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蘇婷
摘 要:本文從漢日量詞的類別、意義功能和特殊性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得出在不同文化環境和社會背景下,同根同源的漢日量詞(日語稱之為助數詞)存在諸多差異。針對這種差異,本文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促進對漢日量詞的了解與認識。
關鍵詞:漢語 日語 量詞 助數詞 比較
一、引言
漢語和日語之間存在諸多共性,日語中很多文字都來源于漢語,但兩者都有各自鮮明的民族特點。以漢日量詞為例,雖然兩者同源,但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差異。例如,在形容紙的數量時,漢語中常用量詞“張”,日語中用量詞“枚”;漢語中說“一只貓”,日語中則是“一匹の貓”。許多中國的日語學習者容易先入為主,以漢語量詞的觀念來學習日語量詞,從而引起許多誤解誤用。基于此,本文以較為常見且容易混淆的漢日量詞為主,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對其進行探討,以期對日語和漢語學習者重新認識量詞有所幫助。
二、量詞的概念與分類
(一)量詞的概念
漢語對量詞的研究由來已久。黎錦熙在《新著國語文法》中提到了“量詞”這一概念,并把量詞劃分在名詞類中定義為:“量詞就是表數量的名詞,添加在數詞之后,用來作所計數的事物之單位”。1961年,丁聲樹等人主編的《現代漢語語法講話》把量詞作為獨立的詞類進行分析。20世紀50年代,《“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簡述》(1954~1956年擬定)正式將量詞定義為:表示事物或動作的數量單位詞是量詞,并將量詞劃分為現代漢語11個詞類中的一個類別。
日語中稱量詞為“助數詞”或“類別詞”。池上禎造(1983)定義日語量詞為:“助數詞は、接辭の一つ。ひとつ·ふたり·みっか·四箱·五棟·六皿·七本·八軒·九冊·十首などのように數詞に付屬する接尾語を言う場合が多い。”(筆者譯:助數詞是接續詞的一種。多數情況下接續在例如ひとつ·ふたり·みっか·四箱·五棟·六皿·七本·八軒·九冊·十首等數詞后面做接尾語)。益岡隆志(1995)認為,助數詞分為“類別詞”與“單位詞”。“本、冊、枚”等根據所數對象的性質區別使用的叫“類別詞”,加在數詞后面表示量、次數、時間等各種單位的叫“單位詞”。為了讓讀者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漢日量詞的概念,筆者將中日兩國部分辭書中的量詞定義列成表格如下:
由上述內容可知,漢語量詞更具獨立性,已成為一項與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并列的詞類;日語量詞并不作為獨立成分,而是被定性為接尾詞、從屬構詞成分。由此可見,漢語和日語的量詞在兩國的語言體系中占據不同地位,漢語遠高于日語。
(二)量詞的分類
1.漢語量詞的分類
漢語中量詞有多種分類方式。各學者從不同角度,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對量詞進行分類。本文簡單列出幾位學者的漢語量詞分類觀點。
丁聲樹(1961)在《現代漢語語法講話》中將量詞分成四類。分別是:個體量詞、集體量詞、度量詞和臨時量詞。
朱德熙(1982)在《語法講義》中指出:“量詞是能夠放在數詞后面的粘著詞。量詞可以分成以下七類”。這七類量詞分別是:個體量詞、集合量詞、度量詞、臨時量詞、不定量詞、準量詞和動量詞。在此基礎上,他又把動量詞細分為專用的動量詞,借用名詞,重復動詞。
呂叔湘(1999)在《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中把量詞分為個體量詞、集合量詞、部分量詞、容器量詞、臨時量詞、度量量詞、自主量詞、動量詞、復合量詞。
劉月華等在(2001)《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增訂本中指出:“量詞是表示事物或動作數量。量詞分名量詞和動量詞兩大類。”其中,名量詞又被分為專用量詞和借用量詞、動量詞分為專用動量詞、借用動量詞。
以上各位學者對量詞的分類有部分名稱完全相同,但該名稱類別下包含的內容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同樣是動量詞,呂叔湘(1999)認為“次、趟、步、巴掌”等屬于動量詞。朱德熙(1982)認為:“動量詞常常放在動詞之后充任準賓語,表示動作的次數”,他把動量詞細分為三小類,①專用的動量詞如:“洗一下,去一趟”;②借用名詞如:“放一槍、看一眼”;③重復動詞如,“看一看,想一想,歇一歇”。劉月華等(2001)把動量詞分為專用動量詞和借用動量詞兩類,并在文中指出:“表示動作或變化次數的單位的量詞叫作動量詞。”由此可見,即使同一種類的量詞,內容也不完全相同。
2.日語量詞的分類
龜井真一郎,村木一至(1990)在《日本語助數詞の分析》中,根據量詞的意義動能將量詞分為表數量多少的量詞和表順序的量詞(“助數詞の意味機能を大別して1)多さをいう2)順序表を言うの二種類にわけた。”),并在此基礎上又把表數量多少的量詞細分為四小類:“ものの集まりの全體量、全體を構成している種類(例:種類、通り)、もののもつ屬性量(例:cm、)、行為の頻度(例:回、周り)”。
益岡隆志(1995)在《現代日語語法》中把量詞分為“類別詞”和“單位詞”,并把單位詞進一步細分為時間單位詞、時刻單位詞、日期單位詞、金額單位詞、次數單位詞、順序單位詞。
水口西光(2004)在《類別詞対照》中根據量詞所修飾名詞的性質把日語量詞分為三類:個別量詞、集合量詞、計量量詞。
飯田朝子(1999)在《日本語主要助數詞の意味と用法》中把量詞分為:以事物形狀為基礎的量詞(形狀に基づく主要助數詞)、修飾有生命的事物的量詞(有生類を數える助數詞)、修飾交通工具·機械類的量詞(乗り物?機械類を數える主要助數詞)、修飾行為·事件的量詞(行為·事象を數える主要助數詞)、修飾書籍·書卷的量詞(書物·書簡をを數える主要助數詞)、其他量詞(その他の重要助數詞)。
通過對比發現,日語量詞的分類標準和漢語完全不同。漢語量詞分類由量詞本身的屬性和特征決定,日語量詞的分類是依據其修飾對象的性質和類別,這也體現了中日學者對量詞考察的角度和標準不同,漢語對量詞的分類注重綜合性,缺乏具體性,而日語量詞的分類卻恰恰相反,更關注量詞的具體分類,缺乏綜合性考察。
三、量詞的位置
(一)修飾名詞
量詞修飾名詞時,漢語中多數情況量詞放在名詞前面,如口語中常說的“我買了一本書”“我吃了一個蘋果”等等。
(1)午飯鈴聲剛剛響過,從一排排高低錯落的石窯洞里,就跑出來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路遙《平凡的世界》)
(2)先生,我們那地方,曾有一個古老的風氣,生下孩子,好以身體部位和人體器官命名。(莫言《蛙》)
例句中的量詞“一排排”“一群一伙”“一個”分別放在名詞“石窯洞”“男男女女”“風氣”的前面,起到修飾該名詞的作用。我們口語中還有“蘋果吃了一個梨吃了倆”“書買了一本”的說法,此時量詞放在名詞之后,順序的改變使得該名詞有被著重強調數量的含義。例如:
(3)每月工錢五百文。(魯迅《祝福》)
(4)還有水費十元,衛生費十元,共計月租二百七十元。(余華《寂寞如賊》)
例文為了強調“工錢”“水費”“衛生費”,把“五百文”“十元”放在后面。同樣,日語量詞既可以位于名詞之前也可以位于名詞之后,如“三本書”和“五支鉛筆”既可以用“三冊の本”“五本の鉛筆”的形式來表達,也可以表述為“本三冊”“鉛筆五本”。但需要注意的是,日語量詞后面不能直接接名詞,兩者之間必須加日語格助詞“の”。
(二)修飾動詞
(5)小喬臉上的紅暈一點一點黯淡下來。(孔捷生《因為有了她》)
(6)鄒河用匙把豆腐腦切成一片一片的。(余華《寂寞如賊》)
量詞除了修飾名詞之外,也可以修飾動詞。例句中量詞“一點一點”位于動詞“黯淡”前面,表示“紅暈黯淡”這一動作或作用發生時的狀態。“一片一片”位于動詞“切”的后面,表示“切豆腐腦”這一動作或作用的結果。日語量詞修飾動詞,通常情況下量詞只能放在動詞前面,并且兩者之間一般要加上格助詞如“へ、を、が”等。例如:
(7)四十歳を過ぎると、女たちは焦り出す。(層野綾子《鮭の上る川》)
(8)二階へお上がりになるのよ。(有吉佐和子《地唄》)
四、量詞的功能
(一)計量功能
量詞的計量功能是量詞的基本功能,主要用來表示事物或動作行為的數量。漢日量詞都有計量功能。例如:漢語量詞中的“斤、頭、對、雙、匹”等;日語量詞中“つ、り”等和語量詞,“個、雙、對、匹”等漢語類量詞,“キロ(千米)、メートル(米)、ページ(頁)、グラム(克)”等外來語類量詞。
(二)替代功能
量詞的替代功能指的是用量詞直接替代前面出現的事物,漢語中多用于替代前文中提到的名詞。日語量詞這一功能雖不常見但也存在,一般出現于慣用表達中。例如:日本人在工作結束以后,向同事發出“一杯飲みに行こう”的邀請,任何日本人都能領悟到這里的「一杯」指的不是茶或者咖啡等別的飲料,而是特指酒。這和漢語中人們日常生活中說的“上我家喝兩口”中的“喝兩口”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句話中的“兩口”也是“酒”的意思。
(三)附帶功能
飯田朝子在《數え方の辭典》(2004)里提到:“話し手が數える対象をどのように捉えているかを映し出す“鏡”のような役割がある”。(筆者譯:量詞如同“鏡子”一般,能夠反映出說話人如何看待他所計算的對象)。量詞修飾某一事物時,都會附帶該事物的形象特征,或者附帶說話者的主觀意識等。這使得事物的形象更加生動,說話者的情緒更加飽滿。量詞的附帶功能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附帶形象
何杰(2000)指出:量詞可以利用個體量詞和客觀實物的相似性,描繪出客觀事物的外部特征。人們在描述事物時,通過不同的量詞搭配可以使得事物的形態樣貌變得栩栩如生。例如:“絲絲細雨”的“絲”,“一帶山川”的“帶”都是利用了量詞和它所修飾事物的相似性,和所修飾事物的整體特征做類比,使得“細雨”和“山川”的外部特征更加生動形象。日語中也是如此,例如“薬一剤(粉末·散剤)/薬一粒(錠剤·丸薬)/薬一滴(水薬)”,這里對“薬”這一事物使用了三種量詞進行修飾,每一種量詞都和其修飾的對象具有相似性,從所用量詞很容易聯想到的“薬”形態,“劑”多為粉末散裝藥品,“粒”多為藥丸,“滴”則是水狀藥品。
另外,利用量詞與客觀事物的關聯性能夠描繪客觀事物的部分特征,突出該事物的形象色彩。例如:“一尾魚”“一頭牛”,量詞“尾”和“頭”都是利用其所修飾的事物(魚、牛)的一部分來表示該事物的整體形象。同樣的,日語量詞如“一管の笛”“椅子五腳”,量詞“管”和“腳”原義分別為中空的圓柱形棒體和計數椅子等有腿器具的量詞。兩個量詞都和其所修飾的對象(笛、椅子)部分特征相關聯,突出了被修飾對象的形象色彩。
2.附帶情感
人們在使用量詞修飾某一事物時,包含了一定的情感意義。這一情感含義體現了人們對該事物的主觀評價。最常見的是包含隨意之情的量詞“個”,當說話人情緒放松隨意時,不會特意選擇與人、物相搭配的量詞,常常用“個”來修飾各類對象,例如“一個人”“一個蘋果”“一個教室”等;當帶有尊敬、贊美的心情時,人們往往會選擇“位、員、名”等量詞,如“那是一名優秀的教師、這是一員勇猛大將”,日語中表達尊敬,贊美之情的量詞如:“方、柱、様”,有“お~方、二柱の神、各位様”等表達;包含厭惡、反感之情的漢語量詞如:“窩、幫、伙、股”等,常用于形容“一窩賊、一幫烏合之眾”等;帶有鄭重情緒的漢語量詞如:“尊、幢”,“一尊佛像、一幢房屋”;日本在播報新聞時,提到一般住宅的數量時多使用“戸(こ)”,提到受災房屋住宅時一般改用“棟(むね)”,受災住宅恢復時又重新使用“戸(こ)”,從量詞的變化可以體現說話人主觀的受災意識;附帶珍惜之情的漢語量詞:“捧、顆、株、束”等,日語量詞則有:“見臺、一基”等,日本在形容文化遺產時往往不用“臺”而用量詞“基”,這也側面體現了量詞中所包含的珍惜之情;帶有輕視含義的漢語量詞:“撮、捏”等,日語量詞例如:“握り”“一握りの敵”(一小撮敵人)。
3.附帶色彩
1)書面色彩
漢日語中有很多量詞帶有文學色彩。例如:漢語“幾貫錢,一樽酒,千鈞力,萬乘國,酒過三巡”等文言文中的量詞“貫、樽、鈞、乘、巡”,日語“鎧一領、冑一刎、弓一張、袴一下り”等古典用語中的量詞“領、刎、張”;現代的文章用語:“一幢別墅,一叢青草,一絲希望,一抹斜陽”中的“幢、叢、絲、抹”等;日語中也有些量詞是學術用語量詞:“”魚一體、昆蟲一頭、鈴蟲の一振り”中的量詞“體、振り”等;還有一些帶有官方色彩的量詞如:“一任縣官,一所學校,一戶人家,一步機槍”中的“任、所、戶、步”;以及隨著時代發展在科技文中出現的許多新量詞:“一飛秒、一法拉、十安培、五歐姆”等。
2)口語色彩
漢日語中帶有口語色彩的量詞也有很多。例如:漢語中“一茬接一茬的韭菜,一溜小跑,一摞舊書,苦了半輩子”等口語表達中的量詞:“茬、溜、摞、輩子”。日語中也有與書面用語相對應的口語化量詞:如和“一振り”相對應的“一聲”,和“一服”相對應的“一杯”。
五、漢日量詞的特殊用法
(一)特定條件下,漢語量詞可以省略,以“數詞+名詞”的形式出現,但包含量詞的意義。這類用法多見于成語中。比如我們經常說的“三頭六臂”“三顧茅廬”“七嘴八舌”等。這些成語中雖然省略了量詞但包含量詞的含義。(注意:“三頭六臂”中的“頭”在這里是名詞性質的“頭”。)
(二)漢語的數詞和量詞之間可以添加形容詞。例如,我們口語中常說的“一大瓶啤酒、一長串字符”等句子中的形容詞“長、大”。漢語量詞可以直接接在“這、那、哪”等指示代詞后面,例如“這個、那頭、哪位”等。但是在日語中形容詞和指示代詞后面不能接續量詞。日語在表達“這個、哪位”時有其固定表達如:“この、どちら”。
(三)日漢量詞中有部分量詞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屬于該民族特有的量詞,兩者完全不同,即使相同但也不屬于量詞范圍。但一般能找到相互對應的表達。
(四)日語量詞一般跟在表示數詞后面構成數量詞,不能做獨立詞匯單獨使用。但是,漢語中量詞和數詞屬于兩種完全獨立的詞類,量詞可以單獨使用。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說的“炒盤菜、唱首歌”等,日語中則沒有此類表達。
(五)在日語中量詞與數詞結合時經常會發生音變,比如十艘(じっそう)八キロ(はっキロ),數詞發生了音變;三分(さんぶん)、三杯(さんばい)、三匹(さんびき)、三本(さんぼん),量詞接在數詞“三”后面時,量詞發生了音變;八遍(はっべん)、十匹(じゅっぴき)、百歩(ひゃっぽ),數詞量詞兩者都發生音變。
六、結語
量詞是日漢語言對比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從量詞定義、分類、意義功能、特殊用法等角度對漢日量詞進行分析比較,結果表明:中日量詞有共性也有差異。漢日量詞的意義功能如附帶形象和附帶情感方面存在相似之處,但在定義及分類方法方面又存在差異。因此,要想更好地掌握量詞的用法,首先,必須正確理解量詞的意義和分類。其次,不能局限于單個量詞意義和用法,要把握其整體的功能及其引申含義。今后,筆者想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漢日量詞的差異對漢日翻譯產生的影響,為外語學習者更好地學習和使用量詞提供幫助。
注釋:
①表1中的參考辭典均為電子版辭典。
參考文獻:
[1]丁聲樹.現代漢語語法講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68-174.
[2]何杰.現代漢語量詞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72-93.
[3]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48-149.
[4]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漢語編輯室.“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簡述[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8-9.
[5]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14-15.
[6]劉月華.潘文娛.胡.實用現代漢語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29-136.
[7]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48-51.
[8]池上禎造.日本文法大辭典[M].東京:明治書院,1983,331-332.
[9]飯田朝子.日本語主要助數詞の意味と用法[D].東京:東京大學博士論文,1999,133-249.
[10]飯田朝子.數え方の辭典[M].東京:小學館,2004,1-2.
[11]水口西光.類別詞対照[M].東京:小學館,2004,61-77.
[12]亀井真一郎.村木一至.日本語助數詞の分析[M].東京:全國大會講演論文集,1990,155-156.
[13]益岡隆志.田窪行則.現代日語語法[M].梁傳寶譯.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