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璽 謝興 李淑珍
【摘要】探究式教學方法是當今社會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手段,能提高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本文從探究式教學在康復醫學實踐教學的應用,闡明了康復醫學實踐教學的現狀和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今后的探究式教學在康復醫學實踐教學中應用的改革方向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探究式 實踐教學 康復醫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225-02
探究式教學法( inquiry teaching methods) 是當今社會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手段。早在1961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 Joseph J. Schwab) 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首先提出了“探究式理科教學法”(teaching of science as equiry)[1]。探究式教學法,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2]。探究式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了傳統的“滿堂灌”,“輸送與被接受”的教學模式,關注教學過程及質量。在探究的過程中,蘊含著教育本質,故探究式教學具有普遍適用性,對康復醫學教學也不例外。
康復醫學作為一門新興的醫學學科,在我國起步較晚,教育也相對并不成熟。而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認識到康復的重要性。康復醫學的發展依賴于康復醫學教育的不斷提升。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獲得和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康復醫學要求學生動手能力強,思維廣闊,然而,在實際實踐課中,由于病源、儀器設備等問題,造成學生的動手能力、邏輯思考能力并不能得到真正鍛煉。故如何推動實踐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是實踐教學方法改革[3]。
國家科學院和美國科學促進協會,強調通過高水平的學生參與式實證研究對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性[4-5]。通過對文獻的查閱,可以看出探究式實踐課程顯著增加,但是仍有許多高校本科實踐課中,學生仍為“滿堂灌”的模式,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及分析問題能力不強。我校近些年在康復醫學的實踐課中應用了探究式教學,效果較理想,現就其成功案例進行總結。
1.康復醫學探究式實踐教學對象的特色和優勢
康復醫學應用探究式教學具有如下特色和優勢:首先,康復醫學實踐課包括見習課(地點主要在教學醫院)和實驗課(地點主要在實驗室)。給探究式實踐教學提供了較好的平臺,能讓本科生循序漸進的完成學習內容。其次,康復醫學實踐課中所涉及的病源種類較多,選擇范圍廣,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設計不同的選擇方案。例如,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包括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假肢與矯形器治療、心理治療、中國傳統康復治療、康復護理等,其中物理治療又包括運動治療和物理因子治療等,而根據發病的不同時期(急性期、恢復期、后遺癥期)治療手段、側重點也不相同,這些都可以設計各種特定的篩選方案進行探索性研究。再次,整個過程不僅涉及某項技術或病例資料的調研、分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提出運動療法治療方案、說明理由等基本實驗步驟,而且還包括具體治療的手段和技術,提高了實踐的綜合性和探究性。各小組采用的方法既有相似之處,但又不雷同。這樣的環境下,學生之間既可以相互借鑒和參考,又各具自己特色,有利于相互促進和學習,提高效率與教學效果。
總之,康復醫學實踐課研究內容和范圍較為廣泛,探索性研究程度可難可易,適合不同學生的培養要求,利用探究式實踐教學是醫學本科生教學的絕佳選擇。
2.康復醫學探究式實踐教學案例分析
康復醫學實踐課極具探索性,非常適合本科生探究式實踐教學項目的設計和開展。以下將以理療學課程中紫外線實踐課為例進行具體分析和說明。首先組織學生對紫外線最小紅斑量相關文獻進行搜集、分析、總結,申報了一項題為“郴州市正常人體中波紫外線最小紅斑量生物劑量測定的調查研究”的校級大學生創新項目(主要針對本科生的基金類項目),并獲得了資助。項目立項后,我們對郴州市正常人體中波紫外線最小紅斑量生物計量進行了測定。獲得結果后,學生發表了一篇論文,至此探究性研究又有了一個新的開始,通過分析產生了3個值得進一步探究的新問題:1)郴州地區位置與光線的關系是什么?如何獲取此信息?2)郴州地區皮膚類型是什么?3)郴州市居民治療劑量與全國其他地區平均量的區別是什么?這也是我們下一步進行探討研究的方向。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和積累,已經初步建立了部分康復醫學本科生探究式教學平臺,其教學過程:1)提出問題階段:調查篩選與資源查閱相關文獻;2)設定方案階段: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設計完成;3)實踐探索階段:此階段為核心部分,通過實踐,可以進一步提出探索問題;4)統計數據階段:實踐完成后,學生以組為單位,完成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并對此過程進行總結;5)撰寫論文等;6)匯報:以討論會的形式,匯報者采用PPT方式,對實踐結果進行展示,實現相互學習和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至此,我們初步建立了能基本適應當前本科康復醫學實踐教學要求的探究式實踐教學模式和平臺。
3.存在的困難和不足
雖然近年來我們在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生探究式實踐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對我們康復治療學專業來說探究式實踐教學仍是一種新的嘗試、新的挑戰,仍然存在許多困難和不足。第一,缺乏應用經驗。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許多老師對探究式教學特點及規律了解不夠,導致不能得心應手的應用于教學中。第二,高校康復治療學專業所涉及的課程較多,學時有限,學生除了專業課的學習外,還要準備計算機、英語、普通話等考級,任務較重,空閑時間較少。而探究式教學對學生的綜合要求較高,為了保證質量,學生小組的組建和搭配至關重要,故使得對探究式教學的時間受限,一般只能占用學生周末及業余時間。第三,缺乏師資。新的教學方式,需要相關老師重新備課,花更多的時間指導學生。但是,目前年輕的教師除了承擔平時的教學工作,還需要承擔康復的臨床治療、科研工作等,故對新的教學模式投入相對不足,適應較慢。此外,由于經濟原因,部分同學沒有配備電腦,導致網絡資源不能及時更新,降低了探究式教學效果。
4.結束語
探究式教學是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景,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運用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的方法,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6]。現在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就是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7]。教育部、衛生部下發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實踐教學是保證和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和必要手段,高等學校要積極創新醫學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能力培養平臺建設。”充分體現醫學實驗教學在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針對在醫學實踐課當中所面臨的病源有限等問題,以及在大學教育中面臨的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問題,探究式教學體現了其自身獨特的優勢。相信當教師充分了解及掌握探究式教學法后,必將在未來的教學中被更加廣泛的應用,會有更多的老師會去深入研究和使用探究式教學法,為中國醫學院校學生的教學提供更豐富及精彩的課堂內容。
參考文獻:
[1]SCHWAB J J,BRANDWEIN P F. The teaching of sci-ence as enquiry[J].The Teaching of Science,1962(9):3-10.
[2]張崇善.探究式:課堂教學改革之理想選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11):39-42.
[3]教育部.關于高校進一步加強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 思 政[2012]1號)[S/OL]. http: / /www. moe. edu. cn /,2012.
[4]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Bio 2010: Transforming un?鄄dergraduate educ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biologists[R].[S.l.]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03.
[5]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Vision and change: A call to action[R].[S. l.]: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2010.
[6]王春華.高校教學申采用“探究式教學”摸式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3):113-114.
[7]DEHAAN R L. Teaching creative science thinking[J].Science,2011(6062):1499 -1500.
作者簡介:
王珊璽,湘南學院康復學院講師,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生。
謝興,講師,湘南學院附屬醫院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