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元
摘要:隨著計算機在生活領域的逐步深入,計算機輔助教學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關注和使用。尤其是大量便捷的資料查詢、最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成為教師教學研究的最得力的助手。多媒體技術教學尤其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被越來越多的使用,也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關鍵詞:計算機多媒體;小學語文;運用
一、 計算機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1 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長期的傳統語文教學中,單一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使無數的同仁深感乏術,而自從計算機多媒體等先進的現代教育手段走進課堂,就好像給原本沉寂的課堂注入了一劑興奮劑、強心針,學生學習、思考、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被瞬間調動了起來。例如:在教學《在山的那邊》一課時,首先,教師在導語中這樣說:“通過預習,大家知道山的那邊是什么?”學生答:“大海。”教師又問:“你們見過大海嗎?”學生回答:“沒有。”有的學生回答:“在電視上見過。”于是教師說:“那今天我們就到山的那一邊去看看大海,好嗎?”學生極其興奮地齊聲回答:“好!”,接著音響里傳出了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海風呼嘯的聲音、海鳥的叫聲……之后,屏幕上漸漸地映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大海圖片,并配上了《海之詩》的樂曲。學生們哪里上過這樣的語文課,一個個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完全沉醉于大海的魅力之中。整節課,學生們個個神情專注、思維活躍,不但教學任務圓滿完成,而且教學效果也非常理想。
2 創設問題情境,實現學習自主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問。提問是傳統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然而,課堂提問只能照顧到個別學生,不利于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作用及網絡交流工具解決了這個問題。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性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教學《頤和園》一課時,給足學生學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學。首先利用計算機網絡傳送給學生學習提示,讓他們在濃厚的興趣驅使下邊讀邊思,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這里,選擇同一自然段學習的學生可以圍繞自己所提出的問題進行交流。于是,電腦界面上一下子便出現了許多問題:“頤和園長廊的特點是什么?”“長廊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說明了什么?”“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表達了什么信息?”學生在各自的電腦上你問我答,各抒己見。而更為精彩的是,學生一旦都參與了學習,成了學習的主人,求索的思維便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頤和園是哪一年建造的?”“是誰建造的?”同學們紛紛點擊視頻資料來滿足各種各樣的疑問,大膽設疑,積極求證,他們興趣盎然的流連其中,課堂教學高潮迭起。
3 運用多媒體,發展思維
培養學生的思維必須貫穿于語言訓練之中。但小學生的思維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沒有外界媒體的刺激、啟迪,他們思考問題時,經常出現思維障礙,有時還會出現思維不完整現象。使用多媒體的刺激引導,會啟開學生思維閘門,收到豁然開朗的效果。如《觸摸春天》一文中學生對“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這一句很難理解,于是我在教完全文后出示自制的網頁,讓學生觀看我搜集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并配上音樂《感恩的心》,讓學生通過視覺的觀看、聽覺的沖擊、心靈的震撼。從而明白:他們雖然是殘疾人,但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創造了奇跡, 他們有生活在這個世界的權利,他們應該受到人們的尊重,我們作為健康人,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更好地為他人服務。
4 激發入情入境的情感朗讀
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鳴的作用。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指導朗讀,在情感的調動、情境的營造、意境的復現都難以調動學生入情入境。多媒體可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里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例如《江南》一課,為使學生感受江南的美景,可以利用多媒體放映江南水鄉江水如藍,清可見底,碧綠的荷花襯著嬌艷的荷花,一群群魚兒在水中快樂嬉戲的動人美景,使小朋友真正體會到江南的“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這種美景中坐著小船,采著蓮蓬,多像在一幅畫中游覽。在這種情景的感染下,學生們都能把這篇課文讀得響亮而富有情趣。
5 化抽象為形象,突出教學重難點
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盡管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還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利用多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從而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例如,《豐碑》一課,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揭題后,教師提問:豐碑什么意思?課文中的豐碑指什么?(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接著多媒體演示:大雪紛飛,在一棵大樹下,軍需處長被大雪覆蓋著,如一座晶瑩的豐碑。教師啟發學生:軍需處長怎么會凍死的?在凍死前是怎樣的情形呢?導入重點段第三段的學習。多媒體演示:畫面漸漸清晰,出現了老戰士的形象,他凍僵了……導入第七節的學習,教師著重引導學生觀察軍需處長的表情、動作、穿著等,使學生了解軍需處長是被嚴寒凍死的。接著,教師通過富有感情的范讀,引導學生思考:軍需處長為什么會凍死的?學生通過朗讀分析理解軍需處長的一心為公,毫不利己的高貴品質。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這種精神,可用多媒體把兩個畫面結合起來:老戰士凍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蓋住他的身軀,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運用多媒體,通過兩個場景的對比,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學生從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產生“情”的沖動,并且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含義,突破了難點。
二、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充分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有助于學校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有助于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提高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彥鑫.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報告》2015年第6期
[2]黃孌.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