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國都
摘 要:微課教學是融先進信息科技及課程教學于一體的新型教學方式,因其突出的優勢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主要從微課的基本內涵入手,進一步分析了微課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優勢,以期更好地認識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提高微課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
關鍵詞:微課;農村小學;語文教學
一、微課的基本內涵
所謂的微課,即借助先進的信息科技,依靠視頻為介質,側重于課堂教學中的某一內容點抑或具體的教學程序而制作出的容量小、內容精練、重心突出的線上視頻課程資源。比起普通的課堂教學,微課僅僅就教學過程中的某個或多個具體的內容點展開詳細的剖析講授,一是摒棄了繁復的課程系統,二是缺乏明確化的育人對象,也正是因此,在很多人看來微課過于瑣碎,然而微課本身是具備系統性的。微課的主要特征:其一時限短小,正如“微”這一字的含義,課長通常集中于五到八分鐘左右,其二具體內容的精簡化,重點在于凸顯課堂教學的核心知識和疑難點,其三容量較小,最多幾十兆,便于傳輸,學生下載起來較為便捷,其四情境化,創設出一種真切的情境氛圍,學生能在形象化、細致化、趣味化的教學情境里強化學習能力。
二、微課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1.拓寬語文知識面
小學語文課本中囊括的知識較為有限,若是教學內容單純地依附于課本,則學生收獲的知識也不夠全面,因而借助微課添補一些同文章相關聯的書本外知識是極為關鍵的,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引導學生達成知識的合理化遷移和應用,可以借助微課讓學生經由形象直觀的畫面、動聽的樂曲及形形色色的資料,歡愉地掌握大量課外知識。例如,在學習《秦兵馬俑》這篇課文時,學生僅憑文字描述“一號坑上面,現在已經蓋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很難在腦海中構思出兵馬俑建筑群的宏偉壯觀,此時,教師便可以依靠微課以圖片、影像的形式為學生呈現出兵馬俑的動靜態形象及與兵馬俑相關的知識,比如修建歷史、年代背景、有關人物等等,將這些內容融于課文的講解中,深化學生的認知,教師還可以在微課中添加一些有關兵馬俑的詩文賞析,通過詩句的吟誦深化對兵馬俑的認知,讓學生在學習教材課文的同時,于潛濡默轉中涉獵到多元化的知識,豐富知識儲備。又比如:在引導學生進行具體漢字的剖析及書寫時,往往因為學生不能精準地熟悉各個漢字的構造特征,而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學生書寫、教師講解的難度,對于此狀況,依靠微課給學生呈現并還原出具體漢字的產生、演變、簡化過程,使學生更為直接地了解漢字字形的構造演變,深化了理解和印象,書寫起來自然更為容易。
2.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興趣
引導學生在潛濡默轉中具備優良的閱讀習慣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關鍵目標之一,興趣是指引孩子學習的最佳導師,有沒有帶著興趣去讀去想直接關系到研習成效的高低,小學生在個人情感上普遍呈現出易興奮、情緒化、易被浸染教化、情境性等系列特征。在教學中適時融入微課,可以將學生的情感由理性轉為感性,發散其思維、擴展其眼界、縮短認知過程,于閱讀中獲得美的體驗,調動閱讀積極性,繼而形成對閱讀內容的多元化領悟,比如說:在學習在《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時,農村小學生受條件限制大部分可能沒去過西沙群島,加之對西沙群島的了解極為有限,自然無法形成感性認識,對若是單純依靠教師枯燥的言語描述及課文文字的簡單讀閱難以調動學生對這片土地的喜愛之情,而利用微課,將西沙群島五光十色的海域、各形各色的巖石、魚群、貝殼、海鳥添加于課件當中,用影音播放出來,課件中除了奇幻美妙的影像風光還配上原文中生動的語言描述,色彩斑斕的海水起伏流動、三五成群的魚兒游來游去、各形各狀的貝殼遍布沙灘……形象的場景使學生仿若身臨其境,學生們頗受震撼,頻頻感慨:西山群島太美了,動物真多,物產真豐富……情感濃烈、興趣高昂,學習成效自然毋庸贅述。
3.學習靈活性的加強
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課堂授課方式,很多教師在實踐應用中僅僅將其限制于平時的課堂教學內,卻忽視了其高度靈敏便捷性的特征,微課本身占據的內存不大,便于下載傳遞,學生不論在課堂中抑或課堂外均可以適時觀摩學習,教師應當抓住這一優勢落實好微課教學事宜。比如,在新課程的預習中,教師可以把核心知識點、疑難點及相關案例制作為微課課件,讓學生提前自主預習了解一下,如此一來有助于學生深化對課堂授課內容的認知,事先消化吸收一定的課程內容,二來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緩解課堂教學的壓力感,使他們更具自信心。對于一些網絡條件較好的農村地區,教師也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將微課課件發布到班級網絡群組或發送給家長,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回看微課視頻,查漏補缺,鞏固所學知識。
參考文獻:
[1]黃廣國.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幾點思考[J].科技導刊,2017(12).
[2]鄧家瓊.淺談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優勢[J].課外語文,2016(6):158.
[3]繆彩紅.微課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中),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