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野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作文教學是其中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學生的作文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語文綜合能力,表達了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更加關注學生的寫作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革新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其通過大量閱讀來積累寫作素材,還要注重通過開展情境教學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思維,從而促進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斷提升。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程度不斷加深,教育事業的發展空間逐漸增大,然而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使得小學生對作文寫作產生畏懼,失去寫作興趣,作文水平始終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關系到學生的語言積累和運用,直接決定著學生的文化修養,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作文教學指導,運用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強化作文教學效果。
一、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寫作興趣
新課改的核心就是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狀態,有針對性地及時進行教學指導方式的調整。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人對某件事情充滿了興趣,那么他就會有著無盡的動力,會積極主動探索,并且這個過程還是歡樂有趣的。小學生身心成長尚處于初級階段,他們只會對那些新鮮有趣的事物充滿好奇心,所以教師要結合小學生這樣的年齡特征,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寫作中的樂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興趣。小學語文作文的寫作題材一般就是簡單的物、景、事、人等,比如在長春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春天在哪里”的作文教學中,就可以帶領學生來到戶外,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春姑娘”到來后萬物生機勃勃的景象,有春風、綠樹、嫩草、小花,還有潺潺的溪水等等,學生為這樣的景色所陶醉,對于春天這個季節自然地流露出一種熱愛的情感。此時,基于學生這樣濃厚的興趣,教師再讓學生進行作文的寫作,學生就會更加樂于完成,此時的寫作文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學習任務,而是很自然的情感抒發,最終的作文質量也會更高。
二、豐富文本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要想創作出一篇優秀的作文,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好詞匯、句子和故事等寫作素材的積累,需要將這些合理地優化整合到一起,但要想獲得這些豐富的寫作素材,必須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實現。教材上有著非常多的語言知識和素材,教師平時要加強生字詞、成語、名言、詩詞等基礎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中注重積累,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段進行摘抄和背誦。比如在學習《秋天來了》這一組課文時,就要注重分析作者都是從哪個角度來描寫秋天的,積累好的寫作詞句。除了課內閱讀以外,還要讓學生拓展課外閱讀,汲取更多的知識,開闊眼界。教師在平時要注重優秀課外書籍的推薦,比如在講解《孫悟空大鬧蟠桃會》以后,可以推薦閱讀《西游記》的兒童讀本,對孫悟空的形象加深認識,在作文中學會運用。再比如,在學習《平分生命》以后,可以閱讀更多關于人生情感的書籍,如《我有友情要出租》《向著明亮那方》等,豐富學生的情感認識,在以后的寫作中能夠讓作文富有更多的色彩。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要注重做好筆記積累,對優秀的內容進行摘錄,同時學生家長也應該參與進來鼓勵孩子閱讀,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創設教學情境,提升寫作思維
小學是對學生的基礎教育,此時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差,對于一些作文題目沒有很好的認識,不知道從何處下筆,腦海中沒有良好的構思,這直接導致他們在寫作文時總是東拼西湊,作文質量不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注重創設相應的情境,可以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啟發他們的寫作思維。比如在學習《桂林山水》課文以后,可以讓學生去描寫自己家鄉的景色,學生回到家鄉走入大自然,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景色,抒發熱愛之情,然后再分析自己的家鄉與文章中的景色都有哪些差異,家鄉的景色有哪些特點,圍繞這個進行作文的構思,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會更加有條理,敘述的也會更為全面生動。另外,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還要注重發揮小學生喜愛表演的熱情,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產生情感,例如在講解《盲人摸象》的時候,就可以將學生蒙上眼睛,去摸一件物體。每個人都會產生不一樣的理解,從而也就會對文章的道理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再把自己的感想寫出來,這樣就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寫出自己的真實情感,避免了無話可說的問題。
總之,小學生掌握良好的作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以后的語文學習和實際生活的交際表達都有著重要意義。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針對作文教學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探索更為有效的作文指導方法,在教學中不斷創新,相信只要學生對作文充滿興趣,積極主動地去積累、去感悟、去練習,就一定能夠實現作文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徐懷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1):58-59.
[2]仲丹.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讀書文摘,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