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陳鼎 熊偉
【摘要】學習情境的科學設計是課程改革的核心,也是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設計的基礎,本文以《主體結構工程施工》課程為例,闡述了本課程的工作系統化學習情境設計、課程設計方案及教學方法。
【關鍵詞】工作過程系統化 學習情境 主體結構工程施工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224-01
職業教育中的課程體系改革和課程建設是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提升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所以,高職教育成敗的關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課程改革和建設。當前,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引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模式, 使學生在校期間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同時能體驗并適用工作環境從學校到企業實現無縫連接。
“主體結構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習領域中的一門專業核心技能課程,通過理論和實踐環節的教學,培養學生在主體結構工程施工方面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了解有關法律法規、熟悉建筑施工的全過程,能對砌體工程、鋼筋混凝土工程制定施工方案、進行技術交底和開展質量驗收;同時該課程要能與“土方與基礎工程施工”、“屋面和防水工程施工”、“裝飾工程施工”等課程科學的銜接,最終為學生畢業后適應建筑行業中施工員、監理員、質檢員等專業技術崗位打下堅實的職業能力的基礎。
1.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主體結構工程施工”課程設計方案
1.1“主體結構工程施工”課程的學習情境設計
學習情境的科學設計是課程改革的核心,也是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設計的基礎。學習情境的設計, 一要關注職業工作過程的特征; 二要關注相對固定的思維過程。
“主體結構工程施工”學習領域的情境設計依據“搭設腳手架、編制施工方案、砌筑工程施工和鋼筋混凝土施工、質量驗收”4個典型工作任務,將學習內容劃為六個教學情境,即:腳手架搭設與垂直運輸機械選用、砌筑工程施工、鋼筋混凝土柱施工、鋼筋混凝土梁板施工、剪力墻施工、鋼筋混凝土樓梯施工。
1.2《主體結構工程施工》課程設計方案
本文以情景一——腳手架搭設施工為例,來闡述《主體結構工程施工》課程設計方案:即包括了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教學方法和建議、三個方面,具體內容如下。
(1)學習目標:
①了解腳手架的分類。
②掌握立桿式腳手架、門式腳手架和碗扣式腳手架的搭設方法。
③了解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升降平臺和吊籃腳手架施工工藝。
④會編制腳手架施工方案。
⑤能進行腳手架工程安全檢查和質量驗收。
(2)學習內容:
①腳手架分類。
②立桿式腳手架、門式腳手架和碗扣式腳手架的構造、搭設基本要求和方法。
③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升降平臺和吊籃腳手架施工工藝。
④腳手架搭設的安全技術。
(3)教學方法和建議:
主要是以項目驅動法來實施教學。通過教師布置具體的作業任務,引導學生對各種腳手架的材料規格、型號,構造、搭設要求進行了解和分析,每個學習任務按照“咨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六步法來組織教學,在老師和企業工程師的指導下制定方案,實施方案,最終評估。
學生在實訓基地按照制定的腳手架搭設方案進行腳手架搭設,學生通過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在操作過程中學習腳手架搭設,提升能力,把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和工程師給學生解疑,并對整個完成的過程監督,最后進行評估。
2.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主體結構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方法設計
本課程以實際的施工任務為載體,采用以項目教學法為主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每個教學項目分為六個步驟: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每個步驟都有教學目標要求、能力培養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時間要求。
項目教學法的設計思想主要是:“資訊”階段主要是教師布置任務,幫助學生理解任務要求,并對學生做必要的理論培訓。“計劃”階段,學生一般以小組方式工作,獨立地尋找與任務相關的工作過程、人員準備、工具清單、材料清單等信息,了解施工安全措施,并把他們填入相應的工作練習頁,制定出小組工作計劃;“決策”階段,各小組學生把練習頁交給教師,把計劃內容講給教師聽,教師與每個小組對計劃進行探討,指出錯誤或不合理的地方,最后形成一份切實可行的計劃。“實施”階段,由建工實訓中心提供材料、工具,學生根據自己小組的計劃,獨立完成施工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企業技術員作為咨詢者;“檢查”階段:根據質量驗收標準,以組內自檢、小組互檢、教師專檢的形式對學生的實踐成果質量進行檢查。同時教師、企業技術員告訴學生質量偏差的原因,指出學生錯誤的地方,討論哪些錯誤會重復出現,導致哪些后果,如何避免。“評估”階段,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綜合打分。這種教學模式,整個過程均以學生獨立工作為主,教師、企業技術員做為被咨詢者,回答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在重點和關鍵的部分對學生給予指導。
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面積2000平方米的校內訓練中心和校外實際工程項目,技能訓練由專任教師和來自企業的技術員共同指導,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同校內教師一道直接參與教學,做到課堂與實訓、實習地點一體化,實現了教學項目與施工項目一致性,教學過程與施工過程一致性,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一致性。
3.結束語
職業教育課程改革還處于一個完善期。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研究工作也將在新的課程改革下不斷發展。本文探討的《主體結構工程施工》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改革,存在一些不足,教學實施也遇到一定的難度。探尋適合高職學生的教育、開發適合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課程是職業教育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賀朝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J].教師,2008,(12).
[2]姜大源.論高職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1-6.
作者簡介:
李文(1985.08-),男,湖南益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施工技術。
陳鼎(1983.02-),男,湖南株洲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測繪。
熊偉(1990.09-),男,湖南益陽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工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