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燕
摘要:幼兒音樂教育是現代學前教育的重要構成,而以游戲化模式實施音樂教學有助于更好地引導幼兒,提高幼兒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本文通過對幼兒園音樂游戲意義與目標的分析,探討游戲化音樂教學的有效策略,從而幫助幼兒掌握音樂知識,增加良好的情感體驗。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音樂教學;游戲化
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中,音樂游戲是一種常見的活動形式,借助游戲化的方式讓幼兒去切身體會到音樂的魅力,用唱唱跳跳、玩玩鬧鬧的形式來表現出音樂的內容,更能夠打動孩子的內心。幼兒對于事物有極大好奇心、活潑好動、喜歡去摸索,而這樣的游戲化模式的音樂教學可以說是最順應幼兒心理需求的。在實施游戲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去跟其他孩子進行配合,對音樂進行體驗與感知,用自己的聲音與動作去表達內心的感受。而優質的音樂游戲活動可以去快速提高幼兒審美能力,撫平他們的情緒,調動他們的心情,也能夠鍛煉他們的肢體協調能力。
一、幼兒音樂教育游戲化意義與目標
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對教師選擇音樂教育方式與手段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為兒童思維相對較弱,會用自己的眼光與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的發展過程,會用自己的感覺、觸覺、嗅覺等方式來形成自己對世界的主觀認識。而我們針對兒童具有強烈好奇心的特點,可以去設置相關的游戲模式,調動幼兒參與游戲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用開心愉悅的方式去接受教育。設置音樂游戲,充分地順應了兒童的游戲意識,可以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借助游戲的過程來讓他們去理解音樂的概念,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并且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去培養幼兒的自信心與自尊心。
二、幼兒音樂教學游戲化實施策略
1.音樂設計突顯活動主題。
符合孩子特點的音樂教材,在內容的安排上大多是循序漸進,從簡單到復雜進行編排,其科學和系統性較強。由于孩子所處的環境,接受的程度存有差異,因而在適用教材方面就存在差異。這就要求我們按照班級孩子的接受能力和音樂教學內容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在促進孩子的發展中突顯活動之主題。如,《小狗抬轎》這首歌曲,有著歡快和鮮明的節奏,很受孩子們的喜愛,游戲性又比較強,音樂聲響起,孩子能很好地融進角色。奧爾夫音樂《獅子王進行曲》以內容詳實和有著強烈的節奏感而深受孩子的歡迎,這首歌就能很好的將故事的情節和音樂進行結合。幼兒園音樂教材在編排上本身就有趣味性和強烈的節奏感,其中不僅有孩子們熟悉的經典歌曲,也有流行歌曲,我們比較熟知的電視劇的膾炙人口的插曲也有所收錄,很適合孩子進行表演和演唱。孩子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對新生事物有較高敏感度,像孩子對其旋律熟悉的《青春紀念手冊》等,教學中他們熱情較高。當然,教學中即便是熟悉的旋律我們也可以按照游戲主題表現的實際需要進行一些簡單改編。有一些音樂是多種類型的結合體,如將旋律優美、曲調寂靜的《四小天鵝舞曲》《夢幻曲》等引進游戲里,孩子的思緒被帶進故事的主旨中,他們會被深深吸引乃至產生共鳴,使孩子的情操得到熏陶。
2.游戲主線串起教學內容。
音樂教學游戲化對音樂的選擇選材需要符合孩子的興趣特征,并和歌唱表演、音韻和賞鑒結合,再用游戲這根主線將它們串聯起來。如《挪威舞曲》鑒賞教學,只是一味地播放音樂讓孩子聽,孩子無法提起興趣,對外國作家所表現的詼諧和趣味的風格也無法感知。這方面,我們嘗試在音樂播放前,讓孩子做一做動作:搖擺小樹。開始不講求統一,在搖擺到一定節奏時再播放這首音樂,讓他們和著這首樂曲擺動,這樣反復多次后加進小精靈的動作,并進行小樹擺動動作的新編,這樣,在小精靈和小樹游戲中提升孩子的興趣。對孩子來說,過家家的游戲他們玩得很得心應手,如果和《辦家家》的音樂結合起來其趣味性和情節性比較明顯。孩子熟悉這首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不過,歌曲中存在道白,容易使孩子對說和唱的交替產生混淆。教學中,讓孩子一邊唱一邊玩,唱著表演著,孩子參與的興趣和熱情很高,游戲的景象出現了溝通交流和表演,在道白這一環節,孩子還能做出炒肉絲的動作,按照歌詞的內容,還能進行喂寶寶吃飯等一系列動作,孩子不僅感興趣于音樂中的角色,且能進入角色,教學的效果較好。
3.強化教學方法之游戲化。
對音樂游戲化教學的方法來說,一是要注意正確示范。善于模仿是孩子的本能和天性。教師的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對作品闡釋正確和到位并進行示范,然而,我們要求孩子在模仿中也不能僅僅是依樣畫葫蘆,需要按照各自的想象力進行創新。這方面我們在教學中可以讓孩子擔任老師,對自己改編的動作和歌詞進行展現,并教會其他孩子。二是音樂游戲化要精心組織。在孩子的游戲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是助手和參與的人,和孩子間的關系屬于一起玩的人,因而在教師當面對孩子提出要求時,他們一般都是欣然接受。三是在教學環節中的游戲化。教師要結合孩子好玩和好動的心理特點,在設計教學音樂時融入快樂的元素并滲透到教學的全部情境中,讓孩子學習音樂始終處于快樂輕松之中。例如,有一個典型的音樂《小兔乖乖》,教師擔任兔媽媽的角色,戴上頭套,孩子自然會明白自己處于兔寶寶的角色中,這樣,教師就可以用兔媽媽的角色身份進行活動的指揮等。典型音樂《三只猴子》,可以由孩子扮演猴子的角色,教師的角色則是做表演和唱歌,在教師的歌聲中,孩子和著節律按照教師的樣子進行跳躍,孩子收獲的是在輕松愉悅中玩耍學習。這樣的處理形式,在歌曲學習中實施了游戲的形式,對音樂教材進行了適當的創新,在游戲活動的每個環節中,都鑲嵌了生動和趣味性強的標簽。
總而言之,幼兒音樂教學中游戲化模式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模式,可以讓幼兒主動地進行音樂學習,音樂的所有表現形式都能夠去被幼兒所接受與喜愛,去主動探索音樂。我們在注重對孩子們想象力與創新能力開發的同時,也要給予幼兒分享的意識,進而讓他們在不斷成長中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陳瑩.幼兒園音樂活動教學游戲化之策略談[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0).
[2]汪婷.幼兒園音樂教育游戲化的有效策略運用[J].考試周刊,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