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輝
摘 要:現階段,我國各城市的城市化進程和工業化進程的逐步推進,使得農村失地農民的數量逐年增加,而這些農民子女的教育問題逐漸受到社會大眾的關心。小學是數學學習的重要奠基時期,家校合作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將德育融入小學數學教育當中,幫助學生順利進行數學學習。以失地農民子女的小學數學為例,主要介紹了家校合作背景下在小學數學中融入德育的最重要價值,并就如何體現價值提出了一些見解。
關鍵詞:家校合作;小學數學;德育;失地農民子女
學生的教育不僅與學生個人息息相關,同樣與每個家庭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家校合作的教學模式能夠幫助農村子女進行良好思想觀念的創建和形成,其中農村失地農民子女的情況更為特殊,因此以此為例來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在家校合作背景下的德育融合進行論述。
一、家校合作背景下在小學數學中融入德育的重要價值
在我國應試教育背景下,對于我國小學生的德育重視程度較低,各學校雖有關于三好學生的評選,但其評定標準并不明確,對小學生的發展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同時家長的言行舉止對于小學生產生的影響更為深刻,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同時,應幫助家長了解自己在學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引導失地農民加入德育計劃當中,同時促進對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創建和培養。
二、如何在家校合作背景下在小學數學教育中融入德育
(一)加強溝通,提升雙方認知
農村農民在失去土地后,首先會進行戶籍的轉換,同時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普遍開始注重孩子的學習教育,但又不知從何入手,因此學校與家長間的溝通十分重要,教師與家長間的溝通渠道也亟須拓寬,以利于提升雙方對學生教育的共同認知。
多數家長受教育程度較低,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會有無力解決之感,特別是小學數學問題;同時,家長的部分不當行為會被學生進行模仿,從而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因此,首先教師應當幫助家長提升對孩子學習的關注度,使得家長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有一定的了解,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帶領學生將遇到的難題記錄在筆記本中,定期交由教師進行問題的解答;同時指導家長對經典數學故事和經典數學題目進行了解,通過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講解,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問題,與教師進行交流,逐步了解經典數學故事中蘊含的哲學道理。
相對于教師,家長更能夠對學生進行直觀的了解,幫助學生逐步接受數學品德教育,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良好的思想觀念和學習方式,為學生進行深入的數學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相較于其他基本學科具有較為抽象的特點,小學生進行理解較為困難,而部分失地農民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時容易產生自卑情緒,不愿與教師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逐漸堆積,進而產生自卑心理。
針對失地農民子女的自卑情緒,教師可挑選部分數學名家的勵志生活經歷,以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語言進行故事講述,或者在能力范圍內為學生選取有關的影視片段進行放映,在放映結束后抽取學生進行觀后感演講,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教師在一旁進行引導,使學生了解彼此間并不存在差距,放松農村失地子女的心情;同時教師應當時刻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態,在這一方式取得的效果不明顯時,教師應當及時告知學生家長,為家長提供部分勵志小故事,由家長或刻意或在不經意間修正學生的思想觀念,使得學生能夠擺脫自卑情緒的干擾,以輕松愉悅的心態融入班集體當中,跟隨教師的步伐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
數學具有枯燥難懂的學科特點,學生自卑情緒的出現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致命的打擊,因此幫助學生擺脫自卑情緒十分重要。著名數學家的生活經歷和家長的逐步引導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創建十分重要。教師在學校和家長在家中的雙重作用幫助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擺正心態,順利進行數學學習。
(三)定期舉辦講座,改變家長觀念
部分農民具有“學生一定要聽教師的話,教師說的都是對的”的思想觀念,這就導致學生與教師角色關系的不對等,學生難以與教師進行良好的溝通,而家長無法得知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否適合學生。
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可定期舉辦講座,將學校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告知家長,幫助家長了解教師的教學是否適合學生,并在講座結束后安排家長與教師進行交流,互相溝通彼此的想法,有條件的學校還可創建講座反饋網站,學生家長將自己的想法錄入到網站當中,便于教授過程中進行集中處理,如學生在接受數學教學時認為知識過于抽象,教師的講述過于簡單,能否輔以視頻或課件對知識進行詳細講解;學生在這一章數學知識學習當中有問題,教師未能及時進行解決,教師能否進行解決等問題,幫助教師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進行了解,并及時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使數學教學能夠被學生接受。
社會的不斷發展催生了失地農民子女這一特殊群體,這一群體的教育問題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教師可通過加強溝通,提升雙方認知;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定期舉辦講座,改變家長觀念等方式實現家校合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德育。
參考文獻:
[1]張學敏.小學數學潛能生轉化中的家校合作[J].中國校外教育,2018(4):13-14.
[2]張潔.農村寄宿制中小學家校合作的困境與破解路徑[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8:20-24.
[3]盧俊勇,陶青.農村學校中的家校合作:本質、意義與策略: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經驗與學校經驗的統一[J].現代教育管理,2018:12-16.
注:本文系市級課題《家校合作下失地農民子女的德育途徑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項目編號為HJG1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