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玉明
摘 要 2018年8月20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8.02億,上半年新增網民2 968萬人,較2017年末增加3.8%,互聯網普及率達57.7%。中國網民規模首次突破8億人(摘自中財網)。全媒體時代,隨著各種不同渠道海量信息的傳輸,受眾接收信息的口味必定變得多樣化,變得更加挑剔。全媒體時代現場報道則面臨著新機遇、新需求。
關鍵詞 全媒體生態;創新思維;新技術;受眾思維;全能型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3-0027-02
如今,互聯網環境越來越繁榮,中國的新媒體環境也越發多樣,這大大影響了人們對事物的認知,也對媒體傳遞信息的方式帶來了革命式的影響[ 1 ]。
所謂全媒體,就是運用所有媒體手段和平臺組合而成的一個大的報道體系,其信息的源頭是多元化的,傳播的終點也是多元化的[2]。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大眾傳播的方式多樣化,傳統媒體不斷與各種新媒體相融合。這種融合隨著科技發展還將進一步深化。
于是,媒介融合成為繼信息社會、后工業社會后傳播研究的一個新的熱點。全媒體包含了所有單一媒體形式載體的總和,包括報紙、電視、網絡、廣播、電影等。同時,全媒體也代表著各種形態和各種功用的媒體相互融合、互動的成果及趨勢。
1 全媒體生態體系下的現場直播報道
在全媒體時代,傳統電視媒體的壟斷地位不斷的受到挑戰,傳統電視需要不斷優化自己的生態體系,發揮優勢特長,采取有效措施不斷轉型升級[ 3 ]。
雖然在全媒體時代,市民在家里打開電視看直播的機會少了,但是全媒體卻使得電視媒體有了更大的延伸空間,現場直播報道可以深入到更多樣化的空間,報道送達率反而更高。如今每一家傳統電視媒體,也都開發了自己的新媒體,比如網站、手機App,微信公眾號。
目前,不少傳統電視媒體的新媒體還略顯保守和封閉。在未來,各家媒體勢必要進行更大范圍的融合。試想一下,當一個新聞現場正在發生時,記者的現場直播報道可以適時通過電視、廣播、網絡、手機微信等各種渠道傳達給受眾。那么無論受眾通過哪種方式收聽收看,都可以使現場直播報道,與觀眾零距離接觸。
此外,眾所周知,傳統電視媒體的現場直播,只有將直播車開到現場,信號進行連接之后才能開始直播,這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相對于瞬息萬變的新聞事件來說,無疑會錯過精彩畫面。而如今,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和互聯網高速無線網絡的普遍推廣,新聞現場無處不在。
更為重要的是,傳統電視媒體的現場直播沒有觀眾反饋和互動的渠道,是單向傳播。電視播出什么觀眾就得收看什么沒有反饋的渠道,而現在的全媒體時代,觀眾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網絡等方式進行互動,提高參與感,使得傳播的質量和效率大大提升。
2 幾種新型的現場報道方式
2.1 網絡直播
隨著互聯網的提速,如今無論是傳統的電視臺、報社,還是新型的媒體中心,都熱衷于網絡直播。比如,筆者就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媒體中心做過兩場這類直播報道,一場是現場報道位于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另一場是探討5G時代的智能制造工廠新變化。兩場直播報道都持續了40多分鐘,對于記者來說,如何精彩的將整場報道呈現給觀眾,這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如今有不少媒體通過網絡直播獲取可觀的市場收益。比如南方報業集團旗下的“南方+”,就經常為企事業單位進行事件類的全程直播,以達到廣告宣傳的目的。這類直播因為持續時間長,贏得點擊量的機會比較大,也受到廣告客戶的熱衷。但是,網絡直播的弱點也非常明顯,那就是很容易陷入內容拖沓、亮點不明顯、傳播質量較低的境地。
在這種報道形式中,出鏡記者的風格和水平則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開通網絡互動平臺、并設置一些有趣的環節也非常的重要。如何用輕松愉悅,巧妙的方式留住受眾?如何用自己的知識儲備、思維方式和寬闊的維度來讓觀眾從中受益?又如何用自己的個人魅力來吸引受眾,與受眾零距離交流?這些都要求記者具有更高的素質。與此同時,開通網絡互動平臺、并設置一些有趣的環節也非常的重要,比如受眾話題討論平臺、有獎問答、幸運抽獎等,提高觀眾的參與興趣,這些都非常重要。
2.2 “穿越式”“一鏡到底”
這是對傳統電視媒體拍攝現場報道時用到的新花樣的比喻說法。最早源于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中,由主持人歐陽夏丹在“實景”現場中做“虛擬”主持,歐陽夏丹穿著同一套衣服,在后期技術的支持下,任意穿越任何地點,完成了“一帶一路”高大主題的一鏡到底全新展示。一時之間,該報道手法在全國媒體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不少媒體紛紛效仿。
?“一鏡到底”是電影中多見的長鏡頭拍攝手法與普通的多鏡頭拼接不同的是,他需要用攝像機進行不間斷的完整記錄。對于編導、攝像、制作等各個崗位而言,都提出了高要求;對于出鏡記者而言,更需要有宏觀的整體的編導思維。
不少的地市媒體都紛紛在采用“穿越式一鏡到底”報道方式,甚至新花樣新技巧頻出,但是要真正將技術應用到爐火純青,還是需要更多的實踐和探索,也需要更加高素質的人才和團隊。
2.3 H5“游戲式”現場報道
H5是一系列制作網頁互動效果的技術集合,即H5就是移動端的Web頁面。2017年的全國兩會報道中,傳統媒體表現十分驚艷。
這期間,我們傳統電視媒體圈里面都在轉發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兩會報道H5鏈接,央廣主播朋友圈系列H5也給大家帶來全新的兩會報道方式。包括《央廣主播朋友圈里都有啥?》《@你央廣主播王小藝的朋友圈又更新啦》等場景。
在朋友圈里,只需要點擊鏈接進入頁面,央廣美女主播王小藝就出現了,她站在朋友圈里面,以口播解讀和肢體動作的形式報道兩會,整個過程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王小藝點擊朋友圈圖片進行放大時,與用戶自己點擊圖片放大的效果是一樣的,讓觀眾好像是一邊刷朋友圈一邊看兩會。視頻中還內置了表情包,小視頻等,形式豐富多彩[ 4 ]。這項推陳出新的報道方式,當時也引來了不少媒體的紛紛效仿。
當時,筆者所在的東莞廣播電視臺新媒體中心也用這種方式,報道“一把手”訪談系列報道,通過這樣的報道方式,讓本來嚴肅的話題變得輕松,本來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點擊量自然也大幅上漲。
當然,H5制作要形成常態化,還需要打造專業的隊伍不斷開發新的方式,降低制作成本,才會越來越有生命力。
這種報道方式是結合新技術,結合受眾的口味所推出來的一種創新。在全媒體時代,媒體人需要讓思維方式轉型升級,不斷借助全新的技術平臺,探索新穎的報道手法,站在時代的前沿,站在受眾的立場上,讓現場報道與時俱進,轉型升級。
3 出鏡記者如何適應全媒體時代的工作新模式
全媒體時代強調多種媒介形式的有機融合,作為傳統媒體的新聞記者,也要將舊思維“格式化”,迎來互聯網時代的新思維。
在一些傳統媒體中,還停留在“出鏡記者只需要形象好、普通話標準”就能勝任的評價標準中。而全媒體時代,出鏡記者需要變成能夠“多棲作戰”的全媒體人才。出鏡記者不僅需要是能用良好的形象和標準的普通話吸引受眾的媒介,更需要具備深厚的功底、良好的語言文字組織能力、寬廣的知識面、靈活應變的現場把控能力、活躍的思維、和高智商高情商,做新聞現場合格的主人。
與此同時,出鏡記者也需要具備拍攝者、制作者的思維和實操能力,做到將各個環節融會貫通。這就要求傳統媒體記者,要樹立全能型記者角色的意識,練就全能型記者的能力。
4 綜述
新事物的誕生,新時代的到來,總會令人稍有不適,甚至略顯不安。要想在全媒體新生態新形勢下做好現場報道,我們需要勇敢的面對改革,轉變思維,更加強化自己的專業特長,和專業優勢,并想方設法用新技術、新平臺、新渠道,鞏固、強化、完善、提升優勢技能,力求在全媒體的舞臺上大顯身手,更好地做好我們的新聞報道工作。
參考文獻
[1]郜書鍇.全媒體:概念解析與理論重構[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2(2).
[2]彭蘭.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個關鍵變革[J].青年記者,2009(2月下).
[3]經雄達.全媒體時代的新聞現場直播[J]青年記者,2014(01).
[4]張宇.2017全國兩會報道大比拼 傳統媒體表現驚艷[EB/ OL].[2017-03-25].http://media.people.com.cn/ n1/2017/0325/c120837-2916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