尤其是在進行動手實踐操作的教學過程中,更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開展實踐活動時,老師可以為學生分好小組,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和操作。在課堂中實際操作時,鼓勵學生去總結規律,積累經驗。在一堂課結束后,老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作業,例如,讓學生自己使用人民幣去購買商品,通過這種實踐方式,加深對于幣值和單位的理解。總之要把學生放在教學的第一位置,讓實踐課堂更加高效。
3.豐富課堂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多采用“老師講,學生聽”這種被動的教學方法,這種填鴨式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想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動手實踐活動,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教學方法,如創設情景法、小組討論法等,輔助老師開展教學工作。借助這些教學方法,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也有助于老師發現不同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閃光點和存在的問題。
三、提高動手實踐的有效性
要加強動手實踐的有效性,就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而學生在自己動手實踐中,對于一些操作的規律常常不會總結,這是缺乏語言組織能力的表現,為了提高動手實踐的有效性,老師要幫助學生總結規律,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過程中加深理解,提高動手實踐操作的有效性,盡一切可能為學生創造機會,積極培育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意識。
總之,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動手實踐活動,首先要認識實踐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以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前提,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不斷完善教學工作,最終完成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明.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實踐操作有效性的論述[J].學周刊,2018(11):84-85.
[2]祝秀琴.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實踐操作的有效性論述[J].學周刊,2017(6):115-116.
[3]楊新霞.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操作的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