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孫賓
摘要:紅色文化現場教學具有親近觀眾的特點,具有形式生動的特色。探索出具有特色的黨性教育模式,使得紅色文化在教學過程中得以更好地傳承與發展。通過研究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的現場教學效果,使之在紅色文化的教育和傳播中發揮出獨特的作用。
關鍵詞:紅色文化;現場教學;教學效果
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紅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并對紅色旅游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習總書記指出,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1]。南湖革命紀念館不僅是一種旅游產品,也充滿了教育的內涵。紀念館通過現場教學的方式,具有資政育人功能,既突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又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紅色旅游具體上升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戰略高度[2]。
1.概述南湖革命紀念館的現場教學
紀念館客源市場以國內游客為主,具有較大的政治相關性、思想教育性和資源整合性。講解員以景點為載體,通過情景再現、互動交流等各種形式,把革命先烈的故事講給參觀者聽,實現歷史與現實的血脈對話,直觀地了解南湖革命紀念館的陳列展覽,提高自身思想覺悟。面對不同的參觀者群體有不同的講解方式:普通觀眾按場景內容依次進行講解,采取互動和交流式;領導和首長參觀,采取主題式、問答式講解方法;專家學者參觀,采用請教式、陪同式講解方法;若是學生參觀,可采用提問式、啟發式講解方法[3]。
講解也是體現內容與形式的重要手段。在展覽參觀之外,也積極開展“小小講解員”、講解志愿者等創新的活動方式,豐富活動載體,為構建“三位一體”的思想道德教育獻出一份力。在館內還有免費使用的自助語音講解設備,不斷增強現場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現場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
2.現場教學的效果
2.1寓教于樂,傳承紅色文化
紀念館內共有三個樓層,一樓和二樓為“開天辟地”單元,包括“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中國共產黨成立"和”十三位代表生平事跡介紹三個部分;三樓則為"光輝歷程"單元,包括了“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三個部分。紅色文化的現場教學是以講解員和參觀者的互動交流為特色的。例如在講解虎門硝煙的歷史事件時,講解員不僅介紹展覽品的信息,還會延伸到講述有關于硝煙英雄林則徐的生平故事、逸聞趣事,同時還會解答參觀者所提出的疑問。
整個現場教學過程詳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創建過程和開天辟地的發展歷程。參觀者在實地切身體驗過程中獲取相關知識,仿佛置身于那段篳路藍縷、烽火硝煙的崢嶸歲月,在重溫建黨歷史的過程中,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性以及中共“一大”南湖會議在黨的創建過程中的歷史地位,達到了開拓視野、深化認識、總結經驗的目的。
2.2展現“活教材”,豐富活動形式
現場教學不單是講解員的口頭述說與觀眾互動,紀念館還結合
體驗教學、音像教學等多樣型方式講解紀念館內的展品,由以前單一地物品展示、文字標識轉化成將簡單文字圖片展示、櫥窗文物陳
列等靜態展示方式與聲、光、投影技術的情景再現等動態展示相結合來展現南湖革命紀念館的紅色文化[4]。
講解員把現有資源轉化為新課堂,把豐富的館藏品信息轉化為紅色文化的鮮活教材,從而使現場教學資源集內容豐富多樣且具有歷史知識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特點,擺脫傳統上僅僅依靠理論灌輸的單一教學模式,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參觀者更加容易接受并吸收相關知識內容。
2.3教學獲得贊許,游客數量增加
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處于紅色文化的“制高點”,紀念館的現場教學真正實現公益服務的平民化和無償性,將消費者的參與融入到活動設計中,使參觀者在講解過程中感受到美好的體驗過程,越來越多的旅游者也希望得到這種難忘的體驗經歷。據不完全統計,從2016年6月開始以南湖景區為主打的紅色旅游特色景區(點)旅游人次就出現了高位增長。臨近“七一”這段時間,每天到館參觀人數更是多達5000人次。前來參觀的普通民眾通過現場教學感悟紅色文化,現場教學的方式也獲得各界人士的贊許。南湖革命紀念館紅色培訓成為了紅色文化品牌的一部分,并成為全國紅色培訓的重要之地,吸引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黨員干部前來學習。
3.現場教學的啟示
3.1注重情感語調,帶動游客進入情景
從網上搜查的關于紅色文化現場教學的滿意度評價可以看出多數游客對解說員對紅色旅游景點解說的評價并不高。講解員不僅僅是將準備的解說詞講述給參觀者聽,更需要投入自己的感情,抒發自己的情緒 [5]。要根據現場環境和教學對象情況的變化,提高隨機應變的能力,一是根據具體環境來改變自己的講解形式,讓游客了解故事的脈絡;二是根據游客的情緒變化及時調講解時間。比如有些游客跟團旅游有固定的事件限制,講解員就要根據時間來調整自己的講解內容,注重現場教學的實效性[6]。
3.2注重情景交融,采用多樣化方式講解
挖掘自身資源重點打造獨特的現場教學模式,講解員在解說時可改變機械化的講解模式,可融合歌唱、表演等形式與現場教學相結合[3],讓嚴肅性與趣味性相結合,使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提高紅色培訓參加者游客的接受度和感知興趣。同時,講解員樹立情景體驗理念,利用投影儀來播放與展覽品相關的視頻,給游客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同時也增強了紅色文化的表現力[7]。
參考文獻:
[1]南方日報評論員. 保護利用紅色資源 傳承弘揚紅色文化[N]. 南方日報,2017-03-21(F02).
[2]武葳. 發展紅色旅游 弘揚革命精神[N]. 中國旅游報,2016-03-30(001).
[3]《2012年度南湖革命紀念館社會教育工作計劃》
[4]孫敏. 基于紅色培訓的紅色旅游開發研究[D].南昌大學,2016.
[5]魏清源. 現場教學須在“五精”上下功夫——以干部院校革命傳統教育現場教學為例[J].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2,(01):136-140.
[6] 周挺. 開展現場教學 提升黨校教學的實效性[J]. 福州黨校學報,2010,(05):75-77.
[7] 高倫海. 淺議發揮現場教學優越性對提升干部培訓實效的功效[J]. 湘潮(下半月),2012,(0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