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標和教育體制改革的大形勢下,吹響了構建高效課堂的號角,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在初中的素質教育中,思想品德課程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影響著學生思想道德修養,還對學生在思想道德知識的認識上的全面提升有一定的影響。在另一方面,學好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促進初中生的正確三觀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發展。綜合分析,對本課題進行探索分析是尤為重要的。
關鍵詞:初中;高效課堂;思想品德;合作教學
引言:
初中生正處于花季年齡,對世界的認知也處于初級階段,對各項事物的認知并不全面,在此時其想象力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具有靈動活潑性。初中思想政治理論性還是比較強,但教育改革的新課程理念要求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育突出實踐性,而不允許采用單一的“滿堂灌”和“一言堂”。因為機械的教學模式對于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作用。研究表明,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的課堂中,教師應大膽革新,創新方法,活躍氛圍,提升學生積極性,努力構建高效的課堂。
一、重要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是初中生基礎教育課程之一,對于正確培養初中生的人生觀念和健全人格尤為重要。而初中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青少年作為未來社會的希望與棟梁,更是國家和社會的希望,也是抵制現代社會中道德滑坡的中流砥柱[1]。思想品德學科,可以告訴初中生以后要追求的目標,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價值,要做一個怎樣的人,學習是為了什么等等這些有深度的問題。學習思想品德可以教會學生要熱愛生命,熱愛集體,熱愛自己,熱愛國家,熱愛和平,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因而,加強青少年尤其是初中生的品德培養更是迫在眉睫。端正的思想品德是一個人更是初中生所應具備的基本的做人準則和行為規范,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
二、具體方法
(一)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初中的思想政治常常由于理論性較強,知識點分散,難免過于枯燥無味。考試不僅必須要考察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學生的理論分析能力是考試側重考查的。因此,僅僅要求學生會背書本上的知識,在現在的教學課堂中已經不再適用了。作為教師,應該要因材施教,學會去知道學生自主思考,舉一反三,把所學過的知識應用于實踐,更要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身為新時代的教師,更應該與時俱進,對中國傳統的“尊師重教”理論應當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應當認清楚自己的角色并且扮演好這個角色。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作為教師,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盡職盡責,從而與學生之間形成融洽、和諧、平等的關系,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知道并且明白,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只有有了融洽的師生關系和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也能進一步的推動高效課堂的有效實施[3]。
(二)高效運用多媒體,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在教學《南京大屠殺》一課的時候,不要選擇僅僅照著書本上的圖文內容進行講課。教師應該高效利用多媒體設備,可下載相關的視頻進行播放,或者把有關圖文在多媒體上進行展示。這樣一來,學生們可以獲得強烈的情感共鳴,最真切地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才能夠真正的銘記國恥,不忘國恥。多媒體不僅深受學生喜愛,也大大的把教師的雙手叢粉筆中解放出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學生對新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理,在初中階段,多媒體對于他們還比較新奇。在傳統的“滿堂灌”課堂中,初中學生容易感覺到枯燥乏味,從而昏昏欲睡,不能夠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課堂的高效學習之中。因此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不斷革新教育手段,豐富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更為便捷的學習渠道和載體。隨著信息技術與教學的不斷融合,多媒體教學手段逐步走入了初中政治課堂。多媒體以其便捷的操作方式、圖文聲像并茂的呈現方式,為傳統課堂提供了有益的補充。
(三)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初中學生的探究意識弱,老師教什么就學什么,沒有自主能力,也不需要自主能力,總是被教師牽著走。改革后,教師在課堂上要想辦法激發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之下,將所學知識用于實踐,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向老師提問,培養學生在重點和難點處提問的習慣,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多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內化知識[4]。
(四)總結歸納,建立知識體系
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正確培養初中生的認知觀念和健全人格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對初中生來說,思想品德課程中的理論知識點雜亂無章,并非如數學學科中的公式、定理一般可以系統的去記憶,而是需要理解性記憶和體會性記憶,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立足教材內容,與學生個性特點相結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這個輔助工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決不能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深刻體會溫故而知新的道理,只有親身體會,才能印象深刻,使學生在平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愉悅的掌握知識,并且建立起學生本身的知識體系并學以致用,健全人格,規正思想,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成長為國家當下所需要的棟梁之材。
三、結束語
隨著本人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深入研究,我對該課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緩,任重而道遠。單單就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而言,應該為為教師提供初中生因材施教方面的服務,讓學生更加富有活力與興趣,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的熱潮中去。教師應該盡可能的創造機會,培養和規正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認識,及時引導,撥亂反正。
參考文獻:
[1]郭一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基于教學結構優化的探討[J].文理導航,2017(16):98-98.
[2]李光霞.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構建小組合作高效課堂模式[J].學周刊,2018(8):75-76.
[3]曹會.基于多樣化教學方法下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00138-00138.
[4]馬三成.淺議新課程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教學改革[J].高考,2017(33):33-33.
作者簡介:
楊秀政(1975.10—),男,漢族,貴州黔西南安龍人,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篤山鎮民族中學,中小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