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寒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文化力量。通過對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度的社會調查,發現當前大學生缺乏足夠的途徑深入了解和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而認知程度不高。因此,只有通過“紐帶力量”發揮教師,榜樣的作用,才能提升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
關鍵詞:紐帶力量;大學生;傳統文化
一、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現狀調查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名族歷史發展所形成的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集聚古老中國人的智慧與財富。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引導作用,有利于社會文明的高度發展。大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了解和認同,將在較大程度上覺得社會主義優秀文化傳承的效果和力度。通過對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的調查,了解當代大學生對中華優秀文化認同的程度以及當前我國傳統文化傳播的效果,發現問題,并根據調查現狀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本次對當學生中國傳統文化認知狀況調查采用問卷的形式,針對本校大學生展開調查。調查的維度包括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認知程度的高低、認知途徑的多少以及自身認知態度的反饋等方面。調查范圍涉及本校全體學生,包括研究式在內,針對不同專業、年級性別展開電子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通過網絡的方式開展調查,共有不同專業、年級、性別的1593位同學參與調查,其中1587份問卷為有效問卷,有效率高達99.62%。
接受本次電子問卷調查且問卷有效的1587位大學生,其中1124位本科生,463位研究生。男生890人,占比為56%,女生697人,占比約為44%;其中本科男生673人,女生451人,研究生男生217人,女生246人。理工類學生1159人,占比約為73%,文史類學生428人,占比約為27%。
二、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校園認同現狀分析
從電子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參與調查的學生涉及面較廣,既有數量不少的本科生參與,也有一定數量的研究生參與。從性別上來看,男女比例較為均衡,本科男生較多,研究生女生較多,這也與學校的實際情況相符合。
本次問卷調查主要收集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狀況的相關資料,選取問卷中關鍵問題進行分析,以總結當前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的狀況。在“你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了解程度”的題目中,有63%被調查者選擇了一般了解,僅有3%的被調查者選擇非常了解,而幾乎不了解的比例也占到了了14%。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當前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大學生所了解的優秀傳統文化包括二十四節氣、傳統節日以及少數民族文化,而對于優秀傳統文化較為深入了解的大學生數量較少。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不高,處于初步了解的層面,缺乏深刻的認知。
在“了解優秀傳統文化途徑多少”的題目中,大部分學生表示很少留意身邊優秀傳統文化的的傳播,有39%的被調查表示身邊沒有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有24%的被調查者認為高校中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不足,有18%的被調查者認為了解優秀文化的途徑基本能滿足自身的需求。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當前在高校中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不足,缺乏有效的途徑使大學生能夠深入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部分大學生想加深對優秀文化的了解和學習,無奈沒有相應的途徑而作罷。
在“對優秀傳統文化認可度”的題目中,有91%的被調查者表示非常認可,沒有被調查者不認可中華名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從被調查的結果來看,幾乎所有大學生都認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并對其感興趣。但是在實踐活動中并沒有較好融入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缺乏相應的實踐機會。
三、探究提升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校園認同路徑
由電子問卷調查可看出,當前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較大認可度,但由于缺乏足夠的了解途徑和實踐機會,因此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不高。因此,需要探究提升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校園認同路徑,充分發揮“紐帶力量”在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認知中的作用,加強中華民族精髓的推廣,從而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的現代化發展。
首先,教師發揮在大學生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認知中的“紐帶力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融入日常教學管理中,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培育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在課堂上展示、講解和傳播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從而形成制度化的教育教學機制。
其次,榜樣發揮在大學生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認知中的“紐帶力量”。日常校園文化活動中,通過朋輩教育發揮“紐帶力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內傳播。一是發揮學生組織和學生社團的作用,建立和推廣有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社團和組織,例如中國古代樂器社團、古代文學社團古代文化探究社團等等,通過身邊榜樣的力量帶動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潮。而身邊榜樣和學生社團的帶動,也增加了大學生加深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了解的途徑。
最后,通過實踐活動,發揮大學生在社會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認知中的“紐帶力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發揮“紐帶力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社會,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鼓勵大學生意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開展各類實踐活動,推動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走向社會的活動,以大學生的積極性帶動社會對傳統文化加深認識的潮流,從而使中華瑰寶從歷史走向現代和未來,從殿堂走進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
參考文獻:
[1]李國良,周向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及其實現——基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視域[J].思想教育研究,2018(09):91-95.
[2]龔婷.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于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意義[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7):95-96.
[3]孫剛成,賀列列.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當代大學生德行培養[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32(08):117-122.
[4]程為民,熊建生.當代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狀況分析——基于國內十余所高校700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6(04):68-71+87.
[5]陳永福,陳少平,陳桂香.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狀況調查研究——以福州大學城10所高校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01):120-123.