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摘要】現代學徒制是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戰略選擇,是提高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精神、社會責任感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在原有技工院校工學專業校企合作的基礎上,以完善機制為切入點,以提升學生技能與素養為核心,以課程體系、雙導師隊伍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推進和完善技工院校工學專業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技工院校 現代學徒制 校企合作 聯合培養 工學交替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245-01
建立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打通和拓寬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戰略選擇;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人才資源“供給側”改革的必由之路。
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促進就業為導向,在原有技工院校工學專業校企合作的基礎上,以完善機制為切入點,以提升學生技能與素養為核心,以課程體系、雙導師隊伍建設為重點,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的契合度,進一步推進和完善工學專業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
工學專業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中,主要試點“學校-企業”對接培養模式,學校里的專業老師與企業工程師對接聯合培養學生(學徒),通過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學生在高級工培養階段帶著課題或設計任務,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到企業車間、生產崗位跟師傅研修和現場學習 ,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職業的認同感,全面提升學生的崗位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現將“校企聯合培養”模式要點總結歸納如下:
一、立足頂層構建更多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合作平臺,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在校企合作原有的基礎上,建立試點企業動態遴選機制,每年動態遴選5家企業成為工學專業校企聯合培養合作企業。完善學生(學徒)培養管理機制,明確校企雙方職責、分工,推進校企緊密合作、協合育人。企業師傅主要負責學徒的職業素養教育,職業技能提升,對學徒進行崗位安全教育,提高學徒的職業安全意識。學校專業教師或班主任全程參與學生企業實踐的過程管理,隨時掌握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的發展,并且能夠針對學習中碰到的困難給予及時指導和幫助。
二、構建“工學交替、分級遞進”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推進校企聯合培養模式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一專多能可持續發展的高技能人才定位,以校企深度合作為途徑,架構“工學交替、分級遞進”的人才培養方案。
“工學交替”:第一輪交替安排在中級工學習階段,學生在以校內學習為主、安排為期一個月企業認識性實習;第二輪交替安排在高級工學習階段,校內學習一年半,學生(學徒)在試點企業專業對口實習與高級工研修半年,促進高技能形成;第三輪交替安排在技師學習階段,學生在校內技師研修一年,再到企業頂崗實習一年,并帶課題進行技師研修,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學生經過多輪的工學交替,在反復“理論—實踐—理論—實踐”中熟悉職業規則、掌握專業知識、習得高級技能,錘煉綜合能力。
“分級遞進”:分職業基礎夯實階段、職業技能深化階段、職業綜合能力形成階段,通過三個階段學習,培養一專多能可持續發展的高技能人才。
三、推進產教融合課程建設,完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學習載體
組建校企共同開發團隊,打破專業傳統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根據專業和崗位任職要求、就業崗位的核心能力和關鍵能力,設計相應評價標準,完成學習工作頁的編寫及課程配套教學資源制作,實現學生自主學習。開發基于工作過程、工藝流程的核心課程,形成一套可傳承可復制的專業技術與技能。在產教融合課程的考核中,采用校企雙導師共同參與的學生評價機制。
四、多方對接提高“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成效
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可以借助名師工作室的創建和運作,同時提高專任教師的企業實踐能力和企業專家的現場教學能力。落實專業教師與能工巧匠“一對一”結對,引入企業真實任務或企業技術攻關項目,校企聯合攻關,提升專任教師科研創新能力,提升企業師傅課堂教學能力。實現專任教師與企業專家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專業技能與崗位要求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